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晋南北朝:迷乱狂欢三百年读书笔记1000字(3)篇
(2019-07-07 06:02:31) 读书笔记 -
作者:梅毅
两晋(十六国)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最黑暗的时期,也是思想最解放、个性最张扬的美学高峰期;同时,它又是中国古代一个伟大的英雄时代。在这迷乱狂欢的三百年间,司马氏灭蜀吴一统天下,“八王之乱”血雨腥风,刘裕开国气吞万里……充斥着刀与火的杀伐,泪与血的呻吟,奸谋的肆行与忠义的沦丧。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竹林七贤刘伶醉酒、阮籍傲歌、嵇康抚琴、王衍清谈,名士风流。鲜卑子,汉家儿,羌中杰,氐族雄,羯族豪,匈奴英,弯弓走马,飒爽俊逸,玄言味永,飞鸿荡天,真个是精彩绝伦!各路英雄、豪杰、骚客、奸雄、懦夫、贤媛轮番登场,共同上演了人性化的、非戏剧而恰恰又是最戏剧化的出出“大戏”。五彩缤纷、眼花缭乱之际,那些英雄们的传奇瞬间,不由得令人拍案叫绝,扼腕叹息。
两晋南北朝:迷乱狂欢三百年读书笔记1000字 第(1)篇
胡笳退兵
历尽千辛万苦,刘琨率领一路招募的一千多号人,沿路搏斗进击,最终到达晋阳城(今山西太原)。
当时的晋阳,经五部匈奴军队蹂躏,官府建筑全都被烧焚一空,尸骸遍地。侥幸存活下来的民众,个个被饿得面无人色。整个城内,不仅荆棘成林,吃饱了人肉的野狼也四处乱窜。
刘琨到后,剪除荆棘,收葬枯骸,选朝府,建市狱,几乎重新建设了晋阳城。其间,胡寇和坞堡强盗相继来袭,刘琨率从属兵士与之恶战,恒以城门为战场,数历惊险,驱除贼寇,终于在晋阳安顿下来。
刘琨乃晋人,自有浑然天成的“魏晋风度”。在许多寒风凛凛的夜晚,晋阳城外胡骑纷纷,团围城市。当守兵、百姓窘迫之际,刘琨一袭白衣,乘月登楼,发出阵阵清啸之声,群贼闻之,皆凄然长叹。(“啸”是魏晋时代名人常有的举动,鲁迅等人认为是吹口哨,笔者觉得“啸”更可能是以低嗓发出的悲吟之声,类似歌声中的低音咏叹。)
夜深之际,刘琨吹奏胡笳,音声哀感行人,胡族士兵流涕嘘唏,顿生怀土之意。黎明时分,刘琨再吹胡笳,群贼泪流满面,皆拍马而去。在那样一个血腥、杀戮、离乱的年代,音乐方有如此巨大的魔力,“胡笳退兵”竟成中华史上的万古绝唱。
直至唐代,仍保存有刘琨创造的《登陇》《望秦》《竹吟风》《哀松露》《悲汉月》五首曲子,统称《胡笳五弄》,其间融有愁远绵长的胡笳之曲,宛转凄伤,令人顿起怀乡思旧之情。
城楼之上刘琨独自一人,仅一支胡笳在手,明月当头,呜呜咽咽。墙外群胡,伫马低首,泪眼迷离,谁也不忍心抽白羽搭弦发射。
艺术的魅力,至此已臻极致。
两晋南北朝:迷乱狂欢三百年读书笔记1000字 第(2)篇
中国妇女穿裤子始于石虎
东晋成帝咸康元年(335年),石虎(后赵皇帝石勒父亲的养子,石勒死后,石虎屠杀小皇帝及石勒全家篡位登基)把国都从襄国迁到邺城。
转年,他下令把洛阳先前象征西晋王朝威权的铜驼、翁仲、九龙等巨大青铜礼器仪物全都迁移到邺城,以壮声威。
石虎在迁都邺城的同时,又在襄国造太武殿。太武殿高二丈八尺,以文石綷之,下穿伏室,置卫士五百人于其中。东西七十五步,南北六十五步。如此大宫殿,都是以漆瓦、金铛、银楹、金柱、珠帘、玉壁来装饰,穷极技巧。
邺城方面,石虎在显阳大殿后再建灵凤台九殿,四处搜掠数万美女充实其中。石虎特别喜爱女子“仪仗队”。他以千名美女排练,这些人都戴艳紫色纶巾,金银缕带飘扬。姑娘们下身穿熟绵织成的彩袴(袴,是一种类似今天裤子的衣服,妇女穿裤,中国从石虎才开始有。当时的女人,一般是穿“深衣”,即衣裳相连的前后等长的裙服),远远望去,五色绚烂。
女官们皆手执羽仪,排场又大又好看。
两晋南北朝:迷乱狂欢三百年读书笔记1000字 第(3)篇
淫后情诗«杨白华»
北魏胡太后的留世名著
胡太后,北魏孝文帝的儿媳。世宗皇帝的母亲,世宗朝的实际掌权人,一度称帝。
胡太后的淫荡不输吕后、赵后(赵飞燕皇后)、冯太后、武皇后。
胡太后掌权后,大臣、官吏,只她看上的,她就逼幸。
胡太后虽然淫荡,却也留下著名的情诗。
《南史》记载,北魏国大将杨大眼的儿子杨华勇武过人,相貌堂堂,被胡太后见后逼幸。
虽然获蒙太后宠幸,杨华心中惧祸,怕事泄被灭族,趁机跑回老家,率部曲逃至南朝梁国。
胡太后对他追思不已,亲自创作《杨白华》歌词:“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以物拟人,词甚凄婉,极尽浓情。她还让宫女们昼夜连臂环绕,踏足歌唱,忆念情人。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