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环境税也叫机动车污染防治税。机动车环境税一旦实施,机动车车主就要为尾气排放买单。机动车的环境税在徵收时,车主将按照机动车不同的污染排放量情况,缴纳不同的税费。购买高排量汽车的车主,肯定会比购买低排量机动车的车主缴纳更多的机动车环境税,类似于车辆徵收购置税。具体徵收的时间现在尚未确定。目前财政部和税务总局正在和环保部商量,要把机动车污染排放的内容纳入汽车污染防治的内容中去,跑的里程越多付出的费用越高。环境税的增收已经取得了环保部等相关部委的同意,财政部接下来要研究的是徵收的名称和形式。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机动车环境税
- 别称:机动车污染防治税
- 作用:减少环境污染
- 进行情况:已取得了环保部等相关部委的同意
徵收背景
21世纪,节能减排的呼声日益高涨,国内汽车每年以近千万辆速度膨胀,在我国环境压力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徵收环境税的问题已经成为相关部门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徵收机动车环境税势在必行。在2006年,北京市就开始着手制定机动车排污费政策;上海等全国各地也拟定出台类似公共政策。国外一些国家,都有类似的税种:在法国,从2007年开始,对购买尾气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60克以上的汽车车主,需要按递增方式向政府缴纳200至2600欧元不等的排污税。
国外与汽车有关的税收一般为5至6种,在汽车购买阶段的税率普遍较低,德国、英国、法国、瑞典等欧洲国家甚至没有汽车消费税和购置税。而在我国,与汽车有关的税费目前竟达20多种,被称为世界上汽车税费最多的国家。在汽车购置阶段,仅增值税、消费税、购置税加起来就已经很惊人。如果机动车环境税只是简单做“加法”,沉重的税负势必压跨汽车消费。
国家开徵机动车环境税的目的在于节能减排。而能否实现预想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与税负大小密切相关不可分。如果机动车环境税负设定不痛不痒,除另外增加一点财政收入外,节能减排难免落空。因此,必须重新构建机动车税制结构,削减重叠过重的税负,适度增加环境税负,使机动车税负逐步由“购买”向“使用”的转变。从而,保证节能减排的有效性。
存在问题
机动车环境税比排污费,更具有法定强制性。所谓机动车环境税,是面向终端消费者排放污染而徵收的一个税种。具体来讲,比如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车主就要为其缴税。这与收机动车排污费大不一样,排污费属于收费的範畴,具有很大的变通性,可收可不收,尤其在地方政府干扰下,执法的弹性很大,而一旦上升到税收制度层面,就有了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点。机动车环境税的开徵,势必会增加汽车使用的成本,促使汽车消费者做出行为调整,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转而选择捷运或公共运输出行方式,也会使污染超标汽车製造厂家自觉做出技术改进,否则,就会面临淘汰出局的局面。
实行目的
机动车环境税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旨在降低环境污染的同时,精心做好刺激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