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书笔记 / 正文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读书笔记1000字(3)篇

(2019-07-03 00:11:38) 读书笔记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作者:彼得·C.布朗 亨利·L.罗迪格三世 马克·A.麦克丹尼尔

不管是朋友圈里年入百万的斜杠青年,还是、喜马拉雅上的大师专家,无一不在刺激着在积极上进的年轻灵魂。有没有一种科学的,符合每个人思维规律的学习方法,可以让自己瞬间提升职场竞争力和商业生存力,以此走上财务自由、精神独立的人生。在《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这本书中,你将掌握学习领域的规律:为什么说天性懒惰孕育了认知规律和心智模型/只需1次自测,一周后回忆率从28跃迁为39/知识是平面的,复合型知识是立体的/哪些“良性干扰”能提习效果/别在无法克服的学习困难上浪费时间/如何打造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掌握几个适合自己的记忆技巧事半功倍……本书案例丰富,论点,是一本不容错过的认知科普读物。总的来说,《认知天性》这本书,可以看作是认知科学目前在“如何更地学习”这个课题上取得的所有成果总结。读者能从中获取的,不仅是切实的学习方法,而且会对人脑的工作机制有更深的了解。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在线阅读地址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读书笔记1000字 第(1)篇


《认知天性》一书,是十几位著名的认知心理学专家研究成果的总结性作品,融合了《刻意练习》《思考,快与慢》《终身成长》等书的核心内容。


书中有一句话——“你无法从不擅长的事情里学到知识”,如果教育者和学习者不知道自己“不擅长学习”,那结果将是可怕的。


小时候跟我一个哥上山砍柴,都要先磨斧。我这个哥进城读书不在家的时候,我和另一个哥就几乎不磨斧,然后很快家里就没柴烧了。那时我本应知道这个道理了——手拿一把挫斧,大树小树都是难砍的。


(一不小心,我一个哥又被我“抖黑”了。)


如果说本书的毛病,个人初步感觉有4:

1.虽然重复表达能强调核心内容,但略显行文上啰嗦唠叨;

2.最后的书目居然没翻译为中文,常从书的书目中找书读的我和英文盲的我可生恨了;

3.某些观念提升不够。

如:读《刻意练习》返这些书,读者容易产生“与人性对抗”的错觉。我们通常会受到自己的思维局限,产生“刻意练习总是无趣的”这样的结论。其实,在把刻意练习变得有乐趣时,虽然更不通常,但也更有学习成果。因为,“有趣”是一种更深入和持久的精神层面的正反馈。这也是真正厉害了的那些人“总把刻意挑战当作人生乐趣”的原因。

又如:“学习越轻松,效果越不好”,读到这样的话,不知又有多少概念不清和逻辑混沌之国人要把“轻松”当“快乐”了。学习任务和过程可以不“轻松”,但是心情也可以很“快乐”。这或许是国之思维特色,强求作者了。

4.有些逻辑小毛病。如:“元认知带来的学习假象”,不知是不是翻译的问题,准确表达应为“元认知欠佳带来的学习假象”。

总之,我认为是一本值得收藏和反复阅读的五星好书。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读书笔记1000字 第(2)篇

花了5个多小时才完成这本书,看的比较慢,其实我用了大约3周的时间才看完,而且很多时候需要停下来,细细想想。每天的阅读时间可能只有20分钟。这是一本关于学习方法的书,我相信对于我身边做培训的朋友、做老师的同学和正在学业中或者还在职业上升期不断学习成长的人,这是一本非常好非常好的书。在此,推荐我身边的朋友,我的老师和同学,以及家里面有孩子在读书的家长和做培训的好朋友。细细看看这本书,会很有收获的。平时看书更多的是评价一本书的好坏,这次我也试着梳理一下自己的收获。我自己在这本书中的收获是:n1、 学习新的领域的时候,不断的自我检测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尽管有的时候会很有挫败感,发现看了半天什么都没弄明白,但是至少知道了自己什么都没有弄明白。近期在进入新的领域中真的是不断被挫败,完全听不懂,完全不理解,不会用别人的语言表述,更不会用别人的思维方式思考。但是,可以通过试着复述的方式知道自己理解了什么,还有什么是不明白了。其实是能够带来快速学习、学到的机会。2、 在学习的过程中给自己制造难度和问题是一种好的方法。也就是说,学的过程越是艰难,记忆的效果越是深刻。这一点我也是很有启发,有的时候,会关注到自己的学习的看起来努力,但是实际上真的不够,也许说给别人听是可以,但是自己心里是真的明白,还可以进一步提效增质。3、 简单重复的反复看,是一种非常低效的学习方法,但是会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一方面自己在学习了,一方面似乎这一次看比上一次更懂得了一些。其实,并没有对记忆带来更多的价值。我提醒自己,不作为一个信息的收集者,而是一个使用者和践行者。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读书笔记1000字 第(3)篇


樊登讲过这本书,他举了两个书中的例子,吸引到了我,一个是跳伞降落在别人伞上以游泳姿势划出别人伞顶的例子,一个是教授增加小测验避免头疼的补考的例子。


但是真的读完这本书,有两个致命的缺点让我一度读的很艰难。一是,整本书逻辑体系不是很强,感觉讲的点很分散,很难让人在一个逻辑链条里顺畅的读完,当然后记说是众人合作作品,可能对逻辑性有一定的破坏。二是,翻译的用词问题,没什么生僻字,也没什么不常用的词,读的时候一段过去都能读懂,但是就是让人不明白到底这段想讲什么。翻译的有可能太生硬了,不太符合中文的阅读习惯,感觉文字累积的很硬没有顺畅感。开头提出一个问题,要四五个小章节过后才来回答,当然中间是推导过程,只是间隔太长会破坏阅读的连贯性。


也许一开始不报太高的期望会更好一些?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