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书赏析 / 正文

看不见的城市读书赏析(3)篇

(2019-08-05 00:23:20) 读书赏析

看不见的城市

作者:伊塔洛·卡尔维诺

《看不见的城市》的第一版是在1972年11月由都灵的埃伊纳乌迪出版社出版的。在这本书出版的时候,从1972年底到1973年初,卡尔维诺曾在多家报纸的文章和访谈中谈到它。  下面用卡尔维诺1983年3月29日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写作硕士班的一次讲座中的文字,来介绍“奥斯卡”丛书中的这个新版。讲座原为英文,这里用的是意大利文本,它是以1972到1973年的两次访谈为基础的,并且大部分在意大利没有发表过。  在《看不见的城市》里人们找不到能认得出的城市。所有的城市都是虚构的;我给它们每一个都起了一个女人的名字。这本书是由一些短小的章节构成的,每个章节都应提供机会,让我们对某个城市或泛指意义上的城市进行反思。

看不见的城市在线阅读地址

看不见的城市读书赏析 第(1)篇

与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里相遇,便迷醉和留连于他优美的文字,文字中透出的哲思,以及他的哲思塑造的意象和场景。在卡尔维诺的王国里,城堡、街道、管线、动物、人类、神灵都是他的积木,而空间的三维、时间的四季和人生的五感则是背景和粘合剂。一座座不同的城市在他的笔下生生灭灭,起起落落。一百个人的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卡尔维诺虚构的每一个城市也都是不同的烟火,有变幻的璀璨的色彩,适合仰视;也有盛放后的烟烬和尘埃,需要忍受和打扫。记忆的城市不是单纯的风景,而是有关心灵的,是离别、回望、抵达,是城市的手纹和街角、护栏、扶手、旗杆上抓挠、锯锉、刻凿、猛击留下的痕迹。这种场景更构成一个城市独特的品格,更能刻在人脑回路的深处。欲望的城市透露了一种信息,城市本身就是欲望的产物,智者如悉达多,也无法摆脱入城的诱惑。因为人永远是欲望的奴隶,而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是有限的,人经历了沟沟壑壑,起起落落,最终回望已物是人非。所以要清心寡欲,然后享受生活。符号的城市表面上是风景、产业、标志和场景构成的,但真正能够体现城市本质,称得上城市灵魂的,是城市场景试图表现的或者隐藏的文化。乡土的、戏剧的、违规的场景组合常常给人深刻的印象,放大和夸张特征符号,形成独特的城市形象。轻盈的城市或许是舍弃了物质、土地和笨重,变得纤细、轻盈,与天相接,与宇宙相接,成为一种象征,一种精神和宗教。譬如阿尔米拉是一个只由水和供水管网构成的城市,水的主题无疑是沙漠城市的最美意象和精神象征。贸易的城市也就是交换的城市,城市通过人财物的流通达成分工、协作和繁荣。沙漠骆驼和海上帆船是卡尔维诺的城市中最常见的贸易交通工具,就像苔斯皮那。交换也可以是欲望、记忆、路程等等,但最不应该的是地下罪恶的交换、灵魂的交换。连绵的城市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一种形态和趋势。譬如城市带、城市群、城市圈,都市区、湾区等等,是更生态更集约更高效的城市组织方式。关键是要解决好卡尔维诺提出的生态问题、用地紧凑问题、形象雷同问题和城市内外交通问题。隐蔽的城市是肉眼暂时无法看到的,却在城市的内部增长、涌动和变化。它们是沙里宁的有机疏散城市,是霍华德的花园城市,是城市生长的两种力量的比斗,是不断产生的城市问题。我们希望理性能战胜野蛮,正义能战胜邪恶。城市还和眼睛、名字、死者和天空有关。 城市透过眼睛可以发现没有两个城市是完全相同的,但可以看见城市的一体两面,也可以用不同的视角来观察自己。城市的名字不一定能代表自己,有的城市是用别人的语言命名的,有的城市已经历经变迁,有的城市市民和游客感受大相径庭。城市中不断地有一拨人死去,又有一拨人出生,一些城市适合临终抵达,一些城市把死人看得比活人还重要,一些城市散发着死的气息,一些城市正在等待死去。城市也可以是仿照天空的星象建的,有的把天象直接影射到地面,有的完全按星辰运行规律行事,有的变成魔鬼城市,有的在天空中有一个对应城市,但比地下的那个还要脏。卡尔维诺的城市都不是完美的,如同一部正在上演的戏剧,一部分人在台上,一部分人在台下,一半天堂,一半地狱。但卡尔维诺套用马可的话说:生者的地狱是不会出现的;如果真有,那就是这里已经有的,是我们天天生活在其中的,是我们在一起集结而形成的。他还说:免遭痛苦的办法有两种,对于许多人,第一种很容易:接受地狱,成为它的一部分,直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第二种有风险,要求持久的警惕和学习:在地狱里寻找非地狱的人和物,学会辨别他们,使他们存在下去,赋予他们空间。愿我们生活着的城市更美好!

