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製造基础(第2版)》是由龚庆寿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十一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教材。该教材既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机械类各专业,以及化工与製药、交通运输、纺织、矿业、农业工程等类的机械专业方向,也适用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近机类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还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该教材主要介绍金属切削加工基础知识,各种切削加工工艺、设备以及工艺过程的基础知识等。
基本介绍
- 书名:机械製造基础(第2版)
- 作者:龚庆寿
- ISBN:978-7-04-046836-6
- 类别:"十一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教材
- 页数:207页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年1月9日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版面字数:330千字
成书过程
《机械製造基础(第2版)》是根据高等学校工科本科《工程材料及机械製造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总结各院校对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机械製造基础(第2版)》由龚庆寿主编,龙福贵参与了该教材的编写工作。
2017年1月9日,该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机械製造基础(第2版)》分为九章内容,第一章为金属切削加工基础知识,第二章为车削加工,第三章为钻削、铰削和镗削加工,第四章为刨削、插削和拉削加工,第五章为铣削加工,第六章为磨削加工,第七章为渐开线齿形及其加工,第八章为工件的定位与安装,第九章为工艺过程与工艺规程。
教材目录
前辅文 绪论 0.1 机械製造业与製造技术的发展概况 0.1.1 世界主要已开发国家製造业的发展 0.1.2 中国製造业的发展 0.2 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0.2.1 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及其主要特点 0.2.2 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0.3 机械製造学科的地位、作用与研究範畴 0.3.1 机械製造技术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0.3.2 机械製造学科研究的範畴 0.4 课程的特点、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第1章 金属切削加工基础知识 1.1 切削运动和切削要素 1.1.1 切削运动 1.1.2 切削要素 1.2 刀具材料 1.2.1 刀具材料的性能要求 1.2.2 常用刀具材料 1.2.3 其他刀具材料 1.3 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参数 1.3.1 车刀的组成 1.3.2 车刀的几何角度 1.3.3 车刀的工作角度 1.4 刀具几何角度的测量实验 1.4.1 实验目的 1.4.2 实验装备 1.4.3 车刀量角仪的结构与使用方法 1.4.4 实验要求与注意事项 1.4.5 实验报告的内容 1.5 金属的切削过程 1.5.1 切屑的形成和种类 1.5.2 积屑瘤 1.5.3 加工表面硬化 1.5.4 切削力 1.5.5 切削热与切削温度 1.5.6 刀具磨损与刀具耐用度 1.6 刀具几何参数的选择 1.6.1 前角的选择 1.6.2 后角与副后角的选择 1.6.3 主偏角的选择 1.6.4 副偏角的选择 1.6.5 刃倾角的选择 1.7 切削加工的经济性与可行性 1.7.1 零件的加工质量 1.7.2 生产率和提高生产率的措施 1.7.3 切削用量选择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1.7.4 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1.7.5 切削液的选择 1.8 金属切削工具机的分类与型号编制方法 1.8.1 金属切削工具机的分类 1.8.2 金属切削工具机型号的编制方法 1.9 金属切削工具机的传动方式 1.9.1 传动链 1.9.2 传动比 1.9.3 转速图与传动结构式 1.9.4 传动系统图 1.9.5 运动平衡式 1.10 普通车床拆装实验 1.10.1 实验目的 1.10.2 实验装备 1.10.3 常见零件的拆卸方法 1.10.4 主轴箱的拆卸顺序 1.10.5 绘製零件图 1.10.6 主轴箱的装配 1.10.7 实验报告内容 习题与思考 第2章 车削加工 2.1 车床 2.1.1 CA6140卧式车床的组成及其作用 2.1.2 CA6140卧式车床的主运动传动系统 2.1.3 CA6140卧式车床的主要技术规格 2.2 车床夹具及附属档案 2.2.1 车床夹具 2.2.2 车床附属档案及其使用 2.3 车刀 2.3.1 焊接式车刀 2.3.2 