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书笔记 / 正文

荒野生存:阿拉斯加之死(2013珍藏版)读书笔记1000字(3)篇

(2019-07-02 06:04:06) 读书笔记

荒野生存:阿拉斯加之死(2013珍藏版)

作者:乔恩·克拉考尔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纽约时报》等一线媒体争相报道,在美国主流社会刮起阅读、讨论旋风。1990年5月12日,一个出身于美国东海岸富裕家庭的年轻人大学毕业了,他对父母说:“我要消失一段时间。”1990年10月,有人在米德湖国家度假区发现了一辆黄色达特桑,车主却不见踪影。1992年4月28,一位司机遇到一个搭便车的年轻人,说他要去阿拉斯加。1992年9月6日,几名猎人在阿拉斯加荒野中一辆废弃的公交车内发现一具尸体,没人知道他是谁,来自何处,为什么在那儿。是什么让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放弃大好前途、离开爱他的家人,孤身一人走进荒野?如果金钱、名誉和安稳的生活都不能给我们幸福,究竟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荒野生存:阿拉斯加之死(2013珍藏版)在线阅读地址

荒野生存:阿拉斯加之死(2013珍藏版)读书笔记1000字 第(1)篇


这本《荒野生存:阿拉斯加之死》是根据Christopher J McCandless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主人公麦坎德斯是一个家庭出身不错,自身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执意追求着自己心灵自由的梦想。三年前读完了本书的前半部分,感觉非常震撼,尤其是读到关于80岁高龄的老太爷听从24岁孙子辈流浪汉的怂恿,卖掉不动产开上房车去过漂泊不定的生活这一段。直到今天读完本书的后半部分,我才发现,麦坎德斯这种离世索求内心自由的所谓梦想和抱负,以世俗的眼光来看,或许有些偏激和钻牛角尖。

从埃默里大学毕业后,麦坎德斯把他自己继承而来的教育基金金额,约有2万4千美元,全部捐给了乐施会,然后就从社会上消失了,开始断断续续过着流浪汉的生活,冒险去了一些没有多少人敢去的地方。当然,这样做,他也离弃了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们。

这本书讲述了他在流浪过程中遇到的形形色色、完全陌生的人的故事,他年少时期的故事,他成长的心路里程,以及最终导致他英年早逝的阿拉斯加大冒险。本书的后半部分作者还提供了包括其本人在内的其他一些与麦坎德斯相似的人物和冒险故事,这些人物从时间顺序上来讲应该就是麦坎德斯的前贤和同好,麦坎德斯的激情一定是受到了这些人的影响,继承了前人的冒险方向并不断地付储行动。书中这些偏激疯狂一意孤行的人们,他们是否真的就是世俗眼光中所谓的loser吗?或者,他们是否真的就是社会低欲望化反思与挣扎的先行者和践行者?我没有办法回答。这些个问题不是像非白即黑那么容易给出答案。

《荒野生存》于1996年出版,并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霸占了两年。Jon Krakauer在1993年为《户外》杂志写了关于这个故事的原创文章,文章发表之后,他获得了很高的人气,收到了无数来自全国各地读者的电话和信件。

Krakauer本人是一个登山运动员,在8岁的时候他父亲带领入门开始登山。像麦坎德斯一样,作者同样具有强烈的内在驱动和对自然户外的疯狂热爱。他也独自在荒野中呆了一段时间,爬上过阿拉斯加的一些山脉,还爬过珠峰,这也是他的另外一本书《走进空气稀薄地带:登山者的圣经》所述的内容。Krakauer援引他自己的冒险经历说:“我逃过一劫。Chris挂掉了。这是唯一的区别。”再后来,在读完杨柳松《北方的空地》后,我心里其实一直在咕哝:“挂而未掉,你小子比麦坎德斯多了那么一丁点儿狗屎运。”户外极限运动并非适合每一个人,我们只能说,尊重每个个体的选择自由,也无须过度美化致命的冒险精神。

Krakauer不遗余力、尽可能准确地著写这本《荒野生存》,还走访了不少麦坎德斯生前去过的地方,采访了他的家人、朋友、同事和其他多多少少参与到故事中来的人们。他曾说过,他被这个故事迷住了,研究了3年才完成书稿。有一次,他说自己有来自亚利桑那州某个人的“线索”, 于是他跳上了皮卡车,开车从阿拉斯加到亚利桑那州去见这个线人。在麦坎德斯过世10个月后,Krakauer还跟死者的父母一同去凭吊了座落在阿拉斯加Stampede Trail路旁、麦坎德斯因饥馁殒身其内的那辆传奇142路巴士。

Krakauer已经与麦坎德利斯一家结下了不解之缘,事实上,主人公的妹妹卡琳一见到他就信任他。正是通过这种亲密联系,Krakauer将他写作本书20% 的版税给了麦坎德斯的父母,后者又以儿子的名义建立了一个名为 Christopher Johnson McCandless Memorial Foundation的基金会,主要致力于帮助那些具有“亲子关系”问题的孩子和家庭。本书的出版,同名电影的拍摄发行,以及后来促成这个基金会的成立和运作,才使得麦坎迪斯的英年早逝有了更为影响世俗和回报社会的意义。

