-
仓央嘉措诗传全集读书赏析(3)篇
(2019-07-29 00:10:05) 读书赏析 -
作者:闫晗
仓央嘉措的一生是个难以捉摸的谜,也是一个永恒不朽的传奇。这个谜一样的男子,对我们来说,是那么熟悉,却又那么陌生。陌生到我们只知道这个名字,只知道他是诗人。他是一个僧人,却写尽了凡尘俗世的情与爱,他的情诗犹如青藏高原的明珠,照亮了无数男女的心房。他的传奇、他的故事让人们为之着迷。
仓央嘉措诗传全集读书赏析 第(1)篇
花了好久时间以至于我都不知道过了几个世纪看完这本书(当然,没有第四章粗略的过一遍,第三章精彩的地方认真的看,并不自觉的朗读过)。
关于本书,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前言,开篇那首诗是鄙人很钟爱,之后的介绍也让我有点想读下去的感觉。这一章算是这本书的介绍吧。
咳咳,重点来了,第二章,算是这本书“传”的核心,这一章着重讲了关于仓央嘉措的一生,虽然部分内容有失偏颇,但叙述仓央嘉措的一生还算详细。其中穿插着仓央嘉措日常的细节,有对话,有铺垫,有故事,可以想象作者的想象力还是比较丰富的。
诗的核心请看第三章,诗歌鉴赏,这一章,每个读者用眼睫毛都能知道作者很有文采,而且非常会写情书,(不会写情书的童鞋请把第三三章当成家庭作业回去背熟,明天检查)。唯一不足的是,有些诗在作者的笔下都感觉不是那么经典(也许版本不一样吧),鉴赏的讲解实在太华丽了,细细看容易审美疲劳。
特别感谢,第四章。涨姿势在这一章,藏族文化应有尽有,感谢作者辛勤劳动才有我们不费功夫得此“嗟来之食”。原本对藏族文化知之甚少,此一番细读,受益良多。再次感谢。
关于活佛仓央,鄙人不才,细思吟咏挤出一首诗,诗云:
都云世间爱何物,坠入情网诗才赋。
寥寥数笔念仓央,一半红尘半佛悟。
痴心男子至性情,怜负红娘卓玛心。
活佛少年常嗟叹,只缘身在布达宫。
月挂西窗踏雪去,顾盼酒楼知心人。
黄犬晓理安如已,白雪无意负人心。
从此天涯陌路人,深情嘉措情思文。
苦寻天下双全法,只求喇嘛不负卿。
仓央嘉措诗传全集读书赏析 第(2)篇
我记得少不更事时对仓央嘉措的措辞仅仅是一个有才情的僧人。最先对他的惊艳源于那首“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年少时的我们总是对爱情有一种懵懵懂懂的好奇,有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之嫌,不理解那种“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之感,于是对歌颂爱情或爱而不得的诗人总是会格外的偏爱,仓央嘉措就是爱而不得的典范。仓央嘉措是六世达赖喇嘛,历代达赖喇嘛名号中均有“嘉措”二字,此二字始现于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t藏语意为大海,而达赖为蒙古语,亦是“大海”之意。都说海纳百川,从来都没有想过大海愿不愿意接受,这算不算一种逆来顺受的被动接受呢?命运总是这样,从小生活在红教中的,后来却变成了黄教格鲁派的标签,而被有实权的桑杰嘉措处处限制。(在藏传佛教当中,除了黄教以外,其它任何教都保留着原始的生殖崇拜,是不禁止僧侣参与世俗生活,结婚生子的)我觉得仓央嘉措最真的名字就是宕桑旺布。仓央嘉措的诗里有三个女子,一个是年少时青梅竹马的仁珍旺姆,一个就是在小酒馆遇见的达娃卓玛,还有一个是玛吉阿米。可惜终究是错过了,仓央嘉措的诗有一种因为爱过,所以深刻的感觉。现在我最喜欢的一句是“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从此让我对西藏有了更深的执恋。
仓央嘉措诗传全集读书赏析 第(3)篇
没看仓央嘉措的时候,就偶遇过他的几首情诗:如果今生未曾相见,我们就不会彼此相恋;如果今生未曾相知,我们就不会彼此相思……《问佛》一篇尤为触动心灵。那时觉得他是纳兰性德那样的深沉才子,为情所困所伤,空有一腔凌云志,情字当头皆成空。
细看传记,慢品情诗,才觉仓央嘉措的诗是那么的悲痛哀怨。人世浮沉,身不由己。生在对情对自由有无限憧憬的宁玛派佛教,却注定成为孤坐布达拉宫的傀儡,是命运?是人心?不得而知。仓央嘉措也许深知一己之力无法抵抗偌大的“布达拉宫”,甘愿做夜里拉萨街头的情郎,去追寻那已逝的爱情。情之苦甜,仓央嘉措怕是不知尝了无数遍,仍在苦苦追寻,可能是身陷囫囵的窘境让他无法拥有自由的情爱、诵读前世的佛经。安得世上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于佛于情,他怕是不能双全,奈何不能自己。
读罢,对于仓央嘉措,只能说:略知人欲,不懂佛情!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