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书赏析 / 正文

胡兰成自传:今生今世读书赏析(3)篇

(2019-08-03 00:24:00) 读书赏析

胡兰成自传:今生今世

作者:胡兰成

读完胡兰成的《今生今世》,才能读懂张爱玲的《小团圆》!影响两岸文坛、备受争议的胡兰成代表作,叙述其传奇一生,畅销200多万册后封存多年,最完整简体版独家面世。胡兰成以自己的一生经历为线索,为读者重现了民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及动荡世情,对时代的描绘入木三分。而其中备受关注的则是他与张爱玲的恩怨爱恨,且看胡兰成本人如何诠释这段饱受争议的民国往事。

胡兰成自传:今生今世在线阅读地址

胡兰成自传:今生今世读书赏析 第(1)篇


《今生今世》这本书名是张爱玲题写的,今生今世,胡兰成讲述自己的一生。我们先撇开政治方面的观点,以一个写作者来看待,《今生今世》的文笔让人惊叹!他的情话,真的是比《诗经》还让人动容。比如他第一次娶妻时,对发妻玉凤,这样说道:众人看是新娘,我看则只是她。比如:他逃亡前对张爱玲说:“我必定逃得过,惟头两年里要改姓换名,将来与你虽隔银河亦必定找得见!”比如说:他离开时对小周说:“古人说,三载为秋,我与你相聚只有九个月,到好像自从天地开辟时起已有我们两个人了,不但今世,前世已经相识了。”等等,这样美的情话,让那么多女子沉沦。他与那么多女子在一起,总是没有一点愧疚的,总是能为自己说一套解说。好比他说:我已有爱玲,却又与小周,与秀美,是应该还是不应该,我只能不求甚解,甚至不去多想,总之它是这样的,不可以解说,这就是理了。胡兰成有这个本事,为自己自圆其说。

网上很多人讨论胡兰成最爱的是谁,我认为小周与秀美,一枝是出身贫苦的姑娘,与胡兰成的身世相似,她对她们是有怜悯,在她们面前他是可以主导的。对于张爱玲他从一开始是崇拜的,张爱玲出生高贵,并且才华出众,他总是说在爱玲面前他是个小丑,其实他拿张爱玲当做他所仰视的对象。而爱珍对他来说,是个超越他控制的,爱珍泼辣,曾是黑社会老大的夫人,她不像以上女子对胡兰成言听计从,在她与胡兰成之间,她主导两人之间的关系。

最后,说一下玉凤,胡兰成的发妻,他们之间是媒妁之言,胡兰成说,玉凤未曾称了他的心。可当玉凤病重时,他却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玉凤死时,他曾说了一句话,“我是幼年时的啼哭都已还给了母亲,成年后我的号泣都已还给了玉凤,此心已回到了如天地不仁。”

网上总是有人说,胡兰成最爱的是何人?我不知,我只觉,最称他心意的便是玉凤了。

胡兰成自传:今生今世读书赏析 第(2)篇


胡细腻文风历数心路历程,尽现民国文人特点:文采风流,博学多识,轻薄寡恩。

若不是政治不正确,不过是另一些才子佳人、凤求凰的故事。

仔细想来,胡兰成家的玉凤,蒋中正家的毛夫人,张学良家的于凤至,鲁迅家的朱安……没有谁比谁更惨。

至于郁达夫风流,徐志摩浪漫,齐白石到临死还要纳个十几岁的小妾,似乎民国这一风气也未被批判。

《无问西东》里,王敏佳因为一个小小的虚荣心几乎被打死;《芳华》里,刘峰因为表达出了内心的爱情而命运陡转;当然,众口铄金是必定的结局。谁让他们触碰了时代的底线。

但是谁比谁更卑劣呢?

我想起了一个人对一个知名同学的评价。

这个人叫赖钟声,另一个知名同学是当年在西南联大时,睡在杨振宁上铺的兄弟,同时还是他们班的班长

1944年,抗战局势吃紧,国民政府提出一个口号:「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号召青年学生参军。赖钟声去了,杨振宁这时研究生毕业,获得了庚子赔款的奖学金,去芝加哥大学留学。

1971年,杨振宁以美国公民身份第一次访问中国,托人去联系上了自己的老班长,希望见面。但赖钟声左思右想后拒绝了,他的理由有两点:


「一是自惭形秽,有可能杨振宁会看不起自己;二是孤芳自赏,自己有可能看不起杨振宁。」


对于前一点,他觉得这是必然的情况,他也认了。对于第二点,他的解释是:


此生最大的慰籍,便是困难当头,日寇猖獗之时,我能够挺身而出,愿以血肉之躯,报效国家。而在相同的时刻,杨振宁选择了出国,虽不算逃兵,至少也算懦夫,懦夫是叫人看不起的!


人生失节无南北。

胡兰成自传:今生今世读书赏析 第(3)篇

罗曼罗兰说过: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者检查自己。所以你读的书,是书亦非书,你观照到的,是你自己。阅读中见诸多读者对胡才学人品或愤慨或赞赏或谩骂或肯定,也许大家看到的都是不同的自己吧。文中胡对文采与德行是有自己的观点的:“原来道德学问文章亦可以是伪的。真的好文章,必是他的人比他的文章更好,而若他的人不及他的文章,那文章虽看似很好,其实并不曾直见性命,何尝是真的格物致知。不但文章,道德学问亦如此。”想必此言大可作为对其最好的圈点,也就少些读者间的口舌之争。胡在文中与几位女性的情感故事堪成为一道风景线,对第三任妻子名作家张爱玲的描绘更是入木三分。“爱玲是使人初看她诸般不顺眼,她决不迎合你,你要迎合她更休想。你用一切定型的美恶去看她总看她不透,像佛经里说的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她的人即是这样的神光离合。偶有文化人来到她这里勉强坐得一回,只觉对她不可逼视,不可久留。好的东西原来不是叫人都安,却是要叫人稍稍不安。”就这么难对付的主,最后“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可见一个男人懂女人比爱女人更有杀伤力,胡感情之细腻析人之精准用心之到位也是没谁了,真乃常从花丛过片叶不沾身,惯弄风月却不被风月羁绊的高高手。胡有才也好无德也罢,妖孽也好汉奸也罢,人渣也好人物也罢,都已是浮光烟尘,在时光轴上谁又能奈得几何。生活不易,尤为烽火岁月,庆幸他修得一身铁布衫得以逃亡且任能回转周旋。这种强大的内心使他只活在当下,不悔过去,不忧将来,任岁月悠悠人世苍凉,兀自固守内心的宁静,所以在他笔下一切都是好的。文章很少涉及政治,大多是人情与世故,不带感情色彩去读时,娓娓道来的感觉便是所谓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吧。人生是趟单行票,若让胡重新选择又会是怎样一部《今生今世》。不解。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