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正该如何做是好?》读后感_1200字
(2019-08-02 06:55:34) 读后感 -
《公正该如何做是好?》读后感1200字
这本书拖拖拉拉的看了有三周了,讲真,身为一个理解能力极差的人,看这本书的过程着实难受,几乎是在咬文嚼字……
这本书最亮眼的地方就在于它的思辩性,可能这一秒我拥护功利主义,等看到下一章,我又转向了理性主义。
的确,我原本是边沁功利主义的追随者,但是在看到罗尔斯的差异原则,以及“无知之幕”的假想契约后,感到心惊胆战,在那样一个假想的场景下,功利主义显得尤其可怕,我看到了,这不是真正的公平。
整本书在逻辑上一层叠着一层,我引用书中最后一章的倒数第二个小结来梳理一下:
“我们已经探索了三种公正进路:第一种认为公正意味着使功利或福利最大化—为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第二种认为公正意味着尊重人们选择的自由—或者是人们在自由市场中所做出的实际选择(如自由至上主义者们的观点),或者是人们在平等的原初状态中,所可能做出的假想的选择(如平等主义者的观点)。第三种进路认为,公正涉及培养德性和推理共同善。
功利主义的进路有两个缺陷:第一,它使公正和权利成为一种算计,而非原则;第二,由于将所有的人类善都纳入一个单一的、整齐划一的价值衡量标准,它对所有的人类善等量齐观,并没有考虑它们之间质的区别。
那种基于自由的理论,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而遗留下了第二个。他们认真看待权利,并坚持认为公正不仅仅是一种算计。尽管他们内部在“哪些权利应当超越功利主义的考量”这一问题上存在分歧,但他们一致认为,某些权利是根本性的,而必须得到尊重。然而,在将一些权利划分为值得尊重的之后,他们接受人们现有的各种偏好。他们并不要求我们质问或怀疑我们带进公共生活里的那些偏好和欲望。根据这些理论,我们所追求的那些目的的道德价值、我们所过的生活的含义和意义以及我们所共享的共同生活的质量与品质,都存在于公正领域之外。
在我看来,这是错误的。我们不可能仅仅通过使功利最大化,或保障选择的自由,就形成一个公正的社会。为了形成一个公正的社会,我们不得不共同推理良善生活的意义,不得不创造一种公共文化以容纳那些不可避免地要产生的各种分歧。
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种原则或程序,这种原则或程序能够一劳永逸地证明任何产生于它的有关收入、权利以及机会的分配原则,那将是非常吸引人的。这一原则—如果我们能够找到的话—将能够使我们避免那些由关于良善生活的讨论而必定会引起的混乱与争论。
然而,这些争论是无法避免的。公正不可避免地具有判断性。无论我们所争论的是政府救助、紫心勋章、代孕母亲、同性婚姻、反歧视政策、军事服务、首席执行官的工资,还是使用高尔夫代步车的权利等等,公正问题都跟不同的关于荣誉和德性、自豪和认可的观念绑定在一起。公正不仅包括正当地分配事物,它还涉及正确地评价事物。”
不得不说,我敬佩看完这本书的人。
读完这一本,我要开始下一本啦啦啦!!!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