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书笔记 / 正文

伊凡·伊里奇之死读书笔记1000字(3)篇

(2019-08-03 00:20:51) 读书笔记

伊凡·伊里奇之死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的中短篇小说选,包括两个短篇《克罗采奏鸣曲》、《魔鬼》和一个中篇《伊凡·伊里奇之死》。这三个中短篇分别是关于婚姻、爱欲与死亡的主题,围绕着婚姻、家庭、伦理、情欲与死亡,具有有非凡的震慑人心的魅力。

伊凡·伊里奇之死在线阅读地址

伊凡·伊里奇之死读书笔记1000字 第(1)篇


实习以来,道听途说的听到了些东西……我不知道是我们到了这个年龄阶段,有些问题会自然而然就有了,就像我们祖祖辈辈在20多岁会遇到这些问题一样,还是是因为时代的原因才让我们遇到这些问题,听了我妈,学姐们的回答,告诉我不止我们这个时代,是年年都会有的……对于第一篇,有点极端,可能是社会背景的问题,又或许主人公在性欲泛滥的时代想要一个忠贞的婚姻,想法可贵,但受到自身的局限,时代局势的压迫,步步紧逼,杀了人……又让我感受到了沟通,交流的重要性。第二篇,就不懂了,有一个爱他的,他爱的妻子,却想要出轨……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爱老婆,还是同时可以喜欢好几个人,又还是他以前放荡惯了才会这样……但是从他身上也看到了,婚姻还是有东西鞭策着你,约束着你(要是爱情在那就是自然而然就在的,用不着是约束),他也因为这个自责,痛苦……最后一篇,曾在月亮与六便士觉得主人公第一任老婆也是虚伪的代表,当时也觉得没撒,就看她吹吹牛假哭假笑,也无伤大雅,不伤天害理,毕竟这种人在我们的圈子里多多少少都是有的,碰到了听一下也就过了……可是放在一个群体里,当它是一个群体的悲剧呈现出来时,有点被震慑住了……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死亡,到挣扎逃避孤独恐惧需要怜悯到反思……到最后觉得死亡不存在,前方是一片光明……无论我们属于哪个群体,我们每个人面对死亡终究是自己面对,我觉得我们对死亡的恐惧从不会因为身边人的陪伴安慰怜悯减少,当死亡来临的那瞬间终究是一个人在那里面对(主人公生活在虚伪的圈子里即便是家人也只是假装关心,他也曾渴望过家人的怜悯,到最后解决恐惧的秘诀也是他在走向死亡的孤独中一步步逼自己问出来的想出来的),所以关键还是自己,自己过的一生……我自己虽然年纪轻轻,也会想到死亡,但每一次都会充满深深的恐惧,恐惧以前犯下的错还没来得及在当下改正,恐惧当下的自己安静的就那么消失就那么不存在了,恐惧对未来的美好向往还没有经历体验就变成泡影……写到这儿突然觉得自己有点贪心……了。

伊凡·伊里奇之死读书笔记1000字 第(2)篇

在死亡这面镜子的映照下,人的尘世生命暴露了它的各种缺陷,琐碎、平庸、重复、虚幻、脆弱、易朽…n伊凡·伊里奇的生命一直被平庸和虚伪所笼罩,循规蹈矩,恪尽职守,唯上命是从,始终踩着他人的足迹前进。他的一生最普通和最平常,但也最可怕,它意味的是潜伏在日常生活中的鄙俗和麻木,那种随波逐流的放纵与不负责任,以及如同“苍蝇爱光”的趋炎附势。如果没有一场意外的疾病和最终的死亡,伊凡可能就会平淡而无为地度过这一生。但疾病和死亡打破了这种平静,它们就如同镜子,既映照着周围人等的面目,也在瞬间照亮了自己晦暗的人生,他发现了自己以前的生活“不对头”。事实上,伊凡在他的死亡来临之前便已死去,他的生活早已被蛀蚀一空。托尔斯泰是个很怕死的人,尽管他也喜欢以各种方式去不断思考探讨死亡的问题。他更是个喜欢追问的人。关于死亡托尔斯泰有个很精妙的比喻:n你挂在悬崖边一颗树的树枝上,悬崖下是一条龙张着巨口要吞噬你(象征死亡),而一只老鼠一直在啃那树枝(象征时间流逝),迟早有一天老鼠要把树枝啃断,人掉进龙嘴里,一切消失。而挂在树枝上的人们,却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争夺树枝上的一些甜汁(象征功名利禄)。他们根本没有想过那树枝会断,也不敢去想这件事,当看到隔壁树枝断了,他们会想,幸亏断得不是我这根。可是他们的树枝迟早也会断这件事,他们不敢想。所以托尔斯泰在随笔集《生活之路》中写过:“铭记死亡将有助于灵魂的生活。”n在他看来,只要时刻意识到死的存在,也就接近于神圣。提请人们热爱生命,自觉生活在至善至性中。

伊凡·伊里奇之死读书笔记1000字 第(3)篇


《克洛采奏鸣曲》婚姻和家庭。

夫妻关系若只是建立在肉体关系的基础上,没有精神的沟通,就会逐渐由不断的争吵发展到内心的相互仇恨、猜疑和妒忌,家庭只是维持着表面的形式。


《魔鬼》情欲与道德。

人的本能如何把握生命。欲望与理性的争斗,道德与诱惑之间的平衡。欲望可能会把一个人折磨死。


《伊凡·伊里奇之死》死亡。

临死的空虚而带来的恐惧将一个人推向死亡。在死亡这面镜子下,人的生命暴露了它的各种缺陷,琐碎、平庸、重复、虚幻、脆弱。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