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读后感_10000字
(2019-09-06 16:51:44) 读后感 -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读后感10000字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题记:本书布局宏大,视野开阔,名为简史但不顺叙历史,而是把历史事件置于作者的历史观之下作为佐证,可以说更像一本人类学书籍而非史学。由于水平有限,一时无法吸收书中内容并提出深刻见解,因此重读一遍,并用最笨的办法,将书目大纲、主要观点整理出来,以获得更清晰、深刻的理解。在整理过程中,发现作者许多观点、例证并不严谨,有些自圆其说的味道,另外对于第十一章有关帝国侵略与西方人权的论述,实在不能认同,权作读书笔记。
基本线索:历史学上的三大重要革命:7万年前的认知革命(Cognitive Revolution),12000年前的农业革命(Agricultural Revolution),500年前的科学革命(Scientific Revolution)。
第一部分 认知革命
第一章 人类:一种也没什么特别的动物
本章主要观点:认知革命前的远古人类与其他动物并无不同,处于食物链的中间位置。
一、家族秘史(智人有兄弟姐妹)
约200万年前至1万年前之间,世界并存着多种不同人种:约200万年前,东非远古人类行至北非、欧洲、亚洲,进化成为欧洲和西亚的尼安德特人、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梭罗人、弗洛里斯岛的佛洛里斯人、西伯利亚的丹尼索瓦人;留在东非的则进化为鲁道夫人、匠人和智人。
二、“思考”的代价(大脑的发育和直立行走有其不利的一面)
这两项看起来是人类的优势,但在很长一段历史期间,与其他动物相比,这两个优势其实是劣势。
三、厨师的种族(智人很长时间处于食物链的中间位置)
使用火让人类往食物链顶端迈了一大步。
四、兄弟的守护者(智人毁灭其他人种)
智人仍是边缘生物,但却可能已经把其他人种赶尽杀绝:混种繁衍理论和替代理论对智人、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在生物学上的相关性解释。
结语:智人每到一处,当地原生人类就很快灭绝,智人胜出的秘诀最可能的解答是有独特的语言。
第二章 知善恶树
本章主要观点:认知革命让人类合作能力一日千里。距今约7万至3万年前,智人出现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认知能力有了革命性的发展,也正是所谓的认知革命。人类语言最独特的功能在于传达关于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信息。虚构让人类能够一起想象,并得以集结大批人力、灵活合作。
一、标致汽车的传说(集体想象让人类合作)
任何大规模人类合作的根基,都在于某种只存在于集体想象中的虚构故事,神、民族和企业等都是人类的集体想象,智人生存在双重现实之中:一是客观现实,一是想象现实。
二、绕过基因组的快速道路(文化演化替代基因演化)
改变想象现实就能改变人类合作的方式,认知革命后,智人开启“文化演化”的快速道路,区别于其他动物和远古人类的“基因演化”,快速产生更高的能力,这是智人成功的关键,如贸易、合作狩猎行为。
三、历史和生物学(认知革命是历史从生物学中脱离而独立存在的起点)
认知革命前的人类与其他动物没什么不同,认知革命后智人则在生物法则限制范围内有惊人发挥,需要改用历史叙事来解释智人的发展,而不再像从前一样仅从生物学角度解释。