强烈推荐本书给那些带有“初为父母/小鬼当家/亲子关系/孩子早教/精英教育”标签的年轻父母们阅读。重要是,我们要吸取教训,因为我们自己的亲子教育,也一样思想落后、方法野蛮,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是为同勉。

荒野生存:阿拉斯加之死(2013珍藏版)读书笔记1000字 第(2)篇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但这本书的作者把它写得不只限于悲伤。

关于这本书的介绍和评价:

作者乔恩·克拉考尔是美国畅销书作家、《户外》杂志专栏作家,被誉为最杰出的探险类作家。《荒野生存:阿拉斯加之死》是其成名作,出版后在美国主流社会刮起阅读旋风,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长达两年,英文版销量过百万,译成25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震撼千万读者心灵。

众多媒体、名人感动推荐。《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户外》杂志中文版总编辑杨波、《我们始终牵手旅行》作者左手、《魅力先生》杂志主编樊露薇联袂推荐。

本书出版后立刻引起了好莱坞著名演员、导演肖恩·潘的注意,他一口气看了两遍,决定将它搬上荧幕,却一直没能得到故事主人公麦坎德利斯家人的同意。肖恩·潘等了十年,终于如愿以偿,并亲自改编。

之所以想把他的故事说给更多的人听,是因为这个孩子身上有某种东西在闪光。他在短暂的生命中,获得了如此丰富的人生体验,令我羡慕不已。 ——肖恩·潘

——以上摘自百度百科

书摘:

他启程上路,为自己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做一个社会边缘人,游走于北美大陆,去寻找一种原始的、超然的生活体验。
他真正想要寻找的,是冒险、苦难和托尔斯泰式的自我放逐。
有些读者非常欣赏这个男孩的勇气和高尚情操;而另一些读者则强烈谴责他是一个鲁莽的傻瓜、一个怪胎和一个死于傲慢和愚蠢的自恋狂,根本不值得媒体给予他广泛关注。
在荒野里生存可不像周末郊游野餐那样轻松。
他并不是没有荒野生存的能力,否则,他不可能独自在荒野里生存113天。他不是疯子,不是反社会的人,也不是被社会抛弃的人,麦坎德利斯是另外一种人,我很难用语言来精确地描述他,也许,他更像是一个朝圣者吧。
在地空交流的标准手势当中,举起一只胳膊代表“这里一切正常,不需要救援”,如果要表示“情况不妙,请立即救援”,则需要举起两只胳膊。
我们喜欢友情,但是我们不能在人群里待太久,所以,我们偶尔一个人从人群中消失一段时间,回来一段时间,然后再消失一段时间,如此反复。
梭罗在《论公民的不服从》中的一句话:“我真心认同这样一句话——最好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少的政府。”
大自然确实很美,但也是残酷和可怕的。
真想逃离那些毫无意义无聊至极的人云亦云,逃离那些高尚庄严的陈词滥调,到寂静的大自然中去隐居,沉浸在默默的劳作、甜美的梦乡、纯粹的音乐或无言的认知中!——约翰•坎贝尔《饥饿的夏天》
没有被分享过的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这正是最令人苦恼的事情
麦坎德利斯写下了简短的遗言:“感谢上帝,让我度过了快乐的一生,再见了,愿老天保佑所有的人。”
他如此年轻,如此孤独,他的身体垮了,意志也碎了,但是从照片里,我们看不到半点后悔和自怜的模样。他微笑着用眼神告诉我们:克里斯•麦坎德利斯的内心十分平静。就这样,他平静地走了。
当你沉入他的世界,你会发现,也许,麦坎德利斯不过是另一个你,在另一个时空,代你进行了一次期待已久的远行。至于这次远行的前因与后果,付出与所得,也只有你自己能给出一个合适的判断。

荒野生存:阿拉斯加之死(2013珍藏版)读书笔记1000字 第(3)篇

我相信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片自己的阿拉斯加,少数勇敢的人走了进去,他们知道,生命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你用生命去做什么。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决定辞去在华尔街待遇优厚的工作去西雅图创业时,妻子麦肯齐说:还有什么比看着自己的爱人踏上冒险之旅,自己还能身在其中更棒的。他们的孩子在四岁开始用水果刀,七八岁的时候开始用电钻做手工,麦肯齐说:我宁愿孩子少一根指头,也不愿他们度过毫无动手能力的童年。贝佐斯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人生观。很多人都渴望没有目的地和终点的旅程,但也许永远都不会上路,就像我们的大多数,依照约定成俗的模式,把这一生过的波澜不惊,而Alexander Supertramp 代表的是人生的另一种可能。这不是一道选择题,也无关对错。记不太清是从哪一年起开始,把他靠着142或者蹲在海边礁石上安静读书的图片作为微信头像,一直没找到更喜欢的图片替换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