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游记读书笔记(3)篇
(2019-02-19 03:58:35) 读书笔记
作者:吴承恩
梦回坎坷艰难的西行,在神魔仙境中畅游,与孙大圣一起龙宫寻宝,大闹天宫,修改生死簿;与唐僧一起去取经西方,看途中风土人情;还有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与辛劳的沙僧!偷吃人参果,三打白骨精,莲花洞降妖,收服红孩儿,女儿国奇遇……世界上最经典的神话传奇故事,你不得不看。
西游记读书笔记 第(1)篇
有人说,当你有一天真正读懂了《西游记》,你也就懂得了世间所有苦难的真谛,也就懂得了整个人生的真谛!小孩子是根本读不懂西游记的。
个人认为,《西游记》可排在四大名著之首!而且它还是世间最伟大的一部成功学!看似是打妖怪的故事,其实是告诉人们如何战胜心魔的成功学。吴承恩通过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引领我们在人生路上不断地去克服内心、战胜心魔,最终取得真经、成就人生。
《西游记》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这师徒五人只是一个人!孙悟空是人的心,唐僧是人的身,猪八戒是人的情欲,沙和尚是人的本性,白龙马是人的意志力。

孙悟空是斜月三星洞中菩提祖师的弟子,“斜月三星”就是个心字(斜月不就是那一勾吗?三星不就是那三点吗?),所以孙悟空是心的弟子,也是心。这一颗骚动不安的心,于天堂地狱善恶之间自由穿梭。《楞严经》上说心有七十二相,悟空也就有72变,世人的心非常善变,瞬息间七十二变。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黄帝八十一难经》上说“人昼夜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息”,所以金箍棒是气。什么东西能够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大能通天,小之则如绣花针呢?不就是人的气度吗?
炼心能使人的心眼明亮,灼亮心眼,所以八卦炉烧不死反而能让孙悟空炼成火眼金睛(悟空的眼睛明亮了,象征着心眼明亮了)。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五行山压住悟空,象征着世俗世界的金木水火土那样强大地压住了那颗上天入地的心。五行山也象征着佛学中的“贪、嗔、痴、慢、疑”,佛祖说这五个字概括了一切人的身行心念,即便是孙悟空,依旧逃不出这五个字。闹天宫时的孙悟空正是被这五毒所困。现实中,又有多少佛门弟子,自以为有所悟,精心力修“戒、定、慧”,到头来依旧不离“贪、嗔、痴”,只因不了解“贪、嗔、痴”的本质。五行山后为两界山,过了这一山,曾经那颗骚动不安的心终于跳出三界了。
孙悟空一个筋斗就十万八千里,正好是灵山的距离,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灵山再远也就是心的一个念头就到了!善恶只在一念之间,一念就可成佛,一念也可成魔。师徒五人在西天路上打妖怪,其实指的就是一个人在人生路上除心魔,取经就是一个修心的过程。真正的灵山,就在我们的心中。这也就是孙悟空常常对唐僧说的那句话:“只要你见性志成,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还有唐僧刚开始踏上取经路时,乌巢禅师传授他一部《心经》,并且也对他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但是唐僧听不懂啥意思,最后直到抵达灵山,由孙悟空点醒了他之后,他才明白。因为要靠心来点醒自己,才能明白,而且那时候心魔全都除掉了,也就领悟了。

“定心真言”紧箍咒能定心、约束心,让心疼了又疼。收伏悟空之后,也就归正了那颗七十二变的心。孙悟空一上路就打死了六个强盗,在原著中,六个强盗的名字分别是“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身本忧、意见欲”,这就是六根。孙悟空打死了六根,说明六根清净乃取经之本。白龙马是意志力,人的意志起初就像野马,只有确定了前进的目标,才能专心专意的取得真经。收伏小白龙,达到心意合一,只要心意合一,志向坚定,没有到不了的西天。后来又收了八戒和沙僧,“身、心、情、性、意”这个最完美的团队就组成了。
西天路上,悟空化斋前经常在地上划一个圈,这是心给人定的界限,但人的身体(唐僧)总是会被欲望(猪八戒)牵着走!于是人(师徒几个)就容易离开内心(悟空)设定的界限(划的圈),于是一出界限便遇上种种心魔(妖怪)。
心(悟空)引领着人(师徒几个)不断前进,一路上悟空降妖,说的就是心去降心魔。西天路上的每一个妖怪都是有含义的!所有的妖怪全都是一个比喻!全都是心魔的幻化。每一个妖怪所代表的都是世间那些牵绊人的东西,都是一个人自己的心魔!西天取经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去除心魔的过程。师徒五人在取经路上不断的去除妖怪,指的就是一个人在人生路上不断的战胜心魔!
