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那些事儿5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2019-05-26 14:09:33) 读书赏析 -
作者:当年明月
本书内容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内争。写严嵩倒台后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个杰出的政治家各施手段,你方唱罢我登场。三人都是实干家,为中兴朝廷呕心沥血;同样又都是阴谋家,铲除异己心狠手辣。而这两点又均以张居正为最:一条鞭法和考成法的改革措施遗惠万民、泽及百代;顺我者昌,逆我者死,虽杀门生亦不眨眼。第二部分是外战,亦即援朝抗日战争。从庙算到外交,从战争到和平,帷幄运筹神鬼莫测、惊心动魄,战争场面波澜壮阔、杀声震天。更描绘了一系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英雄人物,如“不世出之英雄”李如松,临危受命、甘当大任的朝鲜名将李舜臣,誓死不退、以身殉国的老将邓子龙等。
明朝那些事儿5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明朝那些事,自从第一次看见就喜欢上了,原来,历史是这么精彩的!老妹送的一整套,这次出来时拿了第五部,主要是因为张居正,帅!
第五部分主要是两大部分组成,内斗与外战。内斗的主角是徐阶、高拱、张居正,配角有皇帝嘉靖、隆庆与万历爷孙三代。徐阶隐忍了多年弄死了严嵩,高拱又牛气哄哄的整垮了徐阶,张居正又闷头闷脑的撵走了高拱,政治家的世界,一个个玩弄权谋于鼓掌,我等小民真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对张居正我还是很喜欢的,一是长的帅;二是脑袋聪明(就是这么喜欢聪明的大脑);三是这位大哥是干实事的,推出的一条鞭法是减轻了百姓的负担的;四是这个仁兄也是知道享乐的,好想亲眼见识见识那顶拉风无比的三十二人大轿!
还有一位牛人,就是海瑞海青天。他虽不近人情,但是真正的做到了不为己不为私,两袖清风一贫如洗。很多人骂他,就连作者也说他是个好人,但全无用处。这话我不赞同,百姓知道他要来本地当官时,为什么会翘首以盼?巴不得他走的是那些当官的,而不是百姓,虽然他办事全无变通,但他这种刚正难道不是为百姓带了希望吗?在所有所谓的父母官都只顾中饱私囊时,是他带来了一线光亮啊,这怎么能说是没有用处呢?
第二部分换了阵地,从勾心斗角的宫廷转移到了硝烟四起的战场,援朝是为了抗倭!朝鲜咋这么不争气呢,哪怕过了几百年还是要援,不同的只是抗的对象换了而已。抗倭援朝,一援援了七年,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戚家军二代,李如松的辽东铁骑,还有一位让人路哭笑不得的大忽悠沈惟敬,和谈—交战—再和—再打,最终还是撵走了日本鬼子。这帮人贼心一直不灭,以后呢?
所以我的愿望是,世界和平。
明朝那些事儿5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第七章…死斗
无与伦比的天赋,以及二十多年朝廷打滚的政治经验,最终拯救了张居正,让他做出了一个极为准确的判断:
“高拱依然是信任我的。”
继续隐藏下去,等待时机的到来。
隆庆六年(1572)五月二十六日,机会来临。
隆庆皇帝终于不行了。这位太平天子做了二十多年的替补,却只当了六年的皇帝,估计是当年压力太大,他的身体一直不好,加上一大群言官口水乱飞,他又没有他爹那种心理素质,一来二去就一病不起。
这位循规蹈矩的皇帝知道自己不能干,所以把工作交给能干的人。在他统治期间,经济得到发展,百姓安居乐业,连蒙古人都消停了,也算是相当不错了。
一句话,他是个老实人。
就在这一天,这位老实人感觉自己快要不行了,便紧急下令,召见三个人,他们分别是高拱、张居正,以及刚刚入阁不久的高仪。
这里说一下这位高仪,虽说他姓高,却绝非高拱的亲戚,这位兄台当年是高拱的同班同学,几十年勤勤恳恳,小心谨慎,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实人,老实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比如当年他做礼部尚书的时候,家里的房子失了火,烧得一干二净,好歹是个正部级干部,重新盖一座就是了。
明朝那些事儿5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这本从徐阶隐忍斗严嵩,但天生的天才张居正,再到紧张激烈的抗倭援朝战争,基本上讲的都是一些奇人,皇帝反而着墨极少,也算突出了明朝中后期权臣执政的现实。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张居正原来不是我们历史书上的伟光正改革家,他也独断腹黑,海瑞原来是个妈宝男一根筋,李时珍原来是个仕途不顺,弃政从医的伟人。抗倭援朝战争中原来明军的武器装备这么先进,再想到后来满清的闭关锁国大退步真是痛心疾首!战争中涌现的李如松,李舜臣这样不世出的名将,那些变幻莫测的战术战法让人心神激荡,我们的国家从来都是那么强大,从来不畏强权和侵略,又感叹和平来之不易,更要倍加珍惜,世界并不和平,只不过我们身在和平的国家。最后我还要说一下朝鲜民族,真的很可耻,软弱无能自大,比日本大和民族更加令人鄙视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