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子东现代文学课 读书笔记(3)篇
(2019-07-28 14:04:47) 读书笔记 -
作者:许子东
本书源于许子东在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的经典课堂实录,融会了几十年的积累,将来可扩展为一部相对完整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课堂实录的金句与神来之笔,化为小字旁批,约有160余条,大珠小珠,与正文相映成趣。另增11份许子东开列的进阶书单、10位文学巨匠的创作谈、1条中国现代文学时间轴,以及260多个详注,帮助打开民国时期的文学地图,打通更多的知识关联,更新认知视野。
许子东现代文学课 读书笔记 第(1)篇
是文学课也是思想启蒙课
中国现代文学课向来被学中文的学生们认为是一门严肃的专业课,当现代文学的内容被划入考试重点时,其枯燥乏味就可想而知了(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许子东现代文学课》是许子东老师的一部课堂讲稿实录,鲁迅、郁达夫、丁玲、矛盾、曹禺、巴金等主要作家在许子东老师通俗的语言,今夕对比式的风趣讲解中都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
许地山有个笔名叫“落花生”,意思是人生应该像花生一样,果子结在地下看不见的,但最有价值的东西是在地下,这是他的人生哲学。
郭沫若是学医的,郁达夫是学经济的,成仿吾是学造军火、造大炮的,张资平是学地质学的,他的小说集叫《冲击期化石》。
因为本书毕竟是课堂实录,所以更适合那些刚刚接触文学的本科一二年级的学生或者普通文学爱好者。
一节好的文学课它必须也是思想启蒙课,许老师做到了。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我们这门课要讨论的作家,包括后来的鲁迅、茅盾、郁达夫这些人,都是八〇后和九〇后。当初,他们这一代人做事情的时候,都非常年轻,就是今天意义上的八〇后、九〇后。
在我们的思维中,很容易自我建构那些文学大家的形象,而建构中的那些高大形象往往也是我们遥不可及的。在这里许子东老师拿历史上的大家们和当下年轻人相提并论,他是否也在提醒我们那些大家们和我们普通人也是一样的,他们也曾年轻过,彷徨过,是否也在提醒我们像先辈一样拥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呢?
许子东现代文学课 读书笔记 第(2)篇
作为课堂录音的文字版,读来的确是有趣的课堂,但作为一本书来说,还是缺少很深入的探讨,抛砖引玉也已足够。谈起现代文学,鲁郭矛巴老曹是绕不过去的人物,书里也对他们的思想倾向、文学成就给予了梳理和简介。此外,还介绍了沈从文、丁玲、张爱玲、周作人、张恨水等作家的风格和成就。
学者和公众人物之间是存在一些矛盾的。许老师在对一些作家剖析上面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的,这是一个认真学者的优势,坐得了冷板凳,忍的得了高强度的重复工作,心要细,胆要大,这绝对是优势。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对于如何吸引眼球还是很有心得的,加之这课堂内容要在腾讯视频上播放,又必须考虑到观众的反应,不能太“直接”,存在某种程度的词不达意,这也是无可奈何。透过作品分析结合当下社会现象来几句“扎心”的话,这个作风不得不说果然是和道长、文涛一起走江湖的。总之呢,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没上过这么有趣的文学课,一方面是因为非文学专业出身,另一方面,也的确是老师能力差异吧,当初选的啥文学选修课已经忘记了,只记得看了几场名著电影,听了几段木心陈丹青,翘了几次了,就结束了[睡][睡]还是给许老师打个call,文学知识渊博毫无疑问,只是在看这书之前心里要有预期,看这书跟听节目肯定是不同的,而和看他发表的论文当然就更不同了。
许子东现代文学课 读书笔记 第(3)篇
自以为读了许多书,了解许多作家,但那一些列的名字不过是一个个符号印在心里,明白他们作品很好很够劲,但说不清好在哪里和够劲的妙处。读了许子东老师的现代文学课,才真正懂得这些作品的妙处。认识到作品的文学价值。尤其是沈从文的《边城》,读过很多次,内心是淡淡的忧伤,为傩送,为翠翠,今天读了许老师的书,才明白这忧伤的来处,才明白这不是为他们不能结合而忧伤,而是为着一群好人却一起办了一件坏事而忧伤。是啊,坏人干坏事令人愤懑,然而好人出于好心干了坏事,除了忧伤,又能怎么样呢?n沈从文写的不只是翠翠的感情失败,也是写得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好荣幸能够读到这本书。读书如迷雾中行走,全靠自己摸索,过来人的点拨与指引,则如明灯,令人豁然开朗,看清前路,振奋精神继续前行。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