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北地带读书笔记(3)篇
(2019-02-14 04:47:33) 读书笔记 -
作者:苏童
苏童对“早年”生活掘地三尺的倾力之作。“城东蛮,城西恶,城南杀人又放火,城北是个烂屎坑。”在这个被称为烂屎坑的70年代某个江南小城的一隅,老一辈人的恩恩怨怨还在演绎,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已经在浮躁不安地证明自己的社会存在。
城北地带读书笔记 第(1)篇
看苏童的作品,脑海里总是会浮现这样一个画面:改革开放前的年代,江南水乡,不是那种温婉柔和如女子般的恬静水乡,而是城郊工厂的大烟囱吐着黑气,天空灰蒙蒙的,纵贯小镇的河流是污黑浮着生活垃圾的,河畔的石板街道一直是潮湿的,房子是破旧低矮的,人群是喧哗乱糟糟的。
《城北地带》就是这样,在作者小说经常出现的香椿树街上发生的故事,四个顽劣少年走向不同的命运,和当时政治气氛浓重的时代一样,给人乱哄哄,迷茫的无助感。这些少年本不至于走向那些命运,小说里的其他人也本可以有更好的生活,在时代的裹挟下,大家都是浑浑噩噩地活下去,个体的命运并不能按自己的预期轨迹走下去。
故事的背景是70年代,这种江南小镇(亦或是城乡结合部)的生活,让我想起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虽说人物结局不圆满,但这类描写仅仅五十年前的故事,让人若即若离,想想这既是在我们父辈出生的年代,却又让人感觉那么的陌生遥远以至于有前朝明月之感。
写于大年初一。
城北地带读书笔记 第(2)篇
不算特别出名的一本书,章节也较多,虽然给人不是一个叙述者在讲故事的感觉,但也因为一个一个的小章节让人迫切的想读完又不想读完。小说有很多让人觉得美好,心疼又厌恶的地方,但最让我感动的是达生临死之际对没有拜一个好师傅的感叹,人们从喜欢夜繁花到喜欢上太阳花,终究没有找到属于香椿街的太阳花,如果达生他们找到一位让他们信服的师傅该有多好。第二个让我惆怅的是小马“城东蛮,城西恶,城南杀人又放火,城北是个烂屎坑。”的歌以及一个八岁的小女孩搞破坏,一座小小的城,年轻人找不到正确的方向,中年人还是老旧的思路,小孩子延续着这样的未来,让人看不到丝毫的希望,像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人出不来,而这样的围城不单单是这里,它遍布在那个年代的中国,我不知道那是怎样一个时代,怎样一个黑白颠倒的模样。
城北地带读书笔记 第(3)篇
今天读完了苏童的《城北地带》,苏童的文章,从《米》开始接触,然后到《妻妾成群》,《黄雀记》逐步深入,而今到《城北地带》深入感知,苏童笔下的人物没有一个类似电视剧里的白莲花,他把人性的恶赤裸裸的铺展开完。让人感觉,若在没有外在的约束和人为的引导,人性是本恶。尤其是他的这部《城北地带》小说,里面香椿街的四位青年,以一种偏激的,冲动的方式在证明着“自己不是烂屎”,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读完这部小说,我看到了佛洛伊德的人性理论在这部小说里得到了合理化,即人性的恶之源源于性冲动。也让我联系到了我在大学时的论文,探讨佛洛依德笔下的俄狄浦斯情结。《城北地带》里的四位青年都有着俄狄浦斯情结,这或许是在小说中,或人性中都已潜藏的一种元素。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