例如,黑熊怪是心魔,悟空的嗔念使他催火烧了观音禅院,于是出现了阻碍他成佛的心魔,于是黑熊怪就来了。
牛魔王也是悟空心魔所变,红孩儿、牛魔王、火焰山都是心头上的火焰。牛魔王与悟空为结拜兄弟,又势均力敌,所以发火就是自己跟自己较劲。火焰山形成原因是早年孙悟空踢下一块火砖,火焰山大火正是悟空出八卦炉后为出一口恶气而放的,到头来却烧伤了自己。火焰山这一难是由孙悟空早年顽空之心所生,所以说“牛王本是心猿变”,要“打破顽空参佛面”,在这里孙悟空剪除了顽空之心。
红孩儿象征着仇恨之火,一个人活在仇恨中,到头来只会烧伤自己的心(红孩儿烧伤了悟空)。此外,红孩儿还象征着“赤子”,我们要保住赤子之心。“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在人生路上保住赤子之心,不要被自己的“三昧真火”烧毁了,要保住那份童心(赤子被菩萨保住了)。
黄风怪会吹三昧神风,他代表社会风气,社会风气能使人心(悟空)迷失方向。
白骨精的三个形象分别代表了一个人的情、爱、欲,心将它们全部打死,说明在人生的路上我们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爱、欲,不要让其成为我们前进的障碍。此外,白骨精也象征人皮面具,人皮面具(白骨精)能引出人的本能欲望(所以猪八戒开始挑拨离间),使人迷失了自己的内心(所以唐僧把孙悟空赶走了),人总是会被世间种种美丽表象所迷。
金钱(金角大王、银角大王)能把人心捆住、封住,难以逃脱。作者将这个道理比喻成了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用幌金绳把孙悟空捆住了,用紫金葫芦把孙悟空封住了。后面在小西天,冒充佛祖的那个黄眉怪用金铙把孙悟空封住了,金铙这个法宝也象征金钱,金钱能把心困住。
七个蜘蛛精代表人的七情六欲,七情六欲就像蜘蛛结的网一样,能把人困住。世人因思(丝)生情,被情丝缠绕。蜈蚣精身上有千只眼睛,乃是人眼所见的各种物质欲望的象征。
蝎子精代表美色,美色就像蝎子一样会勾人,所以师徒几个都敌不过她。
真假美猴王,一个真心向佛的悟空击败了一个不真心向佛的悟空,其实是自己的两种意志互斗,是一个人的两颗心。书中很明确的说到这一难是由师徒四人的心魔所生,孙悟空的“神狂之心”,唐僧不辨真假的“道昧之心”,猪八戒沙僧不肯说情的“嫉妒之心”,师徒师兄弟之间的“猜忌之心”。生出了“二心”,就必须除掉第二颗心,只有打消二心,一心一意,才能取得成功!所以假孙悟空被打死了,师徒几人才得以继续上路。
在比丘国,鹿精要吃一千个小孩的心,象征“多心”。孙悟空变做假唐僧,比喻这时的唐僧和悟空合二为一,他剖开自己的肚皮滚出了一堆心来,也是象征“多心”。我们常说“心头鹿撞”,人有“二心”就会生出灾祸,更何况这多心。收服了这个鹿精,心头也就没有鹿撞,“多心”就会变成“一心”,只有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悟空三兄弟好为人师,在玉华州收了国王的三个儿子为徒弟,教他们习武。好为人师,不谦虚,因此惹出一窝狮子精。狮者,师也。
九灵元圣是西天路上最厉害的妖怪之一,是一只九头狮子,可妙擒孙悟空。九头狮子象征“九思”,孔子曰:“君子有九思。”,一个人如果做到了九思就可以成圣,九思成圣,所以叫九灵元圣。

九思分别指的是:
视思明:当我们看事物时,要看清事物的真相,不要被事物的假像所蒙蔽。
耳思聪:如果我们能管住我们的耳朵,辨别出真假是非,那我们将不再被外物所伤。
色思温:色代表情绪,温代表喜怒哀乐皆不发。成大事,情绪控制要达到喜怒哀乐皆不发。
貌思恭:貌代表形为,恭代表恭敬心,做任何事都应有一份恭敬心去对待。
言思忠:言代表言语,此句意为不说谎话。
事思敬:敬代表全力以赴,做任何事都应全心全意的去做。
疑思问:“君子不耻下问”就为此理。
忿思难:忿代表忿忿不平,生气的时候要想到后果灾难,不可以意气用事。当我们遇到别人对自己发火时,也应该换位思考一下他的难处,可能就不再生气了。
见得思义:君子看到的都是义,小人看到的都是利。无论别人给予了我们多少,我们都要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做到了这九思,就可成圣了。孙悟空代表的只是世人之心,怎么可能打得过已成圣的九灵元圣?
