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郁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2019-08-05 00:22:48) 读书赏析 -
作者:左灯
这本书是重度抑郁症患者左灯对自己经历过的抗抑郁过程的全程直播。2017年9月下旬,由于某些原因的触动,左灯的抑郁症被诱发。在经历了病发、怀疑、确诊、病重、自杀、送医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事件以后,左灯被送进精神病院,可谓踏上了“人生新征程”。在这本书中,左灯记录了自己在精神病院经历的一切。通过她的文字,我们可以切肤体会到,抑郁症患者的真实感受。
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郁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早上七点25分,点看微博私信,看到一张照片和一段话,然后在床上躺到九点,才想起来该起床洗漱了。
这几年读书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一群很有趣的书友,大家相互学习,互推好书,我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家庭生活,职场办公,婆媳关系等等。也有很多书友问我是否有自己的读书群,我说没有之后,他们都建议我建一个自己的读书群,我到现在没有建,因为我没有时间。
几年前,我建一个特殊的群,这个群体全部来自微博,都是大学生,都患有抑郁症。今天给我发那个私信的人就来自那个群体。那一句话是:“爽姐,我前几天自杀了,但被救了”,配图是右手手腕。
这个群是除读书之外,我花时间最多的一个地方,一次机缘巧合,一次一时兴起,从此便是我的责任。我的考研方向也有国际教育变成了应用心理,最后变成了发展与教育。
几年来,有的人痊愈了,有的人依然在苦苦挣扎,有的人因此辍学,有的人开始工作,学着自我调节。这个群的可爱之处在于可以相互帮助,可以相互倾述,支招,陪伴,关爱,是我们所能给予的。
我经常给Ta们推荐各种心理学书,各种相关研究,各种课程学习,还有一些较好的心理咨询师。于是经常被调侃活着不是这个时代的姑娘,活成一个老古董。
我这个人并不是很惜命,也不信各路牛鬼蛇神,作为一个无神论者,无信仰者,但我尊重各种生命,因为命很重要,更何况是一条鲜血的生命。花一样的年纪,我们到底该追求什么?世俗下的功成名就还是其他?我并不想活的循规蹈矩,也不想活的碌碌无为,为别人做一些贡献,让我觉得这样活的才有意义,于是我两次改变考研方向,两次重头准备,都是满心欢喜,既然我知道将来并不是赚钱的工作。
建立这个群,我发现一个事情,也许并不对,因为这个群中河南妹子居多,河大的,郑大的,河师大的等等,作为一个河南妹子,很吃惊。因为比例太大,我在想到底是哪里出了错。
这个群体特殊就特殊在这个病症基本上不被人了解,不被了解的同时还被扣上矫情,玻璃心,不坚强,懦弱,自私等等帽子,家人不能说,朋友不能说,现实的残酷,让太多的人学会了闭嘴,学了自我内化,至于内化的效果,只有自己知道。这也是我建立这个群体的目的。我经常说一句话:“一个男孩看到一个姑娘在跳舞,男孩说跳的真好,这时旁边的人开口说她不是在跳舞,她是在空气中快窒息了”,这句话是我认为是对抑郁症这个群体最恰当的解释。
我只是一个很普通很普通的女孩,却被很多人无条件地信任,这是我的荣幸,我曾调侃到有一天自己下定决心去写一本这方面的书,那么绝对是素材写不完。这个群体不怪,Ta们都很好,只是太心地善良,原谅所有人却没有学会原谅自己。作为群主,看着群体越来越庞大,只会觉得苦涩。作为一个穷学生,作为一个穷群主,我依然坚持着给每一个入群的人都发一个红包,表示欢迎,尽管我更想发一个退群红包。
去年峨眉山跳崖少女事件,深深刺激了我,我写了一篇很正式的文章,只想让一些人理解那个姑娘,虽然我不赞同死亡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但我并不想那个女孩死了还被人各种喷,虽然我没有很大的发声权。
我们都提倡关爱老人,关爱残疾人,为何我们对这个群体那么多误解呢?Ta们也需要关爱,也需要被理解。
我从不相信岁月静好,但我相信这个世间还是值得留恋的,因为会有美好的人与物出现。
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郁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虽然书的封面看起来很丑很压抑 但里面的内容却是活泼有趣的 尤其是许多篇末配的插图(她自己画的)感觉作者萌萌哒~这种反差很大的设计让我感动 就像是很多精神疾病的患者 尽管他们发病时有多么不可理喻 但他们的内心始终是温柔善良的(宁可把所有攻击都留给自己硬抗)
所以在这里也想劝大嘎两句 不要压抑自己!合理发泄不良情绪!不要太懂事 适当的皮一下 大家都开心呢 戴荃老师不是说过嘛 逗比 是一种置之度外的态度 是不拿就用不着放下的选择 [挑眉] 更需要注意的是 拒绝让病耻感把你裹成微笑抑郁!
