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十而立读书笔记 读后感(3)篇
(2019-07-03 00:22:02) 读书笔记 -
作者:王小波
好多年前,我在京郊插队时,常常在秋天走路回家,路长得走不完。我心里紧绷绷,不知道走到哪里去,也不知走完了路以后干什么。路边全是高高的杨树,风过处无数落叶就如一场黄金雨从天顶飘落。风声呼啸,时紧时松。风把道沟里的落叶吹出来,像金色的潮水涌过路面。我一个人走着,前后不见一个人。忽然之间,我的心里开始松动。走着走着,觉得要头朝下坠入蓝天,两边纷纷的落叶好像天国金色的大门。我心里一荡,一些诗句涌上心头。就在这一瞬间,我解脱了一切苦恼,回到存在本身。
三十而立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1)篇
小鹿书评(22) 贫出个花花世界n惭愧,《三十而立》竟然是我看完整的第一部王小波的书籍。早在上大学的时候,王小波的书籍就是校园大热,可能是缘分不到,我大学更多是在读古龙,曾国藩以及各种商业书,励志成功学。读《三十而立》,体验极佳,任何和北京人打过交道的人,都能立刻在脑中浮现出各种画面联想,别的地方我不清楚,但在北京,北京人打嘴仗从没有输过。你和他们说任何话,他们给你的反馈总是充满挑衅,就像是时刻会射出毒箭的毒箭蛙。但你可能很难相信,其实他们并没有恶意。可能是皇城根脚下住了五百年,在他们的基因里,蕴藏着刻入骨髓的自信,他们不是看不起你,而是相当看得起自己。王小波这本书里的所有对话,行文,思维风格,就是典型的北京胡同里的京城老少。是的,他正是北京人儿。习惯就好,习惯了,你就能去欣赏其中的有趣,辛辣扑鼻。那种说话风格,一个字:贫。肚里可以没货,嘴上必须抹油!王小波文笔当真了得,他写的全是琐碎到极点的破事儿,臭鞋,种猪,显微镜下看精液,各种嘴贫,吵闹,喧哗,有些情节都有了卡夫卡魔幻现实的风格。但是读起来确实有趣。博尔赫斯曾经声明,《百年孤独》不是一本好书,因为太过晦涩,不好读,读不懂。好读的书,才是好书,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真的好读,有趣,倘若博尔赫斯,蒙田复活,恐怕也会热情拥抱王小波。从书寻人,我去了解了一下王小波的生平,他英年早逝,妻子是李银河,这些年李银河剑走偏锋,言论常常有惊世之谈,但从王小波的描述中,我们却能看到一个与今天不同的李银河。失去了王小波这样的人物,会让人有一种失去某个灵魂的感觉。有灵魂,尤其是有着有趣灵魂的人,本不多见。王小波不只是小说文笔老到,他的杂文集写的也是犀利到位,他信奉科学,崇尚理性,所以他会痴迷于电脑编程,他如果活到现在,更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儒商,经营互联网生意,可惜他没有这个机会。他死的着实可惜,但他也须自己负一部分责任,他的心衰是多年操劳,不注意规律休息,严重透支自己导致的,一个崇尚理性的人,不应该把自己当成蜡烛。应该把自己当成路灯,该熄灯休息就得休息,该充电就得充电,天天无休,灯丝受不了。何况,路灯本来就不好当。记得小时候,我们村里的沿河路装上了漂亮的路灯,可是没过两个月,灯就全坏了。我的一个小伙伴,是做了点贡献的。放了学,吃饱饭,看完电视,他作业都来不及做,就和狐朋狗友出门,一人拿个弹弓,打路灯。他们一定尽了最大的努力,从路边树墩里寻摸小石子,当做弹药,向路灯开火,一次不行再来一次,直到把路灯里的灯泡打碎。蜡炬成灰,还是当被人攻击的路灯?王小波生在那个年代,本来也没有更多选择。他的智慧光芒穿透至今,身体却逾越不了时代,幸好,每个读过王小波的人,都不会忘记他。他还活着,也将会活下去。
三十而立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2)篇
《三十而立》是王小波三十二三岁时的作品。他以一种冗繁琐碎诙谐的笔法,侧面描述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社会形态与人们的思想以及体制化与观念化的固态拘禁,也反映了当时代的人们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生活方式,静静地,没有波澜。思想上的尘封也让一些人止步不前。在作者世界中的那些真诚也好,虚伪也罢;争夺名利也好,安然平淡也罢;浪漫美好也好,荒谬扯淡也罢;无不流露作者的鄙夷与不屑。文中作者说到:在我看来,春天里一颗小草生长,它没有什么目的。风起时,一匹公马发情,它也没有什么目的。草长马发情,绝非表演给什么人看的,这就是存在本身。我要抱着草长马发情的伟大真诚去做一切事,而不是在人前羞答答的表演。在我看来,人都是为了表演,失去了自己的存在。我觉得,人若丧失了自己的存在,那么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多一些真实真情真善美,少一些虚伪臆测假性情,那么即使黑白的生活也能映射出彩色的投影。最后想到本书书名《三十而立》,对于男人而言,立显得何为重要。何为立?立便是在漫长的人生中找到方向,立是不断的思索与反思,立是担的起责任放的下怨恨,立是不断的立起,推到,再立起,再推倒…………
三十而立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3)篇
这本书氛围真的怪怪的,油滑的王二有点让人讨厌,但也好无奈呀,谁也不想这样啊,但没办法啦。
面对粗鄙的庸俗和稍微还有些趣味的油滑,怎么选?两害相权取其轻,只有如此啦。
感到讨厌大概是因为,从来没有想过,人生竟然可能如此不堪。竟然只有两种状态可以选:粗鄙的庸俗或者智慧的油滑,不是这样的,怎么可能?!这是人生的真相吗?这两个我简直哪一个都不想碰。
该怎么办呢?王二好像给出了答案:保持真诚,在虚伪的时候一定要牢记自己是在做戏。
“凡人都要死。皇帝是人。皇帝万岁。”
“人都要死,皇帝是人,皇帝也会死。”
以上三句话是客观存在或存在过的事实,可它们是互相矛盾的。皇帝既然是人,人既然会死,那么为什么人要讲皇帝万岁呢?
生存需要嘛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