师徒在寇员外家里借宿,遭遇打劫,寇员外被强盗打死,唐僧被冤枉入狱。寇员外姓寇而被寇,唐僧求道而得盗,因为善恶不过是一念间。
最后的玉兔精,真假公主,求真去假之后,离真理也就不远了。
对唐僧师徒而言,历经磨难,去除了一路上的妖魔鬼怪,终于到达灵山了,也就成佛了。对一个人而言,克服了自身的种种习气,魔障消灭,即见灵山。
最后心(孙悟空)被封为斗战圣佛,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只要懂得约束自己的内心,终可成功。身体(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做人要心身合一,才能得真经。情欲(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情欲是戒不掉的,所以最终只被封为使者。本性(沙和尚)被封为金身罗汉,因为本性像金一样珍贵。意志力(白龙马)被封为八部天龙护法,我们要时刻捍卫自己的意念,所以被封为护法。
至于书中那些形形色色的国家里所发生的荒诞怪事则是对当时社会的辛辣讽刺。狮驼城是一个巨大的妖精王国,也是黑暗时代的一个巨大折射。
最后佛祖之所以给师徒无字经,是因为无字经才是真经,无字经的“经”是“经历”的意思,这一路上的“经历”才是更重要的“经”,远远胜过那些个文字。一个人,若在经历世间一切事之后,依然能保持一颗真心,即使未到西天,而心中早已成佛。坚定不移,寓为金刚,既然心已成金刚,那么心头(悟空的头)上的金刚箍便不必存在了。佛之经典,正为《金刚经》。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读同一段文字,他的体会是不一样的。比如《西游记》,同一个人在几岁时读和二十几岁读,他的体会是完全不同的!再过二十年再读,体会又会不同。
可惜,看懂《西游记》的人实在太少。
西游记读书笔记 第(2)篇
昨晚读完全书,现在记录一下自家的感受。
如六爷所言,大部分中国人从小到大看的最多、喜的最多的电视剧的确属《西游记》莫属。电视剧版固然是经典永流传,原著百回本也确是钻石恒久远。然而,一路读来,两者之中,故事细节、人物性格、人物形象连同人物关系却决然不同。
读完原著,可以明显感觉到故事发展的四个阶段,至于网络上流行的阴谋论之类,我以为的确是有一些端倪,但对整体的始终来说,不甚重要。
花开百朵,各表一枝,以下只以悟空的角度结合自身谈谈个人浅见:
一、猴王出世
包括石猴出生、大闹天宫到被如来擒获镇压五行山。
这是悟空最自在最风光的阶段,可以解读为我们的少年时期。怀着一颗干净清明的心,做着一些恣意妄为的事,更难得的是几乎所有的大人都有大量,一些个不痛不痒的调皮捣蛋大都一笑置之,最多骂一句:这猴子,忒不知礼!
然而啊,人不能一直任性妄为,总要学会遵守人的规则,不然总有一天会有人来教你做人。这猴头大闹天宫还没等下界风光风光,就被压在五行山下,口能言身不能动,饥餐铁丸渴饮铜汁。风光能有几时?一掌下去就是整整五百年呐!
