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书笔记 / 正文

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读书笔记(3)篇

(2019-07-28 06:00:19) 读书笔记

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

作者:李开元

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嬴政和汉帝国的创建者刘邦,像是隔代的两位开国君主,其实仅相差三岁,他们都是从战国衰世走出来的同一代人。秦始皇驾崩时,刘邦四十七岁,从泗水亭长任上起兵反秦,开启了他的传奇大业。本书从指出人们的历史错觉入手,以历史学家最为引人入胜的方式,讲述秦帝国崩溃的经过,以及刘邦、项羽等英雄豪杰崛起的历程。

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在线阅读地址

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读书笔记 第(1)篇

《秦崩》是李开元教授关于秦末汉初的历史叙事之上篇,读完之后还是有不少感触的。第一次读李教授的书是《秦谜》,当时就被其历史推理和历史叙事的表现手法所吸引,这本《秦崩》也是一贯的风格。本书时间范围大概从始皇帝晚年一直到刘邦攻破咸阳城、项羽分封称西楚霸王为止,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秦末汉初群雄并起勾心斗角生死相搏的画卷。在秦末汉初这段乱世中,无数英雄、奸臣、小人悉数登场,陈胜、吴广、刘邦、项羽、张良、韩信、萧何、樊哙、陈平、范增、赵高、李斯、章邯等等……很多故事也都流传已久,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这本书让我在重温那段历史的过程中,还读到了一些其他的东西。其一,对于“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一个解读。李教授剖析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性质,认为秦末之乱的本质是否定秦帝国的统一而回复战国旧制,其历史特点是战国以来以秦楚关系为主的列国纷争。陈胜吴广建立张楚,项梁立楚王,项羽歼灭秦主力,刘邦依怀王之约攻占关中,这些都是楚国势力的代表。可以说,秦楚之争,得胜的是楚,而楚最终又转化为汉。其二,对李斯其人有了更多的认识。李斯其人,唯利至上。从他入秦开始,先是害同门韩非,焚书,再是隐瞒嬴政之死、策划沙丘之变,可以说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顾一切仁义道德。然而在他被赵高陷害临死之时,说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想起当年飞黄腾达之前,尚可牵黄狗在上蔡东门追兔子,如今却死到临头,真是可叹又可气……n其三,秦二世胡亥。一直以来很讨厌胡亥,以为他是一个暴虐无度、只图享受的暴君,这本书里对他当皇帝后心理变化的描写挺真实的,也让我感受到命运的无奈……或许,他和李煜、赵佶一样,真的就不适合出生在帝王世家吧,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位置上,悲剧的发生就在所难免……n其四,作者对于历史事件发生地的实地考察让我印象深刻。过去读历史,脑海里只有地名和一个大概的地理方位,古地名、河道、山脉与现在的地理位置几乎难以对上。作者多年来坚持去各处实地走访,感受岁月变迁中残留的那一丝历史感,我相信,这感觉肯定带着一丝厚重感。我也想踏遍祖国的大好河山,去探寻每一块走过的地方所发生的历史故事。这里提出一点小小的建议,私以为李教授在不同章节行文中,语言稍嫌烦琐,略有重复之感,当然,这对于我这种历史小白而言其实是好事,免得读到后面就忘了前面……n全书在著名的鸿门宴结束之处戛然而止,我迫不及待的想读《楚亡》了~

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读书笔记 第(2)篇


综评:四星

优点:以客观之笔写历史,有对存疑之事的探究,也有对历史态度的纠正。

缺点:单独章节的评论、考证、实地走访感悟,强行将历史切割开来,每阅读至此,总有种被贸然打断之感。不同章节间重复文字过多,仿佛一位老先生在不停地碎碎念……

感悟:1、读此书最大的收获,是突然间醒悟,发现对秦末汉初的人与事的看法并非出自本心,而是在不知不觉间被历史观点误导。本书以客观之笔,叙述人物在不同时期、背景下的行为与选择,将每个人的不同特质呈现眼前,进而击碎来历不明的主观评判。

2、春秋无义战,秦末汉初亦如是。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何等振聋发聩,转眼间竟沦为旧贵族与出身平民的起义领袖们为自身利益而起的混战。也许在战争中多数人都曾是英雄,只是在战斗结束那一刻成了暴君(屠城),在权谋倾轧中又沦为小人。每个人都将私利奉为神明,一场战争刚刚开始就偏了方向。

没有人问这场战争的目的,参战之人只为私利而战。

无人为天下而战,无人为天下之人而战,几乎无人真正为自己而战。

怀王之约是一场权谋,谋杀了揭竿而起那一刻的本心。以秦王之位为诱饵,借势复六国除异己。六国王族后人的流风余韵,不过是政治手段的美化而已。

3、项羽封王建国,是一种新制度的开端,可惜被迅速扼杀。贬抑六国贵族,论军功行赏,是这场不义之战中罕有的正义之声。历史若能按此格局发展,或许今日的中国会大不相同。可惜随之而来的楚汉之争,汉朝一统天下,将希望扼杀。大一统的帝国下,是统一的思想和文化。帝国只允许存在一种声音,从此再无百家争鸣,自由成殇。

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读书笔记 第(3)篇

先秦的史料一直以来比较少,阅读时也同作者一样感慨古代史书的挂一漏万,留下重重迷雾等待后人去拨开。这本书把自己以前学过的零碎知识串联起来了,原来秦始皇只比刘邦大三岁,刘邦和项羽在亲眼看见秦始皇时竟默契地觉得自己也要当皇帝。以秦苛政为导火索,各地不满的底层英雄粉墨登场,陈胜、吴广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开启了平民政权。乱世如此,给了各个阶层重新调整的机会。辩士游走各国合纵,连横,有抱负的人们走上历史舞台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大泽乡起义失败,而后以项梁为首的各路人马又寻找各国王族后人打着王政复兴的旗号继续反秦。可以说秦结束了六国割据的局面,进入了短暂的大一统,而在二世后,六国复兴,又重新进入后战国时代。随着项羽巨鹿之战大捷,刘邦入关中,秦崩。一个开创法治先河的伟大朝代落幕。在这段历史当中,有很多人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以上帝视角俯视,为人惋惜、愤恨、同情。而时势与英雄,究竟谁成就谁呢?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