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里的房子:读懂中国房产财富的逻辑读书赏析(3)篇
(2019-01-22 15:30:07) 读书赏析 -
作者:徐远
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个人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关于房子的话题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房产税、学区房、限购等话题,都是很多人日常生活中的热门话题,对于土地和房子,我们有着很多人所不能理解的执念。本书作者徐远是北京大学的老师,长期关注中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做各种城市调研和企业研究,对于房子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本书分为“房产配置, 远近高低各不同”“多维勾勒房市轮廓”“对标国际发达城市, 拨开中国房价迷雾”“房价的经济学透视”“短问快答,解开买房的 共同疑惑”五篇内容,可以说主要涵盖了我们关于房子讨论的热门问题。有理论,有实战,有答疑,相信对于我们对房子这件事的理解和把握,会有比较好的帮助,帮助我们读懂房产的财富逻辑。
城里的房子:读懂中国房产财富的逻辑读书赏析 第(1)篇
作者徐远是北大经济学教授,过去低调;现如今和同为文艺范的太太唐涯公众号上夫妻唱和,也算大大地知名了。作者自序以一句非常文艺的开头吸引了我,“城里的房子和月光一样珍贵”。房子有价,月光无价,以有价之房产等同无价之日月,怎么能不珍贵呢?况且还有10多年前新加坡女歌手许美静一首深情委婉浅吟低唱的《城里的月光》搁心里头。看过之后觉得作者写得诚恳,两个细节打动了我,其一:“结了婚,慢慢明白以前的学问大多是白做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照顾好家人,才是最大的学问。书生清谈,误人误己。”其二:“陈戴西是唐涯的学生,聪明伶俐。2016年她在纽约大学访问,2017年年初从美国回来,开口问的就是买房问题。我的回答很简单:“如果我去年看多房价,今年看空房价,我还有信用吗?你还需要问我吗?”回答实在,也是勇气逼人。今年看涨房价的有管清友、董藩、张五常及目前中国最贵经济学家任泽平。许小年教授说房价可以上涨,但不能恶性上涨;房价可以下跌,但必须在可以接受的幅度内,典型的可进可退、首鼠两端的说法。而徐远无疑是看涨房价的,他从中美日德韩等国,对标国际发达城市纽约、巴黎、东京、首尔和中国香港、北京多年来或某段时期的数据分析比较,坚定看多房产。关于买房的13个观点并不新颖,但仍然值得关注:1.我国大中城市的房价上涨,是有坚实的基本面支撑的,非投机炒作。2.中国房价涨得凶,根源在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3.土地供应并不能真正决定房价。4.政府调控的不是房价的水平,而是房价过快的增速。5.中国房价上涨的空间还很大。6.房产保值增值的属性是实至名归的。7.买房具体可以从八个要素考虑:a城市规模(用GDP或人口总量衡量);b人口流入;c人均收入;d土地供应;e儿童数量的增速;f上市公司的数量;g财政收入;h服务业占比。8.先上车原则。9.稀缺原则。10.少付首付多用贷款及公积金。11.资金富余,国外房产漏不好捡。12.买房好过租房。13.租房便利原则。根据第3条,扩充理解:地价最终取决于房价、住房供应各个环节的成本,以及开发商的利润。理解地价,还是要从这个角度入手。最终,地价是否下降,还要看房价怎么变。是房价的变化引致地价的变化,而不是相反。作者没有体现自己在买房投资上获利良多的优越感,亦无指导众生如何快速致富的独门秘籍。仅仅认为此书延续了一位学者对经济发展、城市化、经济周期的理解,并不构成智力上的挑战,更多是信息的梳理和寻找有效的表达方式。我的理解:房地产涨跌,关键在于政策。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重要的也是有很高成本的,朝令夕改肯定不合适。总有一些人获利,总一些人受损,看多看空都源自于造化。
城里的房子:读懂中国房产财富的逻辑读书赏析 第(2)篇
以前我也不怎么关注房地产总觉得离我很遥远。自从在现在的公司的上班,兄弟公司有地产开发的,总是难以避免这个话题。作者在本书里面有几个观点我比较认同:1.房价的基本逻辑来自还是供求关系;2.买房要看位置!3.中国的大城市,就像是一家盈利增长稳健的大公司,这个盈利大家都看到了,于是就开始买这个公司的股票——房子。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看清楚了,也就有越来越多的人买房,进而就把房子价格抬上去了。未来,经济的继续发展,城市化还将继续进行,收入还会涨,现在房价涨,是对未来收入上涨的提前反映。但是作者有时用到的对比也感觉不那么科学。在说中国的房价收入比时,用的是动态分析,用未来的收入来对比当前的房价。而在说到世界其他地区的房价时又是静态分析。现在很多人不是吐槽房价绝对价格高,而是吐槽房价和现在收入比太高,和其他资产配置来说收益也过高。资本都是逐利的,当股市、债市、基金理财带来的收益远不如买房来的快、来的踏实时,闲置资金自然就流入房市。在中国房子赋予的其他属性太多,这点和德国比,就太明显了。学区、户口、教育、医疗等等,在我国房子除了居住属性,你很难n忽略掉它的这些社会属性。都说房子是用来住的,可是学校不是每个都值得上的。当然,这些都说明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与德国社会发展均衡程度相比,我们还有好长的路要走。不过德国国情也确实比我们国家要简单的多。同时作者为了说明我国房价还有上涨空间,以空间面积和人口数量作为参照因素,拿首尔和杭州做对比,只能呵呵了。总的来说作者认为我国的房价没有泡沫同时也从居住需求、收入增加、城市化进程和真实利率低等几方面,认为房价仍存在上涨的空间和预期,先上车再说。在我国,房子背后的故事太多。能够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看清时势,提前预判,才能不被这个社会前进的滚滚车轮所碾压。当然能做到这点,太难!
城里的房子:读懂中国房产财富的逻辑读书赏析 第(3)篇
摘录了书中的许多话:
判断一个城市的房产是否能保值增值,要看这个城市是否有发展潜力。具体可以从八个要素考虑:1.城市规模(用GDP或人口总量衡量);2.人口流入;3.人均收入;4.土地供应;5.儿童数量的增速;6.上市公司的数量;7.财政收入;8.服务业占比。
买房要遵循的两个原则——先上车原则。
买房的第二个原则——稀缺原则。
买房时怎么付款更划算?
牢记三个要点。1. 尽量少付首付,多用贷款。2. 不仅要多用贷款,而且贷款的期限要尽量延长。这两点都既能减轻你早期的支付压力,又能帮你对抗未来的通胀。3. 贷款时,尽量使用公积金。因为公积金贷款的利率低,可以减少你的月供。如果不用,它就只能躺在账上,变成纸面财富。
讲的一些建议还是很中肯。特别说到,购房与生育抚养小孩之间存在着竞争资源的关系,还是很在理的。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