结语:认知革命后生物学与历史的关系,一是生物学设下基本限制,所有历史都在这个范围之内发生;二是这个范围为智人发展提供了非常大的发挥空间;三是必须重视人类行为的历史演化。
第三章 亚当和夏娃的一天
本章主要观点:从7万年前的认知革命到12000年前的农业革命之间,智人是如何生活的。
一、原始的富裕社会(工作、饮食、疾病)
农业革命前的人类生活在小部落里(数十人至数百人),各部落绝大多数时间各行其是、遗世独立。饮食见机行事,靠采集生存。采集生活更有趣而健康,工作时间较短,多样化饮食避免了营养不良或饥饿困扰,空间广阔、没有家禽避免疾病流行。但能力低下的人会被抛弃或杀害。
二、会说话的鬼(精神、心理、社会政治)
采集者普遍信奉泛神论的信仰(animism),且具有一定的社会政治规范。
三、和平还是战争?(战争的角色)
不同地区的采集社会具有不同的暴力倾向。
四、沉默的帷幕
骨骼和化石无法判断智人的政治、文化和信仰,但事实上智人做了许多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四章 毁天灭地的人类洪水
本章主要观点:约45000年前的印度尼西亚智人抵达澳大利亚,开启了人类毁灭世界的步伐。
一、罪名成立
澳大利亚巨型动物、新西兰巨型动物及鸟类、弗兰格尔岛的长毛象灭绝,证明了智人是生态的连环杀手。
二、地懒的绝灭
公元前14000年,智人入侵美洲,造成地懒等多个物种灭绝。
三、诺亚方舟
智人的第一波殖民正是整个动物界最大也最快速的一场生态浩劫。从认知革命到农业革命再到工业革命,世界经历了并且正在经历着三波灭绝浪潮,从充满各种大型动物族群,到只剩下人类及一些小型动物。
第二部分 农业革命
第五章 史上最大骗局
本章主要观点:公元前9500年至公元前8500,发源于土耳其东南部、伊朗西部、地中海东部的农业革命,掀起了一波驯化热潮,直至公元前3500年,包括小麦、稻米、玉米、马铃薯、小米和大麦在内的主要食物都已被驯化。然而农业革命虽然让食物总量增加,但却使大部分个体的生活水平比先前降低,因此农业革命是一个陷阱。
一、奢侈生活的陷阱(人类越来越繁忙)
农业社会带来的危害:人类定居后,人口快速增长,疾病肆虐,儿童死亡率飙升。人类在过上奢侈生活后,普遍变得更繁忙,但却无法回头。
二、神圣的干预(农业革命是判断错误的结果)
人类首次驯化小麦最初的原因可能是为了养活建造和使用土耳其东南部哥贝克力石阵的人,围绕石阵这个信仰中心,形成了村子。
三、革命的受害者(动物遭殃)
人类驯化家畜和家禽,使其演化为更适合为人类服务,虽然不再担心物种灭绝,但是其个体本身却遭受着痛苦。
第六章 盖起金字塔
本章主要观点:农业革命后,人类定居,活动范围即空间缩小,但时间却变长,不得不为未来生活做打算。储备的余粮促使了精英分子的产生,继而产生了人类共同的想象秩序,并且通过种种方法维持这种秩序。
一、未来的来临(人类开始为未来生活储备能量)
为了确保以后的日子衣食无忧,农民必须提前储备食粮,而多出来的余粮则养活了一小撮精英分子,养活了政治、战争、艺术和哲学,建起了宫殿、堡垒、纪念碑和庙宇。
二、由想象所构建的秩序(人类的共同信仰)
农业革命后短短几千年就出现了城市、王国和帝国,这时间不足以让人类发展出大规模合作的本能(几百万年以来人类一直都是几十人的小部落)。因此人类开始想象出关于伟大神灵、祖国、有限公司的故事以建立起必要的社会连接,形成不完全自愿且不太公平的大型合作网络,最后形成压迫和剥削,这一切都基于人类的共同信仰。
三、真正的坚信者
社会秩序需要靠暴力和真正相信想象建立的秩序的人来维持。
四、监狱的高墙(想象秩序将人类束缚其中)
让人相信想象秩序的方法:一是对外坚持它们绝非虚构,二是在教育上彻底贯彻。