看不见的城市读书赏析 第(2)篇


卡尔维诺,又是一个相逢恨晚的作家。有些文字是用来宣泄情感的,有些是用来刺破现实和人心的,而卡尔维诺的文字,似乎都用来构造一个精巧复杂的迷宫,迷宫里藏着自己都未曾意识到的心灵的叹息。

全书通过马可波罗对忽必烈的描述,构造出了55座遥远的、看不见的城市。两天看完,惊叹于优美的文字和想象力的完美结合。有些城市是在承载回忆和历史,有些是在映照人心,有些是在讽刺现代,有些藏着哲思,更有些单纯是为了美。55座城市,没有哪座是完美的,它们都出于人类的欲望、贸易、记忆,也承载着人们的愿望而变得或轻盈或连绵。城市包容着人,人改造着城。


阅读过程中特别喜欢的句子摘录:

1.城市就像一块海绵,吸汲着这些不断涌流的记忆的潮水,并且随之膨胀着。……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纹一样藏起来,它被写在街巷的角度、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壁雷的天线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记都是抓挠、锯锉、刻凿、猛击留下的痕迹。


2.别的地方是一块反面的镜子。旅行者能够看到他自己拥有的是何等的少,而他从未曾拥有和永远不会拥有的是何等的多。


3.同一地点同一名字下的不同城市,有时会在无人察觉之中悄然而生,或者默默死去,虽是相继出现,却彼此互不相识,不可能相互交流沟通。


4.城市也认为自己是心思和机缘的产物,但是这两者都不足以支撑起那厚重的城墙。对于一座城市,你所喜欢的不在于七个或是七十个奇景,而在于她对你提的问题所给予的答复。


5.虚假永远不在于词语,而在于事物自身。


6.记忆中的形象一旦被词语固定,就给抹掉了。


7.人到生命的某一时刻,他认识的人当中死去的会多过活着的。这时,你会拒绝接受其他面孔和其他表情:你遇见的每张新面孔都会印着旧模子的痕迹,是你为他们各自佩戴了相应的面具。


8.形式的清单是永无穷尽的:只要每种形式还没有找到自己的一座城市,新的城市就会不断产生。一旦各种形式穷尽了它们的变化,城市的末日就开始了。


9.生者的地狱是不会出现的;如果真有,那就是这里已经有的,是我们天天生活在其中的,是我们在一起集结而形成的。免遭痛苦的办法有两种,对于许多人,第一种很容易:接受地狱,成为它的一部分,直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第二种有风险,要求持久的警惕和学习:在地狱里寻找非地狱的人和物,学会辨别他们,使他们存在下去,赋予他们空间。


10.掌控故事的不是声音,而是耳朵。

看不见的城市读书赏析 第(3)篇

《看不见的城市》n��   [意] 伊塔洛 · 卡尔维诺n 生者的地狱是不会出现的;如果真有,那就是这里已经有的,是我们天天生活在其中的,是我们在一起集结而形成的。免遭痛苦的办法有两种,对于许多人,第一种很容易:接受地狱,成为它的一部分,直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第二种有风险,要求持久的警惕和学习:在地狱里寻找非地狱的人和物,学会辨别他们,使他们存在下去,赋予他们空间。 伊莱那是一座从远方看到的城市的名字,如果走近她,她就变了。在路过而不进城的人眼里,城市是一种模样;在困守于城里而不出来的人眼里,她又是另一种模样;人们初次抵达的时候,城市是一种模样,而永远离别的时候,她又是另一种模样。每个城市都该有自己的名字;也许我已经用其他名字讲过伊莱那;也许我讲过的那些城市都是伊莱那。 我想:人到生命的某一时刻,他认识的人当中死去的会多过活着的。这时,你会拒绝接受其他面孔和其他表情:你遇见的每张新面孔都会印着旧模子的痕迹,是你为他们各自配戴了相应的面具。 你跑了那么远的路,只是为了摆脱怀旧的重负,你远征归来,舱里满载的是悔恨。明天的废物,堆在前天和更久远的废物之上。��   与其说它是一本描绘城市的散文,不如说它是一组长诗。作者以马可·波罗与成吉思汗的对话为背景,以对各种城市的描绘,表达了许多关于人性与生活的东西。当我们身在一座城里时,总是向往着另外的一座城市,我们在心底将它们肆意想象并修饰,但当我们真的去往那座城市后,便会发现其实与自己的城也并无什么不同。在不同的人眼中,也许同一座城市会有不同的面孔,同样在不同的人眼中,不同的城市也或许都长着同样的一张脸。人们不断地追啊追啊,希望能够在旅途中发现那个能让自己驻足的城市,到最后你才发现,你只能亲手创建一座城,或是将自己纳为地域的一部分,让所有不愉快都被视而不见。你别无它法。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