二、唐僧出国
包括观音选定取经人、开始遇妖到收伏八戒沙僧。
这是悟空开始处处被管制被驯服的阶段,可以解读为我们的青年时期。初入社会,对自己懵懂无知的所谓风光念念不忘,万分不适应被人管、服人训,稍有不如意便要撂挑子,好不容易安定下来却又看不起同行同侪。
步入社会,这般处事,被上司不喜,被同侪打压定是必然,谁还能处处让你任性?这猴子第一次撂挑子就被哄的戴了紧箍,一路上再也翻不起浪花。又处处被八戒揶揄说嘴,被唐长老穿小鞋。饶不是猴子业务能力超强,一般人这一步就混不下去了。
三、屡次被辞
包括从三打白骨精到真假美猴王。
这是悟空最艰难的阶段,可以解读为我们的中年时期。渐渐地被磨平了棱角,明白了自己的责任,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什么问题都要自己解决,可谓劳心劳力,可到最后也擎落得一身不是。
个人以为,最悲催的也莫过于此。前面万难看到结果,后面早已没有退路,处处都是吃人的妖魔,身边尽是二心的同伴。
也是这一阶段,猴子渐渐地看清了世道人心,慢慢地学会了斗心眼,也知道了抢功绩、找上级的上级述苦求安慰等小手段。
这时期,师徒们经历种种心魔,都抛了外相现了本性。一再闹掰,高层领导也是一再撮合,大抵是磨合愈久,终归是谁也离不了谁了。
四、五众归真
包括战牛魔王大鹏王、天竺国遍施善心到最后明心见性五众归真。
这是妖魔实力最强大、师徒态度大转变的阶段,勉强可以解读为我们的暮年时期。终于见识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终于还是对世道服了软。
西牛贺洲妖魔实力太悬殊,实力强的有牛魔大鹏之类,要降伏他们真是万般不易,实力弱的有豹精兔怪之流,要降服他们也可谓斗智斗勇,更别说那各国各城的人心难测。呵!历这一着,着实明心见性。
这阶段,唐长老处处施威严,猴头自不必说,处处出力不讨好。八戒也渐渐失宠,颇多的受打受骂。长老张嘴骂人,猴头见怒则吓得下跪。八戒说嘴,长老动则要躬身打人。大概临近灵山,长老有了靠山,徒弟们越发低贱了吧!
人家不都说最后得圆满吗?领导要打要骂都没了异议服管服气,可不是圆满?
《西游记》原著,确实博大精深,内里值得反复推敲的太多。哈哈,仓促之间,便隐现数十年峥嵘冷热。就先这样吧!以后得空再究。
西游记读书笔记 第(3)篇
在九十章开始的时候我就想写书评的了,而现在书读完了却不知所云。
我认为读这本书本身也是一场修行,从一开始我们对唐僧的千般责难,到后来习以为常,再后来的原谅,我觉得就是一场修行,是宽恕,是自我认识,我们慢慢意识到如果我们是唐僧,可能也会时常吓跌下马来,并且时常吓得泪流满面。
名著之所以为名著之处在于它不会随便对不朽进行歌颂,而是还原人性本身,让人们知道人性本身就是经不起推敲的,但它因此可爱。它并不像钢铁侠,蜘蛛侠那般的超级英雄,全人类都寄希望于他们,于是他们好像无所不能,以至于就失去了人性美。
人性的美在于,一直在我们心里非常严肃的唐僧,竟然也会常常落泪,咬指啼哭,有时候也“侧身西望长咨嗟!”,这在我们最初看来是不允许的,在我们的心里唐僧应该有一个师傅的样子,可以安慰团队,带领团队,但恰恰带领团队的是悟空,唐僧反而显得像个学生。
而悟空也是,一向积极阳光的悟空,竟然在万般无奈之下落下泪来,这才是真正的人性,它有它的可爱之处,所以我们喜欢他们。
其实一切都是注定的,譬如一开始悟空能大闹天宫,后来连一个小妖都打不过,那么一开始是不是本身这就是一场安排,以至于后来使悟空受惩罚,最后走上取经路。所以我们对于命运真的无能为力,上帝一开始就帮我们把剧本写好了,从三藏所受的那些苦难就知道,有些时候并不是别人不救我们,而那是我们应该经历的。
当然了,这样看来不免有些消极。我们应该认为人生就像取经,就像我们出生贫寒,年少时不自知,像悟空一样在村里妄自尊大,以为可以齐天,到后来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天高地厚,于是我们想读书,通过读书来改变我们的命运,这一路又何尝不是十年八年,就像悟空,八戒,沙僧一样,唯有通过取经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我们历尽千辛万苦,最后终于有所成功。
且不说读书,只要是理想都是一条取经路,谁不会萌生放弃的念头呢,但一想到我们的所求,第二天又照样风餐露宿,暮宿晓行。而佛告诉我们的是:痛苦只是一个过程,只要坚持下来,其实成功早就为你准备好了。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