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团长我的团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2019-02-11 08:53:22) 读书赏析 -
作者:兰晓龙
中缅边境的禅达,一群国民党溃兵和百姓因抗战汇聚于此:北平人孟烦了、军医郝兽医、湖南兵不辣、上海军官阿译、东北佬迷龙还有川军士兵豆饼及要麻、蛇屁股、康丫、川妹子小醉等。残酷的战争让别无选择的他们摒弃前仇、恩怨、偏见、狭隘而组成一支小分队,用血肉之躯书写了一曲铁血卫国的悲壮战歌!本书从独特的角度展现了抗战惨烈残酷、艰苦卓绝的图景,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真实度。
我的团长我的团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几次考虑放弃结局,最后还是咬牙看完了。如果当一场战争故事看,不应该看原著,从下南天门开始,悲惨的宿命让我几度想要放弃,电视剧的结局是完美的。
电视剧对原著的改动真的是微乎其微了,这可能是对本书最好的尊重吧。“我不确定这是历史还是近似历史的改编”。能从文字中看到电视里的面部表情,行为动作语言浮现眼前。演得真好,演出了一群栩栩如生的王八盖子的。
看原著更有一种照镜子的感觉,在电视中不曾找到的。麻木不仁的配合着周遭环境的样子,只为了掩盖自己内心的不安,“你看,这里就是这样的,所以我也应该是这样”。但是事情有他本来应该有的样子,你我都忘了他应该有的样子,被眼前的浮躁迷住了双眼或者不愿意去想起本来的样子。所有人都是笨死的,什么都不图,就图个安逸!被一次又一次的戏弄,依然要相信自己是幸运的,会有安逸可图。这回头想到真是贻笑大方。
我看他们一次次求死,突然明白了向死而生的意思,以前看《活着》没懂最后孤苦伶仃的富贵活着为了什么,这下明白了。为三千战死南天门的英灵活着,不为自己而活,为了亏欠的人。我们的躯体已经就在了南天门,我们只是一节残肢。
心里面跨不过去的坎像向前迈了一步,想通了某些道不明的东西,我找了一年没找到的东西,我想那是我期望的不知名的顿悟。
有些事是不得不做不得不面对的,活在自己的舒适圈里愈发麻痹自己。
说孟烦了的话完全应该对自己说下。无法主宰自己,也不愿意被别人支配,我是把自己想死的,我是把自己烦死的,我真是笨死了。
真的好喜欢那句“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
我的团长我的团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历史的基调,一直是悲情的,就像炮灰团里的每一个“杂碎”。漫漫历史长河中,唯有人才是这永生永世的百慕三角。n年轻时候,爱极了死啦死啦这个妖孽。每个年轻的心都有想成为的模样。他就是我想成为的样子。“如果能犯下他犯的那些罪,毋宁死”。年轻的心总是激情澎湃的。成不了他,我才想成为他。n这次看,觉得不辣和他的日本人这段很有趣。不辣拼死从南天门回来后却被当成垃圾一样自生自灭,失去了一条腿。他是对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失望了吧。失望吧,你可以失望的,因为你曾经为了他们豁出性命。从绝望中活下来,再从欣喜中幻灭,我想国家民族人民对于不辣来说已经不值一谈了。人生在世,何必以德报怨?保家卫国应该是每一个生存在这片土地的人民的责任,军人只是站在了第一线,并不代表着人民就可以两手空空甩手当掌柜。n感觉自己或许活成了孟烦啦,嘴里念叨着和世界和解,心里却放飞着不甘的种子。何尝不知道放过自己海阔天空呢,可是啊就是这个可是,骚动不安啊。我时常告诉自己,不要自我感动,不要用悲悯取悦自己,不要麻木。凡是活着的,就应该活下去。事情虽然不是他本来该有的样子,可是它却是你认为的那个样子,对错很重要。
我的团长我的团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看了好几遍电视连续剧《我的团长我的团》,这次又把书找出来看,感觉小说就象照着电视剧写的。电视剧中每一个人物从电视走进了小说,那样的活灵活现。小说比电视剧压抑多了,尤其是离开南天门。那么多的战友都死了,活着的只有那么几个,生死相依的弟兄,迷龙死的最冤,杀了一个逃兵却被判死刑。死啦死啦一次次去到迷龙家喝老鼠药只为了得到原谅,为了不让兄弟们再做炮灰死啦死啦宁愿给自己打上通共的罪名被枪毙。不辣回了湖南,丧门星回了四川,克虏伯自杀了,死的死走的走,人生只有无尽的孤独,读到这真的好压抑,喘不过气的压抑。
读了这本书你才体会到战争的残酷,生命在战争中是多么不值钱。和平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向远征军致敬,向那些用生命换来我们和平生活的战士们致敬!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