机械夹固式可转位车刀 2.3.3 典型车刀综合分析 2.4 车削加工 2.4.1 车外圆 2.4.2 车内孔与钻中心孔 2.4.3 车平面 2.4.4 切槽与切断 2.4.5 车圆锥面 2.4.6 车成形面 2.4.7 车螺纹 2.4.8 车削加工的零件精度分析 习题与思考 第3章 钻削、铰削和镗削加工 3.1 钻削加工 3.1.1 钻床 3.1.2 钻床工作与钻削要素 3.1.3 钻头 3.1.4 钻削的工艺特点 3.1.5 钻削时切削用量的选择 3.2 铰削与鍃削加工 3.2.1 铰削加工 3.2.2 鍃削加工 3.3 镗削加工 3.3.1 镗床 3.3.2 镗削加工 3.3.3 镗刀 3.3.4 镗削的工艺特点 习题与思考 第4章 刨削、插削和拉削加工 4.1 刨削加工 4.1.1 刨床 4.1.2 刨削加工 4.2 插削加工 4.2.1 插床 4.2.2 插削加工 | 4.3 拉削加工 4.3.1 拉床 4.3.2 拉刀 4.3.3 拉削的工艺特点 4.3.4 拉削的套用 习题与思考 第5章 铣削加工 5.1 铣床 5.1.1 卧式铣床 5.1.2 立式铣床 5.1.3 铣床的功用 5.2 铣床附属档案 5.2.1 迴转工作檯 5.2.2 立铣头和万能铣头 5.2.3 机械式分度头 5.2.4 光学式分度头 5.3 铣削过程 5.3.1 铣削要素 5.3.2 铣削力 5.3.3 铣削方式 5.4 铣削加工 5.4.1 铣平面 5.4.2 铣槽 5.4.3 铣台阶面 5.4.4 铣斜面 5.4.5 铣成形面 5.4.6 铣削用量的选择 5.4.7 铣削的工艺特点 习题与思考 第6章 磨削加工 6.1 磨床 6.1.1 外圆磨床 6.1.2 内圆磨床 6.1.3 平面磨床 6.1.4 磨床液压传动简介 6.2 磨具 6.2.1 磨具组织三要素 6.2.2 磨具形状与特性代号标注 6.2.3 磨轮的检查、平衡与修整 6.3 磨削加工 6.3.1 磨削运动与磨削用量 6.3.2 磨削本质与工艺特点 6.3.3 磨削方法 6.4 光整加工简介 6.4.1 研磨 6.4.2 珩磨 6.4.3 抛光 习题与思考 第7章 渐开线齿形及其加工 7.1 渐开线齿轮概述 7.1.1 渐开线的形成及其特点 7.1.2 渐开线齿轮的模数与齿形角 7.1.3 圆柱齿轮精度 7.2 圆柱齿轮齿形的仿形法加工 7.2.1 仿形法原理 7.2.2 齿形铣刀 7.2.3 仿形法的工艺特点 7.3 圆柱齿轮齿形的展成法加工 7.3.1 滚齿 7.3.2 插齿 7.3.3 展成法加工的工艺特点 7.4 齿形精加工 7.4.1 剃齿 7.4.2 珩齿 7.4.3 磨齿 7.5 齿形检验简介 7.5.1 径向跳动Fr的检验 7.5.2 公法线长度变动ΔFW的检验 7.5.3 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EWm的检验 7.5.4 基圆齿距偏差fpb 习题与思考 第8章 工件的定位与安装 8.1 工件的定位 8.1.1 基準的分类 8.1.2 六点定位原则 8.1.3 欠定位与过定位 8.2 工件的安装 8.2.1 工件定位时的找正方法 8.2.2 工件定位后的夹紧 8.2.3 专用夹具实例 习题与思考 第9章 工艺过程与工艺规程 9.1 基本概念 9.1.1 生产过程 9.1.2 工艺过程及其组成 9.1.3 工艺规程及其作用 9.1.4 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 9.2 制订工艺规程的原则和方法 9.2.1 制订工艺规程的原则 9.2.2 制订工艺规程的方法 9.3 工艺方案的拟订 9.3.1 选择零件毛坯 9.3.2 划分加工阶段 9.3.3 选择定位基準 9.3.4 确定加工方法 9.3.5 决定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9.3.6 安排加工工序 9.4 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9.4.1 加工余量的确定 9.4.2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9.5 零件机械加工的结构工艺性 9.5.1 零件结构工艺性的概念 9.5.2 机械加工对零件结构工艺性的要求 9.5.3 装配加工对零件结构工艺性的要求 9.6 典型零件的工艺过程分析 9.6.1 轴类零件加工的综合分析 9.6.2 盘套类零件加工的综合分析 习题与思考 参考文献 |
(注:目录排版顺序为从左列至右列)
教学资源
- 课程资源
《机械製造基础(第2版)》配有Abook数字课程。
数字课程名称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内容提供者 |
---|---|---|---|
“机械製造基础(第2版)”数字课程 |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 2017年1月 | 龚庆寿 |
教材特色
1、该教材反映了中国国内外机械製造领域的新工艺与新技术,部分收录了编者的研究成果。
2、该教材课程技术性、实践性强,联繫实际,注重阐述基本原理和各种工艺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繫,体现套用型本科的教学特色。
3、该教材课程知识覆盖面宽、综合性强,安排了综合实践性教学环节。
4、该教材各章均附有思考题或综合题,对重要内容以节的形式安排了实验指导。
5、该教材採用国家规定实施的标準。
6、该教材採用简明易懂的插图。
7、该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弹性,同时也考虑了各章节内容的连续。
作者简介
龚庆寿:湖南工程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