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篇雪读书笔记及摘抄(3)篇
(2019-07-25 00:09:00) 读书笔记 -
作者:李娟
《九篇雪》是李娟的第一部作品,写的是在李娟在少女时代跟随家人在新疆阿勒泰草原生活和做生意的全部故事。通过码庄子、搭帐篷、做生意、赶牛、牧羊、找麻雀、住山野、走戈壁、挑水、吃抓肉、打工等一组组活生生的真实生活画面,向世人展现了一幅幅不为人知的阿勒泰生活面貌。这些古老而又富有尊严的真实生活,充满灵性,宁静而又厚重,是一部令人如痴如醉而又深藏原始野性的西域牧歌。
九篇雪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1)篇
更像是一本意识流散文,写的依然是新疆阿勒泰地区生活,很多晦暗挣扎,因为对作者生平的不了解而有读不懂的地方。如果《阿勒泰的角落》是作者的A面,阳光积极乐观,生活无忧无虑;那这本书更像作者人格的B面,敏感孤独、绝望又充满幻想。读了前者,会向往返璞归真的原始生活,读了后者会感到贫瘠生活的痛苦无助,而加在一起,才是作者生活的真相,在尝尽生活的苦之后,在达观的妈妈带领下依然热爱生活。如果说敏感细腻的特质让作者能够感受不凡写书成名,那妈妈的热情耐劳是给予作者二次生命,在艰苦卓绝中活下去并把生活的态度注入作品的生命中。印象最深的是写到放学回家路上那排大杨树,在与同学分别后独自闯入树林,树叶哗哗响浓密坠落,仿佛有未名的生灵在招摇捕捉人的灵魂,仿佛整个世界都陷落在这无边浓密之中不复存在,每当此时,作者都没命地往家里跑,直到敲开家门看到妈妈的脸,才对生命的危机感解除警报。感觉这是小孩子对自然的无知和恐惧,对生命无常的启蒙。或者作者有其他隐喻。而另一段说年老的外婆离开故土后的寂寞,看前一本书感觉外婆跟妈妈一样乐观坚强豪放粗犷,这里写外婆的日常,无聊孤独,怀念家乡,一把年纪远离故土居无定所,她辨认着鸟雀,有着妈妈和作者都无法理解的认知,三代人不同的生命经历导致无法敞开沟通的孤寂感和隐隐潜藏着的不知期的告别,看的人很心酸。
九篇雪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2)篇
我把李娟的《九篇雪》终于读完了,断断续续地读,拖了很长时间。我读书有个习惯,我不是一本书读完再读另一本,而是多部书同时读,每次随机翻到哪本就读哪本。所以,拖了很长时间才读完《九篇雪》,绝不是不喜欢她,相反,我很喜欢她,很喜欢作者在书中叙述的小故事,很喜欢她对自己漫无边际遐想所做的描写,也很喜欢她的文笔。信手拈来的一件小事,在她妙笔生花的笔下就成为一个令人难忘,回味无穷的故事。她真有“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本领。我是读了《九篇雪》时才知道“李娟”这个名字的,新疆也是我陌生但却想往的地方。这部书也基本都是写她、她的母亲及外祖母在新疆生活、做买卖的点点滴滴。从她描写做买卖的过程,描写她母亲的豪爽甚至有点“二”的做派,描写她外祖母对鸟的热爱,她在野外湍急的溪水中丢鞋,她与一个基本上素不相识的小伙子一起骑马,最后又逃回家去,她卖酒给那些酒鬼,酒鬼们喝醉后的场面,她打工的时候,与主人家的关系,及“总觉得吃不饱,所以特能吃”的点滴小事,都可以看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新疆的热爱以及她的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对身边小事能够观察细致入微的特质。语无伦次说了许多,总结一句话:这本书值得一读。
九篇雪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3)篇
所有李娟书里最不好看的就是这本。前半部分,还是她一贯的风格,轻轻诉说,慢慢地、不动声色地和你唠着家长里短,对面就是她,年轻可爱的小卖店小小老板,但更多的让人感到远离现实生活的那些不现实离我们这么近,给我们呈现更多的是严寒、生活的艰辛与孤独寂寞,与她后来的作品中所表现的阳光、坚韧、力量和不动声色就慢慢打动人心相差甚远。
后半部分也许是自己文学修养还不行,有些文字简直不知所云。看不懂。
也许因为是第一部问世的作品,经过积累和沉淀,才有了后来更喜欢的《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羊道三部曲之《冬牧场》、《夏牧场》、《前山夏牧场》。
这样看来,倒是看到李娟明显的成长,人长大了,文字成熟了,后期的作品里很少看到不知所云的文字,很少浪费读者的时间,即使《记一忘三二》有拼凑之嫌。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