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踪的孩子读书赏析(3)篇
(2019-05-12 17:44:11) 读书赏析 -
作者:埃莱娜·费兰特
《失踪的孩子》是“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四部,小说聚焦了莉拉和埃莱娜(“我”)的壮年和晚年,为她们持续了五十多年的友谊划上了一个令人心碎的句号。“我”为了爱情和写作,离开丈夫带着两个女儿回到了那不勒斯,不可避免地与莉拉,还有我曾想要逃离的城区再度变得亲密。“我”和莉拉甚至在同一年怀孕、生子,并经历了恐怖残暴的那不勒斯大地震,一切都分崩离析,一切又将被重建。
失踪的孩子读书赏析 第(1)篇
那不勒斯四部曲,到此终于结束了。 有些不舍,放下回头再想想第一部中人物小时候的故事,恍如隔世。就这样随着故事中的人物,走过了漫长却又转瞬即逝的“一生”。费兰特的写作是犀利的写作,并不是充满了犀利的语言,而是——犀利地揭露生活的真相。她笔下真实、尖锐又毫不粉饰的一切,便是生活本来的样子。大部分人都会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回忆过去,即使同样的过去也会出现多个版本的故事。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可生活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懦夫,放眼看去,比比皆是。就像是黑泽明导演的《罗生门》,每个人都在避免自己的“恶”暴露,所以真相永远都只会是迷雾。如此看来,便知费兰特作品的魅力所在了。费兰特对女性友谊、女性人生的深刻复杂性的探索和挖掘,这使得“那不勒斯四部曲”被归纳为讲述女性友谊的小说,或定义成女权主义的作品都是过于简化且不准确的,我也十分不认同这样的归纳定位。我们分明能从书中收获更多,关于女性的成长和反抗、知识的力量和局限、人与其自身起源或者说原生家庭原生环境之间的撕扯等等。第四本,聚焦了莉拉和埃莱娜的壮年、晚年,交代了那个破败城区中所有人的命运走向,也为这段激烈的持续了五十多年的友谊和命运的史诗划下了令人心碎的省略号,而发生在那不勒斯的一切却在循环往复的继续着。正如书中所写:“她给伊玛讲述的那不勒斯的历史起源,总是会发生一些很糟糕和丑陋的事情,才逐渐形成一栋漂亮的建筑、一条街道、一座古迹——但这些最后都会被遗忘,失去意义,恶化,变好再恶化,一切都是按照一种无法预测的潮流在起伏变化:先是平静如水,然后掀起波浪,形成瀑布。”“那不勒斯城循环往复的历史:一会儿光辉夺目,一会儿又变得灰暗和疯狂,然后一切又恢复了,又开始熠熠生辉。那就像一片云在太阳下面飘着,让人感觉是太阳在跑,变成一个苍白、羞怯的圆盘,几乎要消失,但最后云消了,太阳忽然变得很耀眼,需要用手挡住眼睛。”n在前三部中,费兰特没有过多描述那不勒斯,一些场景更像是独立搭建的舞台。第四部中,她突然用漫长的篇幅,去描述莱农的女儿“听说来”的那不勒斯。在她的描述里,你会被这座辉煌的城市震撼,仿佛是第一次穿越了所有故事发生的黑暗的“城区”,到达了一个明亮、彻底暴露在阳光之下的世界,此时,“城区”和整座城市的边界消失了,你会觉得视野也变得更加开阔,更确切地说是历史纵深感。我突然被这个湿热、破败、脏乱又丰腴的那不勒斯所深深吸引了。小说故事的背景发生于二战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从历史的视角回溯,那是一个躁动不安的年代。在“马歇尔计划”下,意大利从战后百废待兴,奇迹般地在1953年至1963年实现经济飞跃,工业化进程迅速推进,社会和文化在工业化的车轮下急速转型,这段时间又被称为“意大利经济奇迹”。可是,工业化的进程中往往伴随“社会失范”现象出现。小说中虽然不多出现暴力血腥的直接描写,但在阅读的过程中,尤其是前三部,暴力气氛始终时不时浮现,仿佛提醒我们,故事中的人物随时可能毙命。何况除了暴力,“这里有维苏威火山,时刻提醒着你:再伟大的人类事业,那些最精美的作品,大火、地震、火山的灰烬还有大海,几秒时间就会让它们都化为乌有。”n四部曲关于意大利政治变革、社会运动、制度探讨方面的描写,让我想再去查阅其他资料,对意大利有再深刻一些地了解。就是这座火山,埋葬了庞贝城,城里有几千人来不及逃脱,就地被活埋。火山爆发是不可逃避的,就像命运。莉拉和莱农原本确信,“事先规划好自己的行动,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样就能预测后果”,但不是这样的,“实际上,后来发生的事情让我们措手不及……像火山爆发一样降临到我们身上”。