想象秩序如何融入人类的生活:1. 想象建构的秩序深深与真实的世界结合。2. 想象建构的秩序塑造了我们的欲望。3. 想象建构的秩序存在于人和人之间思想的连接。
第七章 记忆过载
本章主要观点:维持秩序的关键信息无法像蜜蜂一样通过DNA传给后代,需要通过人脑记忆大量信息来维持,但大脑的能力有限,尤其无法处理一种全新的信息类型——数字,这就大大限制了人类合作的规模和程度。文字的出现克服了这一困难,并且改变了人类思维方式。
一、由库辛签核(最初的文字始于记录税收或财产)
苏美尔、结绳语。
二、官僚制度的奇迹(文字促使人类从自由连接、整体思考向分割思考、官僚制度转变)
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500年,苏美尔、埃及、中国、中美洲陆续出现完整的表意文字,能够记录庞杂的信息数据。为了在巨量信息中快速检索,人类开始学习并内化编目、检索和处理信息的技巧,文字逐渐改变人类思维和看待世界的方式。
三、数字的语言(阿拉伯数字广泛应用)
数学符号带来另一种革命性的文字系统——二进制程序语言。
于人和人之间思想的连接。
第八章 历史从无正义
本章主要观点:人类创造出由想象建构的秩序、发明文字来维持合作网络,但合作网络从来既不中立也不公平,因此产生了阶级制度。
一、恶性循环(阶级的产生、延续)
阶级制度开始时多因偶发意外形成,但部分群体取得既得利益后,世代延续改良,流传至今,如印度种姓制度成形于约3000年前印度-雅利安人入侵印度。
二、美洲的“洁净”观念(人类将虚构的想象变成残酷的社会结构)
美洲对黑人的歧视历史证明了大多数阶级制度没有逻辑或生物学基础,不过是由历史偶然事件引起,再用虚构的故事延续壮大。
三、他和她(性别区分也是一种阶级制度)
判断一种阶级制度是出于生物学上的不同还是人类的借口的黄金法则是“天生带来允许,文化造成封闭”。
四、性与性别(生物学与文化上的区分)
生物学上的区分称为“性”(sex),文化上的区分称为“性别”(gender)。前者的标准是客观的,历史上从未改变过,后者的标准存在于主体间,会不断改变。
五、当男人究竟有什么好的?(父权社会不是偶然因素的恶性循环)
农业革命以来,大多数人类社会都属于重男轻女的父权社会。父权制的普遍性表明,它不可能只是某种偶然因素进入了恶性循环所致,更有可能的推测是,有些共通的生物因素,让几乎所有文化都重男轻女。
六、肌肉理论(认为男人比女人强壮)
理论的缺陷:一是男人比女人强壮并非人人皆然;二是人类历史上不需要什么体力工作,体力和社会权利没有直接关联。聪明才智及社交技巧比体力更重要。
七、流氓理论(认为男人性格好侵略)
理论的缺陷:战争并非仅靠荷尔蒙就能取得胜利,真正胜利的关键常常是能够看穿他人思维,这一点女人比男人更胜一筹。
八、父权基因理论(认为男女在生物学上的生存策略不同)
理论的缺陷:大象和倭黑猩猩在类似情境下发展出的是母系社会。
总之,父权制度并没有生物学上的基础,只是基于毫无根据的虚构概念。
第三部分 人类的融合统一
第九章 历史的方向
本章主要观点:外部的变化和内部的矛盾导致每一种文化都在不断流动改变,并且有整体模式,即融合统一。
一、用一种间谍卫星的高度……(人类文化趋于统一)
文化流动的总体趋势是规模小而简单的文化逐渐融入较大、较复杂的文明中,世界上大型文化数量逐渐减少,规模及复杂程度则远胜昨日。从公元前10000年前地球上有数千个人类文明,到公元前2000年只剩数百个最多只有两三千个,到公元1450年将近九成人类活在“亚非世界”里,直至300年后,亚非世界吞没所有其他世界。然而,全球文化虽然单一,但非同质。
二、全球视野(货币、帝国、宗教的融合统一)
公元前1000年间,出现三种有可能达到全球一家概念的秩序:经济上的货币秩序,政治上的帝国秩序,宗教上的全球性宗教。
第十章 金钱的味道
