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书赏析 / 正文

阿Q正传(公版)读书赏析(3)篇

(2019-05-28 02:43:38) 读书赏析

阿Q正传(公版)

作者:鲁迅

《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一部小说。该书有力的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封建,保守,庸俗,腐败等社会特点,有力地揭示了旧中国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病态。该书创作于1921年底,共分九章。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了未庄流浪雇农阿Q,虽然干起活来“真能做”,但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名姓都被人遗忘的故事。

阿Q正传(公版)在线阅读地址

阿Q正传(公版)读书赏析 第(1)篇

书评之《阿Q正传》

      关于阿Q,关于苟活

阿Q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想用我们现在的语言来定义,他就是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卑微的无产阶级者。是个家长用来警示自己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反面教材人物。

是的,阿Q他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赤贫者,他没有家,住在土谷祠里;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他甚至连姓名籍贯都是渺渺茫茫的。

是的,阿Q他,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质朴愚昧又圆滑无赖;率真任性又正统卫道;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狭隘保守又盲目趋时;排斥异端又向往革命;憎恶权势又趋炎附势;蛮横霸道又懦弱卑怯;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不满现状又安于现状……

确实他身上毛病一堆,确实是反面教材的不二典型。因此,便有人将阿Q的这种生存之道定义为“苟活”。

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更愿意将他的这种求生之道定义为“生无可恋,却拼命活着”。 我们设身处地为阿Q想想,他是愚昧,面对现实的顽固不化和高高在上,他选择了自尊自大自轻自贱的精神胜利法;你要他怎样?改过自新?可他向谁去学呢……看看周围混沌的人和事;让不称意的他远走他乡 去潇洒的驾一叶扁舟超然物外,那更是不可能的,没有这境界不说?钱呢?他的出路在哪里?革命党又是那样的混沌,他的生活恰是一沟死水,没有一丝涟漪;阿Q被牢牢的锁在那片土地。 演绎了一个小人物的无谓无聊的挣扎 周围皆是沉沦日久的看客。(引一书友)生处,身处这样一个混沌的环境中,他连活着都很困难,又如何敢奢谈尊严?我想能在这样一个绝望的环境中努力的求生,便是对生命最大的敬畏吧!他不是福贵,也没有富贵那么幸运。福贵他,有一亩三分田,有一技之长。妻子祸福相依;儿女活波可爱;孙儿天真烂漫;最后还有头老黄牛陪着他。最重要的是他处在一个较和善的环境中,所以他能在解决温饱之后,谈及尊严。

再谈“苟活”,我不认为有哪一种生活可以绝对的定义为苟活。谈及街上那些随处可见的拾荒者,我们可能会嗤之以鼻:有手有脚,干点什么不好,何必自甘堕落。可是君不见有那老人拾荒数年,只为给老伴一个戒指?这怎能称之为“苟活”!谈及残障人士,特别是那些全身瘫痪,脑瘫人士,我们绝对曾经发出这样的感慨:要是我,还不如去死,这样活着有什么意义!可是君不见霍金吗?但或许你会说霍金毕竟百年难得一见。好不谈霍金,我们谈身边的,20184月25日,我曾跟随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习社在宁夏新天地老年公寓参加公益活动,就有那么一个比我们大不了几岁的残障同龄人,但是他会唱歌会讲笑话,尽管模糊不清,他也会背古诗,我不知道他背得对不对,因为有好多我也不会背。相比我们这些去的同学,缩手缩脚,畏前畏后。我们如何可再论及他们活的毫无意义。

再观阿Q的精神胜利法,我想将之理解为“难得糊涂”,当然这应该是一种有底线的难得糊涂。遇事,如果没有必要,就退一步,为人,如果没有必要,也让一步;看繁花起落,开心快乐就好;若能一切随风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时光不待,草木有序,人世荣枯有定,岁月幻灭无声。也许前世,我们都是伶人,今生,来回地翻唱。一场注定悲情的戏,他稀里糊涂地来到这个世上,无姓无名无籍贯无行状无亲人,又稀里糊涂地成了替罪羊而像微尘一般无声无息地离开了这世上。不知道,尘世的暖意,是否可以穿过黄土的凉薄,传递给他不死的灵魂,阿Q永不朽!

阿Q正传(公版)读书赏析 第(2)篇


阿Q精神是无处不在的   或深或浅或浓或淡的潜藏在我们的生活和思想里   而阿Q则是它的代言人  所有的英勇和骨气  思索和远见  气量和作为 尊重与努力  细腻真诚的感情和该有的理智   都游走在个人的想象里   既进不了内在精神层面   也无法落实到自己的行为里   只是在遭受威胁与轻蔑时  将那些自我催眠的美好想象堆放在脑海里形成一个高大的自我  以使自己更方便的逃避现实而获得当下的愉悦罢了                

当一个人将这样的精神贯彻自己的整个人生时  他杀掉的便是一个有血有肉有可能变得更好的自己  当一整个群体都践行这样的精神时  那抹灭掉的便是灿烂辉煌的文明

总听说鲁迅先生的文风犀利直接 第一次接触他的作品    阅读下来确实是这样  仅围绕着阿Q和未庄  便把民国初期的社会群众的缩影给刻画下来了  除此之外  还把人性里的弊病剖析的深刻直白   只是我望得见阿Q精神在我的人生里打转  也无法彻底根除它 有些无可奈何


老舍的《正红旗下》描述的是清末时期碌碌无为 游手好闲旗人子弟  而老舍的《阿Q正传》描述的是民国初期擅长“精神胜利法”以自我安慰的愚昧群众  两相结合来看  可以看见那个年代社会生活的模糊影子吧  真是段沉闷的历史

阿Q正传(公版)读书赏析 第(3)篇


个人认为,与其说鲁迅在批判旧社会人民的封建思想,倒不如说他们根本没有思想,他们根本无意思考这些高深莫测的东西,贫民不过是为求得生存、土豪乡绅只为自己的利益,他们都是短视的,他们把一切纲常伦理当做理所当然。

阿Q是一个艺术化了的典型,虽然想做“革命党”,但却是为了“抢劫”, 仍旧认“革命”为“造反”,最后糊里糊涂上刑场,糊里糊涂吐出来一句“二十年后又是一条...” 我想,他应该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吧。

他曾冷眼观“革命党杀头”,如今也轮回到了自己身上;千千万万的人也曾观摩了“杀头”:乡下人说被枪毙一定不是什么好人,城里人意犹未尽说枪毙不如砍头好看。可谁知若干时日后,自己会否成为被拉上刑场的人呢?


不知道自己的理解是不是鲁迅先生想表达的意思,但我觉得,一定有呼唤“觉醒”的成分在内。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