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遇而安 读书笔记(3)篇
(2019-02-07 20:09:57) 读书笔记 -
作者:孟非
这是孟非对过往四十年岁月的动情回顾、从容讲述。童年重庆、少年南京,不同的文化对他影响深远。中学时代的严重偏科,黑暗得让他看不到未来。临时工的日子辛酸艰苦,却奠定了他往后的不平凡。他从摄像、记者、编导、制片人、主持人的不同角色上一一走过。四十年,人生坎坷,从平凡到精彩,命运总在不经意间转折。
随遇而安 读书笔记 第(1)篇
因对书名感兴趣,才对孟非感兴趣,及之书的内容,想到了《非诚勿扰》。
这本书看完,就我而言,有点寡然所味,有点平淡无奇,也有点虎头蛇尾,但仁智各见,开卷有益,从中还是能有所感有所悟的。
从年龄上讲,我和孟非同处一个时代,只不过他是70年代初期,我是70年代末期,他回忆童年,难忘故乡,忆昔祖辈亲人,犹记儿时玩伴,一下子我觉得他与我很近,试想一个置身繁花似锦的混乱圈子,已是堪当大任、大红大紫的人,却能静心出此自传,梳理人生历程,没有装腔作势,没有哗众取宠,侃侃而谈中流露真情,疏淡平和中充满睿智,随遇而安中尽显坦荡,让人不由不觉得他是一个心底纯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人,也正如此,我下定决心把这本书看完,自己也确实做到了。
通过阅读后,深深觉得随遇而安这四个字,值得我们每个人去遵循,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经过岁月这个磨刀石的不断砥砺。孟非坦露心迹,儿时他不是个乖巧孩子,上学他不是成绩优异的学生,工作后不是人前人后的骄子,但他从来没有自暴自弃,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仰仗父母安身立业,他调过皮捣过蛋,爬过树掏过鸟,混过世“借”过钱,抽烟喝酒,凡是年轻人干过的事他都经历过,但这与他人品能力无关,属于特定的时代、特殊的家庭、特别的环境造成的,以前的孩子都是“散养”,不像现在都是“圈养”,好男儿当有一个特别的艰难困苦期,经过磨难淬火的宝剑才能锋芒毕露、削铁如泥。
孟非的第一份工作是当印刷工人,处在单位的最底层,人际关系的最末端,劳心劳力,每天手指甲都黑糊糊的,还受过一次工伤,书中的描写细致入微,可以想象那时候的他是多么艰难。当孟非走进电视台的时候,也就成就了他日后的名声大噪、光鲜亮丽、游览四方,他从端茶倒水打杂做起,跑腿跟班,拜师傅、学摄像,当记者、做主播,直至扛鼎《非诚勿扰》,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坚定扎实,每一个工作都竭尽全力。所以说,成功在于有份随遇而安的心境,有份矢志不移的韧劲,有份迎接成功的勇气。
正如书中有句话“不是看非诚勿扰,而是看孟非的”,不是看《随遇而安》,而是看孟非的,一个有磁力般魔幻的男人!
随遇而安 读书笔记 第(2)篇还真是随遇而安,我以很快的速度看完了这本书,于是我比较相信这还是被写书吧,真的有诚意吗?如果说孟非就是这个生活态度,那他为什么要写书。而且还充满了游记色彩和大量的照片作为填充。每一章节的标题基本就知道了他要说啥,开始还不信,但读下去发现一个也没跑出这个定律,我想说,孟非是个好主持人,但不是个好作家,也许,主持人出书本来就没什么可期待的,比如崔永元,比如白岩松,虽然很厉害,但也写不出来什么有什么深刻内涵的东西。n吐槽完了,说说关于人生和成功,依然验证了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成功不是中彩票这两句话。n孟非有天赋,文学特别好,他的父母在江苏电视台,受到父母的熏陶和人脉关系的作用,能够在他高考完蛋后还能继续在电视台里工作。这和大多数成功的人一样,并非白手起家,比如盖茨,比如马化腾等等。n但不可否认的是,孟非除了有天赋,还能吃苦,更重要的是,在最艰苦的岁月,不光努力吃苦并且还坚持了下来,这也是每个成功的人的特点。n我想,这应该算是这本书给人的最好的展示了。
随遇而安 读书笔记 第(3)篇
很朴实的一本书 没用很长的时间就看完了
我已经很久都没有看过《非诚勿扰》了,曾经看这档节目,大部分原因是里面24位女嘉宾和几个男嘉宾,在短短十几分钟的时间,主要通过交谈的方式,来获得一定的了解和好感,从而配对成功。但在这个过程中,就很奇妙,不同地域不同价值观不同思想不同身份的这些人,在孟非的主持下,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价值观碰撞,有火花但从不会起火,然后找到合适的人。孟非的拿捏很有度,能让我这么想到的,还有汪涵。我现在又开始追孟非的另一档节目《四大名助》,有什么苦恼你就可以上台讲述,期间作为观众的我,可以被逗得捧腹大笑,也可以肆意流泪,看的不仅仅是苦恼,还有孟非亲手熬的人生感悟,这鸡汤很有料。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