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书笔记 / 正文

富人的逻辑:如何创造财富,如何保有财富 读书笔记(3)篇

(2019-07-28 00:10:33) 读书笔记

富人的逻辑:如何创造财富,如何保有财富

作者:雷纳·齐特尔曼

这是一本由德国地产市场的成功投资人雷纳·齐特尔曼博士基于欧美学者几百项研究成果撰写的、面向普通公众的著作。本书作者以简单易懂的语言,总结介绍了一系列最新的重要研究发现,以回答如何成为有钱人,怎样一直做个有钱人。通过对近期研究发现的梳理,齐特尔曼博士提醒投资者,需要避开哪些陷阱、哪些顾问,如何将风险降至最低,并通过明智的投资增加财富,从而最大程度地享有财务自由。

富人的逻辑:如何创造财富,如何保有财富在线阅读地址

富人的逻辑:如何创造财富,如何保有财富 读书笔记 第(1)篇

2016年读过此书的纸质版,而今重读一遍电子版,两次的关注点不同。雷纳·齐特尔曼博士既是德国《世界报》的高级主编,又是一名成功的地产市场投资商人,过去几十年来,他一直是德国领先的地产行业传播顾问公司所有人。这个行业为其带来大量财富,所以此书不仅仅是坐而论道,更是起而行之的产物,是理论和实践打通的专著。财富是什么?雷纳博士首先抛出的观点是:金钱能买到幸福吗?答曰:金钱不是万能的。罗马抒情诗人兼讽刺作家贺拉斯警句:“忧愁随着财富的增长而来”;《道德经》始祖老子曰:“多藏必厚亡”;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说:“金钱只会唤起自私自利,并且不可抗拒地招致滥用。”n然,下一句,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美国诗人格特鲁徳·斯坦说:“我富有过,也贫穷过。还是富有好。”而喜欢用夸张的言辞来激起愤慨并揭示简单真理的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则称:“我年轻时,以为金钱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如今上了年纪,我明白的确如此。”啊!老来欢意少,金钱来相扰。那么如何在年轻时创下财富?或许有祖上荫德继承的财富或天降意外之财或成为雇员辛苦劳作等,但雇员只能求温饱进而可能成为中产阶级,只是肯定积累不了大量财富进入上层社会。巨额财产来源于创业、自雇、企业高管或特权阶层,而成为企业家的特质是什么呢?性格要有严谨性、外向性、开放性,逆潮流而动的勇气,愿意承担风险,不墨守成规,自我效能高等,不是普普通通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企业成立后,销售是创造财富的关键,亦是企业业务预算的起点。房地产大享唐纳德·J·特朗普和《穷爸爸富爸爸》作者罗伯特·T·清崎共同撰写的书的核心思想:“一名企业家所要具备的头等技能是销售能力。”n如何保有财富?创业难 ,守成更难。通常做法是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分散投资缩小风险敞口已开始令人质疑。作者说分散投资永远是在承认无知和不确定,当你确定投资目标时,资金分散其实没必要。同样“本土偏好”、“后视镜投资”随大流都不可取。后记谈到我们的社会为何需要富人?作者认为富人们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并不主要在于他们的慈善活动,而是在于这样一个事实,即他们开创并运作的公司是我们国民经济的基础,他们开发的产品和科技让我们大家生活得更美好。本书的大部分读者会拥有微软公司开发的软件,用谷歌在网上搜索。他们还很可能时不时地去星巴克喝咖啡,并且通过脸书与朋友保持联系。换句话说:我们需要拥有更多的财富带来创新、舒适、便捷和服务。

富人的逻辑:如何创造财富,如何保有财富 读书笔记 第(2)篇


1. 真正富有的人,很清楚一件事,那就是他所拥有的钱数有多少,远不如用这些钱去做什么重要,也是富人和普通人的差别所在。 2. 心理学家已经证实我们存在从众心理,这会导致人们不愿意和身边大多数人的意见相左,很少逆潮流而动。这种随大流并且受着群体本能支配的行为,是股市小额投资者的典型行为,也是让财富增值的巨大障碍。 3. 对于普通人来说,尝试新体验意味着冒险。但在企业家们看来,什么都不做才是冒险,因为这意味着错失机遇。 4. 富人们很少赌博,他们只是冒计算过的风险。 5. 巴菲特曾经说过,他在雇人时,关注三种品质,就是诚实、智慧和精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诚实。因为如果雇员不诚实,那他们的智慧和精力能要了老板的命。 6. 尝试着把你在今后十年里想实现的目标写下来——人们对自己能在一年里做到什么,总是太高估,而对自己在十年里能做到什么,又总是太低估。研究数据表明,人类的很多成就都是在十年的时间里完成的,因此对实现财务目标而言,十年也刚刚好。

富人的逻辑:如何创造财富,如何保有财富 读书笔记 第(3)篇

世界上有两件事最难:一是从别人口袋里赚钱;二是把思想装入他人的脑袋里。他做到了。在我看来这本书既是一本“庸俗的”畅销书,又是一本“科学的”著作。虽然就市场自由度与金融游戏规则以及社会环境而言,欧美与我们差异巨大,但是思维层面上具有想通的逻辑,正如全世界的穷人与富人皆存在着共性。来到浙江以前,我从未认真考虑过“赚钱”这件事,而现在竟然也看起这样题目的书。清高便是远离物质财富的共性思维,就像选择远离富人、批判金钱、拒绝物质,终会心想事成。然而,假若社会真的如书中假设般没有富人的推动,那么穷人真的就开心了吗?所谓的追求“公正”是高尚的批判?还是懒惰的妒忌?无论如何,勤勉努力的人获得他应得的回报,这一点是值得尊重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禀赋,也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状态,事实亦如此。忙碌地推动社会前行?还是安逸地随波逐流?路就在脚下。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