本章主要观点:金钱的产生奠定了人类世界统一的基础,但人类的统一绝不只是纯粹经济的过程。
一、这要怎么算?(金钱的产生源自专业分工)
不同专家制作的货品进行交易,一是回到以物易物,建立起集中的以物易物系统,但大多数社会选择用一种更简单的方法,即发明“钱”的概念。
二、贝壳和香烟(钱的概念)
任何物品,只要人类愿意使用、能够有系统地代表其他物品的价值,以作为物品或服务交换之用,就可以说是符合了钱的概念。有了钱的概念,财富的转换、储存和运送都更容易,后来才能发展出复杂的商业网络以及蓬勃的市场经济。
三、金钱的运作原理?(人类对共同想象的信任)
金钱是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互信系统。公元前2500年美索不达米亚出现金钱制度——银舍客勒制度,公元前640年土耳其西部吕底亚王国国王阿耶特斯铸造出史上第一批硬币。
四、黄金福音(跨国家、文化的货币区的出现奠定了亚非世界统一的基础)
全世界成为单一的金钱货币区,起初用黄金、白银,后来转变成少数几种有公信力的货币,如英镑、美元。全球成为单一经济和政治领域。
五、金钱的价格(金钱与社会、宗教、环境)
金钱制度两大原则:万物可换、万众相信。金钱使陌生人能够合作,也伤害传统、亲密关系和人的价值,让冷酷无情的供需法则取而代之;金钱建立起陌生人之间的信任,但人们信任的不是人类、社群或某些神圣的价值观,而是金钱本身及其背后那套没有人性的系统。因此人类一直希望保护社会、宗教和环境免受市场力量的奴役。
第十一章 帝国的愿景
本章主要观点:帝国的侵略不仅造成地域上的统一,更促使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思想、制度、习俗和规范上的统一。
一、究竟帝国是什么?(帝国是一种政治秩序,是造成民族多样性减少的主因之一)
帝国的两项重要特征:文化多元性和疆界灵活性,能够纳入不同民族和不同领土。
二、邪恶的帝国?(帝国不完全有害无益)
被征服者多半臣服数百年,随后民族慢慢被帝国消化,独特文化消失。但人类的许多文化成就,常常背后靠的就是剥削战败者。
三、这是为你们好(良性帝国思想让反抗者不再反抗)
波斯帝国、中美洲、安第斯地区及中国都独立发展出“统治全世界,为所有人类福祉而努力”的良性帝国思想,这种思想让帝国的存在合理化。
四、当“他们”成了“我们”(征服者与被征服者逐渐融合)
帝国刻意加速传播思想、制度、习俗和规范以方便统治和强化自身的合法性。最终被征服者不再认为帝国是侵略者,而征服者也真心认为这些属民是自己帝国的一员。随后被征服者开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同一套标准要求平等权利。
五、历史上的好人和坏人(都是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侵略带来剥削和凌辱,也带来民族自决和人权思想,历史无法简单分成好人和坏人。
六、全新的全球帝国(由多民族精英共同统治,由共同文化和利益结合)
2014年,世界政治各行其政,但国家的独立性正迅速消失。眼下正在形成的全球帝国,不受任何特定的国家或族群管辖。
第十二章 宗教的法则
本章主要观点:宗教是第三种让人类统一的力量,它的重要性在于使社会秩序和阶级的脆弱构架具有超人类的合法性。宗教认为世界有一种超人类的秩序,并且会发展出具有约束力的规范和价值观。公元前1000年,出现了具有“普世特质”和“推广特质”的宗教,它让社会秩序合法化,对于人类的统一有重大贡献。
一、让羔羊变得沉默(多神教取代泛神论)
农业革命最初的宗教意义是让动植物从与人类平等的生物,变成了人类的所有物。农业革命促使多神教出现,提高了神和人的地位,而远古的一些泛神论神灵则成为了沉默的装饰品。
