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书赏析 / 正文

红与黑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2019-01-05 00:39:28) 读书赏析

红与黑

作者:司汤达

小说紧紧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与最终失败的经历这一主线,广泛展现了“19世纪最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反映了19世纪早期法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本质问题。

红与黑在线阅读地址

红与黑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本文的主人公,于连,是一个工匠的儿子,地位卑微,贫穷,不遭家人喜欢,被父亲,哥哥们欺负殴打辱骂。爱读书,记忆力超级强,能用拉丁文背诵圣经。自尊心强,野心大,性格时而温和时而狂野,情感强烈又残酷冷静,颇有城府,又极易感动,不相信任何人,不相信任何的善意,那颗敏感的自尊心让对他好的人也倍受伤害。

        因为懂拉丁文,被虚荣的德瑞纳先生聘请为家庭教师,从而认识了德瑞纳夫人。德瑞纳夫人是圣洁的女神,单纯,美好,善良,漂亮,世间一切美好的词都被作者毫不吝啬的应用在德瑞纳夫人的身上。她的丈夫像个野蛮人一样,娶了她却不懂得浪漫,只是把她当做摇钱的工具,他的脸面。认识于连之前,德瑞纳夫人没有体验过爱情的滋味,不知道恋爱的感觉,于连的出现让她感受到了爱一个人的快乐和幸福。两个不懂爱的人慢慢磨合,放下所有的防备恋爱了,陷入了爱情的甜蜜中。但德瑞纳夫人是有夫之妇,爱情和罪恶时时折磨着她,最后不得不和于连分开,于连的野心也让自己走的义无反顾。

        贝藏松的生活给了于连全新的体验,他漂亮的外表,优异的成绩,以及高傲的态度让他得到彼拉神父的认可和喜爱,于连不属于任何阶级,他轻视所有的贵族,看不起有钱人,却不得不伪装自己和他们打交道,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一边鄙视着伪善,一边伪善着自己。这个时代影响了每个人,他也不能幸免。在彼拉神父的举荐下,于连成为了德拉木尔侯爵的助理,帮忙写信,处理事物,那应该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他融入了上流社会中,与贵族平起平坐,仿佛没有阶级之差。如果日子一直这样下去,也许他会有飞黄腾达的那一天,但他等不及了,伟人总要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创下丰功伟绩。

         他的野心和虚荣心,让他开始追求德拉木尔小姐,(我是这样看待这段爱情的)德拉木尔小姐是家庭的支配者,拥有无谓的勇气,身边都是拥护者,唯独于连对她态度生硬,反而让她倾心于他。从文中不难看出,于连对德拉木尔小姐的追求充满谋略,每一步都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如果爱情真的可以步步为营,如此理智,它还算是爱情吗?也许于连也曾有过冲动,但那种冲动的内在原因更多的是因为他的野心,他那不容失败的可怜的虚荣心,或者是自尊心。如果德拉木尔小姐什么都没有,他还会追求她么?我们不得而知。在我看来,他们的爱情是畸形的,德拉木尔小姐喜欢英勇的感觉,她享受别人对她无谓精神的称赞,一个贵族的女孩义无反顾的喜欢上一个贫民的儿子,难道不是一件很勇敢的事吗?难道不值得人们称赞吗?因为这种心理,她在于连入狱后更加的不顾一切,更加的疯狂。整个贝藏松的人都认识了她。一个为了野心,一个为了荣誉,两个人凑在一起,终究是悲剧的,也许也曾互相爱过,但被其他的因素冲淡了爱情本身,掺杂了别的成分。

         于连时而虚伪,时而真诚,即使最后一个人在狱中忏悔剖析自己的时候,他也无法阻止自己的伪善,只有在德瑞纳夫人的面前,他才能偶尔的袒露最真实的自己,表现自己的软弱,恐惧,与无措。

        于连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本身是一个极端复杂的矛盾儿,他厌恶贵族,却在不遗余力的想变成贵族,他厌恶金钱,却对金钱表现出狂喜,他厌恶伪善,却始终伪善待人,他尚有良知,但不能保证这种良知不会在某一天被这个时代同化。金钱和权势至上的时代,哪里会有真正的真理,天主也只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它才是最冷酷无情的存在,无论你怎么呼喊,都无动于衷。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啊,一个一腔热血的青年,又变成了怎样一个虚伪的人,即使这样,有些东西仿佛刻在了骨髓里,他的高傲,他的自尊不允许他向敌人低头,不允许自己在那些卑鄙的人面前软弱。所以他宁愿勇敢的走上绞刑架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原则祈求上述。

