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季不再来读书赏析(3)篇
(2019-04-12 08:09:41) 读书赏析 -
作者:三毛
当三毛还是二毛的时候,她是一个逆子,追求每一个年轻人自己也说不清的那份情怀,用文字记录下思想上的迷惘与感伤。然而历经十年数不清的旅程,无尽的流浪和情感上的坎坷之后,她终于醒悟到了这一段日子并非虚度,而是让她成为了一个对凡事有爱、有信、有望的三毛,造就了她的浪漫与真性情。那交错着甜蜜伤感少年心事的雨季虽然漫长,却总有一日,可以穿着干燥的黄球鞋踏上充满阳光的大道。《雨季不再来》记录了她从迷惘叛逆的少女长成凡事有爱、有信、有望的三毛的过程,是她早期传奇的见证。
雨季不再来读书赏析 第(1)篇
这本书,断断续续的看了一段时间总算来到尾声,前半部分看的细致一些,到后面就粗糙了,有些部分甚至是一晃而过。还是觉得看书一气呵成要好些,不至于记忆力糟糕到要去翻笔记才知道都说了些啥。
顾名思义,雨季不再来,讲的是三毛的学生时代,青涩岁月。看这本书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勾起自己一些学生时代的记忆。
《雨季不再来》本身并没有阅读的价值,但是,念了《撒哈拉的故事》之后的朋友,再回过来看这本不很愉快的小书,再拿这三毛和十年前的二毛来比较,也许可以得着一些小小的启示。
我觉得三毛这样评价此书还是属于自谦了一些。对于喜欢她想要真正去读她的人而言,她的成长与蜕变不能用有无价值来衡量。
二毛的青少年时期,也曾叛逆,极端,动不动就愤世嫉俗,开口闭口都会提到“死,”像极了那个时期的人,好似对死亡总是不以为然。
想到二十岁是那么的遥远,我猜我是活不到穿丝袜的年纪就要死了,那么漫长的等待,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隧道,四周没有东西可以摸触而只是灰色雾气形成的隧道,而我一直踩空,没有地方可以着力,我走不到那个二十岁……
她对生活的态度:
万事万物都有它值得探究的秘密,只要你肯真正打量它。
。我看一沙,我看一花,我看每一个平凡的小市民,在这些事情事物的深处,才明白悟出了真正的伟大和永恒是在哪里,我多么喜欢这样的改变啊!
那么多人喜欢她,大概是因为她对生活对生命不绝的爱。
我唯一锲而不舍,愿意以自己的生命去努力的,只不过是保守我个人的心怀意念,在我有生之日,做一个真诚的人,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执著,在有限的时空里,过无限广大的日子。
一直担心活不过二十岁,一直期盼快点走出雨季,快点长大,然而,雨季不再来!
这儿没有麦田,没有阳光,没有快乐的流浪,我们正走在雨湿的季节里,我们也从来没有边唱着歌,边向一个快乐的地方赶去,我们从来没有过,尤其在最近的一段时分里,快乐一直离我们很远。
其实后面还说了,她是怎么出国念书,怎么和那些外国同学相处,怎么开始到处流浪的,喜欢的书友自己去读吧,因为我迫不及待的想结束这些篇幅,只为奔向下一本。
雨季不再来读书赏析 第(2)篇
2018.12.23n读的第一本三毛的书,本来打开的是另一本,里面有人书评说三买的书的顺序应该是雨季不再来第一本,就合上书来到了这里。可能是因为不了解三毛,所以不认为这本书读起来有多么可爱又乐趣,事实是看到了一个沉默聪明又古灵精怪的姑娘,在用自己的执拗去过生活。吃的苦调的皮流的泪都使我明明白白的感同身受了。对于其中三毛艺术之路的描写,蛮喜欢的,一个有自己表达美的方式的骄傲又内向的姑娘,灵得很灵得很。因为是台湾,因为有时间,所以总是不由自主的用自己相应的时间去比较,大陆同年是怎样的,我的父母当时是哪种日子,离我出生还有那么多年没到,台湾已经在过有彩色电视的生活,国外在过飞机飞来飞去,冬日有暖气的生活了。对于历史总是感兴趣,对于其他国家的发展也总是感兴趣,在这里,间接的又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大陆、台湾和世界。
雨季不再来读书赏析 第(3)篇
十年会改变一个人,《从雨季不再来》到《撒哈拉的故事》中间距离了十年,十年间,过去那个有点大胆叛逆,跟别人有点不一样,悲苦,敏感,爱疯浪漫而又不负责任,生长在温室里的二毛成长为《撒哈拉的故事》中那个勇敢坚强成熟的三毛。
一个作家一生或许会有很多作品,但能称得上经典的恐怕也就只有那么一两部。《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很简单,没有什么大道理,就是记录,讲一些沙漠之中的见闻,婚姻故事,以及日常的生活,但是这本书又有很大的吸引力,成千上万人为它着迷,如果说《撒哈拉的故事》是一个被雕刻到最精致的水晶皇冠,那么《雨季不再来》则是成就它的水晶石胚。
从十七到二十二岁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五年时间,恰好是一个人成长和蜕变的时间,从青春过渡到成年,从思想上流于迷惘惶惑到形成一个稳定思想观念的过程。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