整套“那不勒斯四部曲”,就是命运反复试炼两个女孩,灼热滚烫,一路流淌。活了半个世纪,莉拉最终的想法是想按下delete键把自己删除,她不留恋人间、不渴望外界,她看那不勒斯就可以看到整个世界。她找到了研究的规律,类似于“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所以人间予她不值得。莱侬看明白了她整个生命,“只是一场为了提升社会地位的低俗斗争。”而这种信念是源于她从始至终对自我的否定与怀疑,源于心底的不自信,以及她和小学老师的对话:“莱侬,你知道什么是庶民吗”……n关于意义,莉拉说:意义就是一段段黑线,就像虾子身体里的屎。她勇敢,睿智,桀骜不驯,坚持自我,具有创造力和反叛精神。就连“我”到最后也把整个人生当作是她的救赎。小说中还有一个概念让人印象深刻,“界限消失”,即所有界限都是人工建立的,在这个世界上,两个对立的事物之间的界限会溶解、混合,它在很多情节中都有体现,好与坏,善与恶(布鲁诺),温和与暴力(斯特凡诺、里诺)甚至男与女(阿方索)都会在某一刻交杂在一起让人难以分清……只有小孩子才会界限分明地判定事物。“界限消失”这个词在书的最后越来越显得重要,在接受采访时,作者费兰特说:“对界限的意识对所有的女性来说都是重压。我们在别人设定的界限里生活,当我们不尊重这些界限时,我们也无法喜欢自己。男性突破界限不会自动产生消极的后果,反而会是一种好奇心或者勇气的标志。但女性突破界限——尤其是在没有男性引导或监督的前提下,会令人无所适从——会是一种女性魅力的丧失,是逾矩、堕落和疾病。”n看起来,可能每一个女人,都会躲避莉拉的命运,希望成为莱农,因为莱农才代表着自由女性,似乎自由女性应当(可能也必须)如此:良好的教育,体面的婚姻,光鲜的事业。莱农好像成功了,但生命在更隐秘的地方,有更复杂的皱褶,莱农心里很清楚这一点。从小开始,莉拉就是她的天才女友,她无视规则,因为她创造自己的规则,她跨越界限,因为她内心没有界限,“尽管她外表看起来很脆弱,但是任何禁令在她面前都会失去效力”。莉拉虽然“没有坐过火车和飞机,她甚至没有去过罗马”但她先成功地消除界限,突破了这些,她之前说过,“自我删除是一种听起来很美的计划。我再也受不了了,电脑看起来那么干净,但实际上很脏,非常脏,你不得不到处留下痕迹,就像你不停在身上拉屎撒尿一样,但我不想留下任何东西,我最喜欢的键是删除键。”她做到了,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她们都自由了。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结尾说,“过去的生活没有凸现出来,而是陷入黑暗”,可能吧,就像她们掉进黑暗的布娃娃,布娃娃也许还在黑暗里,但她们都走出来了,用各自的方式,留下各自的痕迹。
失踪的孩子读书赏析 第(2)篇
最后一部真的写得太好了……我经常向不同的朋友推荐不同种类的书。偶尔一些书,是方便推荐的,精彩好读高水准,推荐出去一般都不会失手。但费兰特的这一套《那不勒斯四部曲》,却是那种很难推荐的书,它深深打动了我,我却不知道该怎么描述这种感受,说实话,看到的大部分评论文章,也都没有写出来这种意向。而且,很可能就算说出来了它的意象,这本书也是那种很挑人的作品,目前我还没有想到特别契合这本书的气场,迫切想做一下推荐的朋友。这是一套用双人舞的形式展开故事,她们的生活和命运,时而纠缠时而分开,出身、性格、爱与遗憾、环境与社会加诸于渺小的每一个人。“天才女友”,是莉拉的莱农还是莱农的莉拉?是莱农对莉拉的崇拜、妒忌和遗憾,还是莉拉对莱农的维护、嫉妒和调侃?
失踪的孩子读书赏析 第(3)篇
原本对意大利有所幻想,这四部曲打破了我全部的幻想……一个人如果没有在一个地方长期生活过是不会对这个城市有深入的了解的。可能看似美好的表面之下是不为外人所知的肮脏。每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可能都会有这样一个漫长难熬的过程吧,重要的是有人挺过来了。
估计每个人身上都会有让人喜欢的地方,也会有让人讨厌的地方。就像莉拉:喜欢她的勇敢、执着、无所畏惧,也不喜欢她的任性、放肆、口无遮拦。但是她真实,而且从来不会屈服并委屈自己。她不在乎是不是得罪了所有人,但是你依然对她不离不弃。可以说她是一面时刻警醒你的镜子,让你不敢放松,必须前进。你说:因为有她你才可以思考,但也可以说同样的:因为有你,她也走出了她的世界。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