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蛙读书笔记(3)篇
(2019-07-23 00:06:21) 读书笔记 -
作者:莫言
莫言酝酿十多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创作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初版于2009年。小说有剧作家蝌蚪学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五封书信、四部长篇叙事和一部话剧组成,在艺术上极大拓展了小说的表现空间。整部作品以从事妇产科工作五十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为线索,用生动感人的细节和自我反省,展现了新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揭露了当下中国生育问题上的混乱景象,同时也深刻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灵魂世界。
蛙读书笔记 第(1)篇
这是一部极为挑战三观的小说,其实莫言的小说大多如此,《檀香刑》如此,《生死疲劳》也是如此。有些人说这部小说里看不到莫言的观点,是有一点难,虽然书中至少出现了三次相似的观点:第一章里的“大慈悲”重在宽恕恶人;而中间写到回高密时目睹现状的幸福生活便不禁起了对当年野蛮控制人口的感恩之心;最后话剧中的对话,既是对生育的礼赞,更是对重生的祝福。但这些观点并不完全是作家自己的。像我们不敢在群里公开评论贵党一样,莫言这么聪慧的人,自然更不会蠢到在书里谈及是非功过;现实主义也只要求他写下一幕幕悲剧和一个个矛盾体,就足以让我们自己揭开这个社会的伤疤,去看一看那些黑暗与血腥。其实我不想说万心姑姑,表面上看去,如果放在中东,这个人就是一个被彻底洗脑的狂热宗教分子。她的爱好排行是党、国家、工作,在为党服务的多年里,她真是应了那句“党性猖獗,人性泯灭”,她用暴戾的工作方式,敌我的工作态度,大义灭亲的工作作风和阎罗王自居的工作心理成功地制造了一起又一起的人间惨剧。人性之光在这个女人身上就像她醉酒后经过的坟地那样黯淡。你看,文化大革命刚一开始她就恶意中伤同事,结果被不吃素的同事反诬挨斗,而她居然接受了一切羞辱除了“破鞋”,从这里我们就可以得出,除了工作,她的能力与分辨是非是没有一点关系的。后来在捉拿王胆的河上,她对妇产科的工作热情激发了人性之光的最后一次闪烁,在汽艇上她帮王胆接生了七个多月的早产儿一一陈眉,而这还是在她审时度势,发现并不违背政策的前提下进行的。就像她曾放过的豪言:我能把你们的孩子掏出来!恶人不知自恶,这一定是某种洗脑神功练到了极致的表现。信里对姑姑的恶迹描写看去很多都有不得已的苦衷,但最后的剧本里有她晩年生活的补充,她的恶趣味在那里才是更上层楼,任她的丈夫和追求者这两位民间艺术大师如何拼命为她捏娃娃,罪恶如果不通过内心的审判,仅靠同情和忏悔是无法救赎的。莫言终究是个心思巧妙的人,不需评论,作家对善恶的记录本身就是对善恶的褒奖。有时还会用到更为辛辣的反讽。在书中,与政策作对的人,大多是没有好下场的,引产时死于心脏病,引产时死于大出血,活下来的男人里,陈鼻的一生已经凄凉得不能再凄凉了,而剧作家沾了小狮子之光,居然晩年得子,得以实现了传宗接代的人生抱负;在当年取个环就要劳教几年的陈腮,如今做起更坏的事来,不仅没人管顾,反而混得风生水起了。多么辛辣的嘲讽!社会就是如此,社会没有反省的能力,社会也不会因为愧疚于我们而去自寻短见。在《蛙》里,作家反对因传宗接代而导致的盲目生育一一生育是神圣的,男女是平等的一一这种思想在姑姑的身上有过体现,她骂陈鼻,骂那些为生儿子不惜一切的烈性父母。只是在那个无知的年代里,就连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制定,本身也是从重男轻女出发的。作为执行工具的万心姑姑,如何去说服一群追打念出“男女平等”演员的顽固农民?也许她的暴戾,是对封建旧俗失望至极的杀戮。生命始于孕时。今天的人们可能会像万足,当他打量着身边五光十色的丰盈生活时,也会由衷感谢计生工作减少了资源的分配者,使他们享有的物资如此之多。他们不会去想,这丰盈的物资,大多来源于人类的制造,正是人类的勤劳与繁衍,才使得现代生活与过去相比是如此贫富悬殊。据我所知,计划生育的最大有效性不是在于控制了人口的增长,而是“男女平等”的概念在底层地不断普及。但在书中,这一观点在跟随姑姑多年的小狮子身上没有得到体现,在熬过二十多年国策的一代人身上也没体现。可能是南方的农村更为开明?可能是因为作家急于反讽,而选择了这种更为矛盾和更为一事无成的结局?n不管怎样,莫言最终给了姑姑一次重生,这也是所有人的重生。如果宽恕可以使人心安,我们不妨给这世界一个重来的机会,也许下次,它不会再以苦难这般相待你我。
蛙读书笔记 第(2)篇
读罢这本小说,我感到很怅然。纵使我思绪万千,感慨亿计,我仍不知道怎么评价这本书。你是否能够联想到,当你面前出现万千根线丝时你是怎样的感受?伸手想去拨出几根,可是结果呢?只是越拨越乱。纠结了几个小时后,我才找到一点亮光。这本小说主要以书信和剧本的形式向我们展现了关于计划生育的东北故事。在这本小说中,我觉得大部分人物都是“悲剧性”人物,可怜之余,我又联想到其可恨之处,而这些可恨之处又何尝不是我们人的本性?亦或是我们的所谓的理念?就拿“姑姑”万心来说吧,她文革期间刚开始时还迫害院长——这是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而她后来又回忆说其实她只不过是想保护自己罢了。再比如她后来积极倡导的计划生育,甚至采用严酷的手段杜绝人们超生再生,可她又何曾想到几十年后的计划生育仍在实施,只不过只针对那些安分守己,没能力承受罚款的人们罢了。在这本书中,没有真正真善美的人物存在,没有所谓的满身正能量的人存在,几乎每个人都有其可怜或可恨之处——而这何尝不就是人了……n思绪万千,感慨亿计,不禁让人怅然若失,而时间长流仍奔流向前……
蛙读书笔记 第(3)篇
其实,我小时候应该算是经历过计划生育吧,没经历过也听父母辈儿的讲过,我听说过的计划生育行动要比书中所描绘的更无人道,据说那时候农村里有些计划生育的实施者在抓人时特野蛮,有的孕期已经六七个月了的孕妇,挺个大肚子,被那些人抓起来敲肚子,还有的直接到家里面抢财产,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当时的中国无疑是正确的,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农村,真的可以说成是一部苦难史了,之前没看过类似的小说或电视剧,看这本书也是奔着诺贝尔文学奖的名头选的,之前也看过莫言的书,一本檀香刑,当时就觉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得之无愧,实至名归,蛙,一本记录了中国计划生育史的好书,不过到最后,才明白过来原来前面的铺垫都是为了最后的话剧,也不错。想看到更多能真实体现中国历史的好文字,真实的文化大革命,突然想到了霸王别姬,真实的五四学潮,真实的中国历史。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