二、偶像崇拜的好处(多神论很少迫害异教徒)
多神论与一神论不同之处在于多神论认为主宰世界的最高权力不带私心或偏见,不在意人类的欲望、担心和忧虑,人类的愿望需要去找专精于某些领域的低位神灵,因此多神论较一神论更宽容。
三、神是唯一(一神论传遍世界)
多神论不断衍生出各种一神论宗教,但多处于边陲地位,称为“本地一神教”,直至基督教才有重大突破,在世界范围传播。但基督教的圣人系统实质上与多神教并无二致。
四、善恶之战(二元论宗教)
一神论承继了一神论、二元论、多神论和泛神论,收纳在同一个神圣论述之下:基督徒信奉一神论的上帝,相信二元论的魔鬼,崇拜多神论的圣人,相信泛神论的鬼魂。
五、自然法则(不信神的宗教)
公元前1000年,亚非大陆出现耆那教、佛教、道教、儒教、犬儒主义和享乐主义等全新的不信神的宗教及信仰类型,这些宗教崇拜的是自然法则。
六、当崇拜的对象变成了人(人文主义宗教)
人文主义宗教崇拜的是智人,认为智人是独特的、神圣的。自由人文主义和社会人文主义都是以一神论为基础,唯一不以一神论为基础的是演化人文主义。
第十三章 成功的秘密
本章主要观点:没有人知道什么是成功的秘密。
一、马后炮的谬误(现在的种种绝非“自然”,也并非无可避免)
历史总是用后见之明来解释为什么现在的结果无法避免,然而历史的铁则是:事后看来无可避免的事,在当时看来总是毫不明显。研究历史是要了解现在的种种并非无可避免,未来的可能性远超我们的想象。
二、盲目的历史女神克丽欧(历史的选择绝不是为了人类的利益)
原因在于利益并没有客观的衡量标准。
第四部分 科学革命
第十四章 发现自己的无知
本章主要观点:为什么现代人越来越相信自己能够靠研究取得新能力?是什么促成了科学、政治和经济的结合?本章通过说明现代科学的独特性提供部分解答,接下来两章探讨科学、欧洲帝国、资本主义经济三者如何形成联盟。
一、不知为不知(科学革命是一场“无知的革命”)
现代科学三大不同:一是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二是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三是取得新能力。
二、科学教条(科学研究的方法)
现代科学没有需要严格遵守的教条,但研究方法有一个共同的核心:收集各种实证观察,并以数学工具整理。
三、知识就是力量(科技改变世界)
科学家一般公认没有任何一种理论百分百正确,因此对“知识”的 不在于是否真实,而在于能否让人类得到力量或权力。科学研究与科技紧密结合是最近才开始的事,很长一段时间人类并没有意识到科技的力量。
四、进步论的理想(人类还可以再进步)
科学革命之前,多数人类文化不相信人类还会再进步,不相信人类知识能够克服连默罕默德、耶稣、佛陀、孔子这些全知者都无法解决的饥荒、疾病、贫穷和战争这一系列世界上最重大的问题。但现代文化认为科学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
五、吉尔伽美什计划(解决死亡这个重要问题)
科学革命的一大计划目标,就是要给人类永恒的生命。现代晚期的宗教和意识形态已经不再强调死亡和来世,如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唯一让死亡占据核心的现代意识形态是民族主义。
六、科学研究的恩客(意识形态)
科学研究能够得到经费,是因为它有助于达到某些政治、经济或宗教的目的。无目的的纯科学本身可能无法成功,科学无力决定自己的优先级,也无法决定如何使用其发现。只有意识形态能够让研究成本合理化,而代价就是意识形态能够影响科学的进程表,并且决定如何使用研究成果。科学、帝国和资本之间的回馈循环正是推动历史演进的主要引擎。
第十五章 科学与帝国的联姻