      相比于文中的那些人,于连的性格更加丰满,虽然很多时候我都不喜欢他的虚伪,但那样的时代,还能让他怎么生存呢。一个无比绝望的时代。

红与黑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在这儿,世界上没有人能伤害我。”于连,这个出生底层的年轻人活得太累了。

他的童年的不幸福让他极度敏感与阴暗,父亲和哥哥的打骂使他从小就生活在不幸福中,可是他长得俊俏,有丰富的学识,也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如果他运用得好,事业上肯定会有一番大作为,但他崇拜拿破仑,向往英雄主义,野心的欲望注定使这个年轻人不平凡。

十九世纪的法国注定是个不和平的年代,党派之争身份面子都是上层阶级所最在意的,维里埃市长听说了这个能用拉丁文熟练背诵《圣经》的年轻人,为了防止老对头瓦勒诺先生发现这个人重用他,决定先聘用于连为家庭教师,这是于连踏上上流社会的第一阶梯,他摆脱了来自家庭的伤害,懵懵懂懂地步入了上流社会,在这里,他遇见了德·瑞纳夫人,这个温柔善良充满同情心全身散发高贵气息的夫人,是于连遇到的第一个真正的女人。夫人从来没有恋爱过,没有体会过爱情,顺其自然的结果,随波逐流的生活,在遇见于连这个年轻人后,生活渐渐起了波澜,她逐渐活成一个真正的女人,而于连一开始对她不过是征服,是胜利标志,在这场感情里,夫人用爱包容了他的一切。然而这一切都是罪恶的,在孩子生病的时候,夫人崩溃了,事情了败露了,于连不得不逃走,去了另一个城市,进了宗教,遇见了彼拉神父,也改变了他的命运。

去巴黎,开始了新的生活,遇到的人也更加高级,在德??公爵?家当秘书,在这里,他受到了更多贵族的排挤,木匠儿子的身份成为了他们嘲笑的地方,与玛特儿小姐你来我往的过站中,两个崇拜英雄主义的人互相征服,互相伤害,他们的爱情根本就不是爱,今天你爱我,我就不爱你,今天你不爱我,我就好心慌。大概就是这样吧。在爱情的折磨里于连还参加了一些政治活动,我都为这个20多岁的年轻人感到心累。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玛特儿怀了于连的孩子,父亲不得不答应,一封关键的信来了,原来是远在维里埃的德·瑞纳夫人受到宗教的压迫而写了这封揭发密情的信,于连的梦破碎了,一时愤怒之下跑去维里埃买了两把抢到教堂去杀了夫人,开了两枪没杀死,反而把两人的爱情又激发出来了,于连入狱,夫人不顾一切赶来探望,玛特儿四处撒钱救人,最终都救不了于连那一颗充满罪恶的,悔悟的心。最后,他被斩首,玛特儿亲吻他的头颅,把他埋在了他最喜欢的地方,一个他当初找富凯路上的小山洞里,在那里,他曾经得到片刻的安宁。

于连,极度自尊与自卑,对自身有极高的要求和自制力,红,意味着向往的军队,一身戎装打出的身份地位,成为像拿破仑那样的人。黑,是他不得不选择的宗教,他从来都不喜欢宗教,那不过是他为了生存下去的手段。是一个野心家,也是一个可怜的人。

红与黑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再读《红与黑》

红与黑,表面是一对比色,在成书时空,红色是军装色,代表军人,是革新派。黑色,是教士袍色,代表教士,是保守派,是高层两对立的势力派别,也是平民向贵族攀升的仅有的两个通道——当兵与教士。


红与黑,在书中还暗喻事物正反两个方面,人的正义与邪恶的两个方向!


于连就是具有两种分裂人格的人,他一方心存正义,不屈权贵,另一方面又一心求贵,希望出人头弟,进而不惜曲意奉迎……


其实,我们饮食男女,谁又不是性格分裂症患者,一事当前,心里想的,嘴里说的,手里做的又何曾一致过!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得不从权,也正因如此,《红与黑》才有恒久的现实意义。作者只是把隐藏于大多人心里的、自觉与不自觉觉的丑恶,借书中角色显现而已。人性本如是亦!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