再说下这本书的结构 虽然作者是文字工作者 但疾病所带来的变化 也是无法忽视的 语言组织略显跳跃 时间线更是令人懵逼 What ?! 庆祝住院“满月”? 可我感觉这叙事 说“满年”才对吧? hhh 她并没有记错啦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 真的是度日如年啊 [苦笑] 所幸作者采用了小标题的形式(私以为比日记体更赞呢) 就很巧妙的化解了大部分尴尬 读来还是很顺畅滴~
最后谈谈最触动我的两个点吧
一是作者那位伟大很伟大超伟大的父亲
书摘 我爸为了我,苦苦钻研抑郁症,包括形成机制、躯体表现、康复手段等。硬是从一个精神科门外汉变成了半个专家。说起抑郁症来有模有样,还能向别人普及知识、说道半天。他监督我按时吃药,在我痛苦时尽力劝解,最让我安慰的是:他明白这是一种病,是生病的大脑在向我发出错误的指令,而不是我自己在没事找事,无病呻吟。
我边哭边叽里呱啦、语无伦次地讲了一大堆,最后一句话是:“我觉得,没有我,大家会过得更好……”
我爸回:“我不需要你功成名就,我不需要你做高官要职,不需要你做到才华横溢,不需要你做到出类拔萃,你什么都不用做,你就做我的女儿。”
同样地,我跟完全失忆一样想不起来。我觉得自己真的和傻子无异。然后鼻头一酸,眼泪就掉落下来。
我爸安慰我说:“没事的。现在爸爸妈妈就是你的大脑。你记不起来的东西,我们都替你记着。”
ᝰ想法 大概只有真正亲身经历过的 才懂那种不被家人理解的痛 自己又是多羡慕他人拥有开明的父母 愿那些孤军奋战的小伙伴儿 早日自救成功[祈祷]
二是长相与作者有几分相似的女孩朵朵
ᝰ想法 先来感受下朵朵的软萌
书摘 朵朵小小一只,白白嫩嫩的小脸蛋,一双小狗眼乌溜溜的,自带着脆生生的娃娃音,超级无敌可爱!让人油然而生一种心疼和保护欲。(我不知道怎么形容她的可爱!但是真的超可爱!)
ᝰ想法 再来感受下作者的疑惑
书摘 我不知道是出于我的偏爱,还是因为她跟我一样的经历、一样的发作症状让我觉得怜惜,我觉得全世界任何人看到朵朵,都会喜欢她,但可惜唯独一个人做不到,那就是她自己。
她不喜欢自己。非常不喜欢的那种。我有时在想,朵朵该不会是瞎吧?我要能像她这么软萌,照镜子的时候都忍不住要亲上去啊!
ᝰ想法 最后感受下残酷的“命运”
书摘 但是,一天早上我接到弟弟给我发的消息:朵朵又一次因吞药自杀被强制送进了医院。我心痛得无以复加,又感到万般的无能为力。上苍啊!给我的小朵朵一次机会吧!让她睁开灵魂之眼看看,她自己是多么值得被人喜欢啊!拜托了!
“活着,普通人最基本的生存本能,却是我们拼死捍卫的梦想。”我以前不是很懂 现在却深以为然
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郁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神经病!精神病!有区别,区别很大。抑郁症、狂躁症、分裂症,统归精神疾病,好像不太陌生。都说,精神病患者都是善良的,他们为了不伤害别人而选择压制自己,更甚伤害自己,一开始我理解不了,但是读完这本关于抑郁症患者的“自传”,我赞同。抑郁症,直接想到的就是死亡。众多的案例指向自杀,轻生,祸起抑郁。可怕么?起初,并不一定可怕,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已经带有明显的症状,慢慢的越来越严重,到自己无法控制的地步,每一次的发作放佛真的有人拖着你去了结,痛苦的真想一了百了,这时候你需要,需要温暖的关爱,需要支持理解的陪伴……n左小姐,言语轻快的描写自己在医院的经历,那种活泼、幽默、灵动的表现,哪里是个抑郁症患者?或许是真的“人设”强大,让人强硬着伪装自己的安排,直到发病的那一刻,你才是你自己,你才是解脱自由的。被禁锢在医院,其实也没觉得有太多的不好,至少我觉得那是一方净土,简单、纯净,人都可以卸下外面让自己很累的盔甲,哭哭笑笑,过了早晨等晚上,吃了咱餐等晚餐的作息,人都变了,变得简单了。抑郁情绪谁都有,就跟天气一样,而抑郁症,还真得仔细发现。不要抵触、回避,争取在最好的时机做最适合的干预治疗,身为朋友,你不能草草两句:你会好的,你一定没事儿的,你是最棒的,这些话都是空气,无痛无痒。你需要做的,就是无条件的去接受,不去刨根问底,不去辩驳争论,你要静静地安心陪伴就好。时代变化太快,抑郁症也变得跟感冒病毒似得,貌似在感染着每一个脆弱的灵魂。你释放了,你释然了,你倾诉了,你不苛责自己了,身边有能理解你的家人,有真心陪伴到你的朋友,有可以一起鼓励抱团的病友,好像,除了发作时,其他都还好。关注自己的情绪,关注自己的心理,别为难、别强逼,对自对人都是。有病,咱去治疗,没啥大不了。能活着就是最大的事儿,好好的。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