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睡的人鱼之家》读后感_1600字
(2019-08-01 12:00:37) 读后感 -
《沉睡的人鱼之家》读后感1600字
青春期的孩子真像个不定时的炸药包,见不得一点火星子。叛逆、蛮横又不讲道理,这一类易燃易炸的危险物品,估计到最后,只有当父母的才忍受得了。叛逆期的孩子犯的错误一个接一个,父母就前赴后继、不厌其烦地跟着收拾后面的烂摊子。有时看到这样一个个护短的家长,我会想父母对于儿女的爱到底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的心情呢?会到什么样的程度?偏袒,溺爱,不惜一切?我还说不清,因为我都快不记得自己叛逆期的时候是什么样的了……
人类的许多感情都太复杂了,也许唯一简单的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这书跟前几年读过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有点像,我说有点像的原因在于书中的文字都是围绕父母对孩子的爱这这感情线发展的。描写的都是失去孩子的父母的心情与感受。溺水的瑞穗是沉睡的人鱼,但她的父母不愿意接受她已经溺水死亡的这一事实,不愿做脑死判定,想方设法维持着她心脏的跳动。
“父母无法接受儿女的死亡,不愿意提供器官。因为只有同意器官捐赠时,才会进行脑死判定,一旦确定,就视为死亡。如果不同意器官捐赠,就不进行判定,当然也不会被视为死亡。但在其他国家,一旦得知脑死,就会停止所有的延命治疗。父母会开始思考如何让孩子的灵魂以另一种方式继续活在世上,所以愿意捐献器官,让自己孩子的身体对其他正在受苦的孩子、需要健康器官的孩子有帮助。”但瑞穗的父母出于不舍,花费庞大的金钱和精力,让孩子继续活着…这确实是父母的自私行为。
看过《妞妞》的人会知道,周国平在这书中有与此不谋而合的共鸣:“(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自私的无私,一种不为公的舍己。这种骨肉之情若陷于盲目,真可以使你为孩子牺牲一切,包括你自己,包括天下。“无独有偶的是,在《朗读者》里,有一期是关于想念的主题,也有这种出于不舍而不愿捐赠自己女儿心脏的真实故事。捐赠了女儿其他器官延续了其他人生命的果爸果妈,说道“唯一有一样我没有捐赠,就是我女儿的心,因为真的舍不得。”面对亲生骨肉的离去,就算这句“真的舍不得”也难以道尽为人父母的心酸与痛楚呀!
这样看来这种“自私”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在故事真相大白的几年后,瑞穗的父母终于接受了女儿溺水死亡的事实,同意器官捐献,进行脑死判定,让其女儿的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得以延续。尽管不知道那些被捐赠的器官会去哪,被需要器官的受捐者是谁。但在这个世界,有人因为等待器官捐赠失去了生命,有人又因为得到器官捐赠而延续了生命。对于每一个捐赠者家庭和受捐者家庭,这其中感情的惊涛波澜,我们无法去想象。但这些大爱无私的宝贵器官的捐赠者,永远值得被尊重和赞美!
去年我去九寨沟,我爸一直反对,因为前不久茂县刚发生了泥石流,他担心我们行程的安危,我笑他胆儿小瞎担心。虽然在刚去九寨沟县的那天傍晚,在偶遇到的薰衣草花海里,拍照拍久了着了凉,再加上高反的不适,那天晚上真想订了机票赶紧回家。但是第二天进了九寨沟口,乘车直上看到了一个个海子,早把身体的不适抛之脑后,乐不思蜀。这一路好好的,我爸真的是瞎操心了。但在第三天游玩黄龙后,回程公路上迷迷糊糊睡醒后的我,一睁眼就看到了前方不远处的一大片石山坍塌下来,惊得我凝神屏气,不敢吵醒同行的伙伴。晚上过汶川路段遇暴雨,大小不一的石块从一边的山上滚落。一车上的人瞪傻了眼!没想到近十年过去了,汶川还患有后遗震。一路上,我提着的心都快掉到了嗓子眼,我可还从来没想过死这个问题呢……回来后没两天,九寨沟发生了地震。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时,我淡淡的说了句:要是我晚几天回来,我可能就回不来了。语音刚落,我爸就凶巴巴的囔囔道:你不怕死,可我怕你死呢!
在男人的一切角色中,父亲最富人性。而女本柔弱,为母则刚。也许哪天,当我们自己要扮演父母这一角色时,才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为人父母的辛酸与不易……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