本章主要观点:科学与欧洲帝国如何连接。
一、为什么是欧洲?(科学和资本主义)
欧洲在现代早期培养了现代科学和资本主义,让它能够在现代晚期称霸全球。二者成为欧洲帝国主义最重要的遗产。
二、征服的心态(承认无知并想探索、征服)
现代科学与欧洲帝国的历史连接产生的关键因素在于,他们承认无知,并希望取得新知识从而成为世界的主人。
三、地图上的空白(欧洲帝国远征使原本各自发展的民族和文化变成单一的人类社会进程)
15、16世纪欧洲人的世界地图出现大片空白表面欧洲人开始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随后美洲的发现,使欧洲帝国建立全球殖民网络,成为全球性帝国,并出现全球性贸易网络,改变了世界历史。
四、如同来自外层空间的侵略者(欧洲以外的文化缺乏全球视野)
由于视野狭隘,各大洲帝国被欧洲击败,付出沉重代价;直到20世纪,欧洲以外的各个文化才有了全球观点,而这正是让欧洲霸权崩溃的关键因素之一。
五、罕见的蜘蛛,被遗忘的文字(英国人破译楔形文字)
帝国资助语言学、植物学等学科,不只是为了实用因素,还在于科学能够从思想上让帝国合理化。科学家为帝国提供各种实用知识、思想基础和科技工具,而征服者则为科学提供信息和保护。而资本主义则是科学和帝国能够迅速崛起的重要力量。
第十六章 资本主义教条
本章主要观点:资本、科学与帝国的关系。资本主义对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为其提供资金,而资本主义能够一直发展下去,则仰赖科学的进步。同时,资本为帝国带来利益,国家则为资本维护秩序。
一、会变大的饼(对未来的信任产生信贷)
科学革命和进步的概念使人类在承认无知后,认为只要投资进行研究,一切就能变得更好。他们相信各种地理发现、科技发明和组织发展,能够提升人类生产、贸易和财富的总量。这种对未来的信任创造了信贷,信贷则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成长,于是人们更相信未来,也就愿意提供更多的信贷。
二、哥伦布也需要金主(资助航海带来回报)
哥伦布的航海探险开启了欧洲帝国的信贷金融系统;股份公司代替帝国建立和管理殖民地。
三、以资本之名(国家为资本服务)
国家帮忙维护殖民地利益,发动战争。资本和政治的紧密关系对信贷市场有深远的影响,一个市场能得到多少信贷,不能只看经济因素,也要考虑政治事件的影响。
四、对自由市场的崇拜(政治维护市场秩序)
世界上不可能有完全不受政治影响的市场,光靠市场本身,无法避免欺诈、盗窃和暴力行为。
五、资本主义的地狱(市场需要政治的约束)
奴隶贸易的罪魁祸首就是不受限制的市场力量,自由市场资本主义无法保证利润会以公平的方式取得或分配。
第十七章 工业的巨轮
本章主要观点:人类掌握能量转换的能力解决了经济成长的能源问题,带来了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人类有史以来首次出现生产超过需求,由此衍生出了新的伦理观——消费主义。
一、厨房里的秘密(蒸汽开启能量转换)
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出现,开启了人类进行能量转换的进程,彻底改变了人类的运输,也让石油变成一种液体的政治权利。
二、能源的汪洋大海(能源无穷无尽)
工业革命的核心就是能源转换的革命。掌握了驾驭并转换能源的知识后,解决了阻碍经济成长的问题:能源短缺,比如对太阳能的利用。
三、输送带上的生命(生产力空前提升)
工业革命大大提升了人类的生产力,首先引爆、影响最深的是农业,它带来了工业化的畜牧业和农业机械化,成为整个现代社会经济秩序的基础。农业生产效率提升释放数十亿人力去从事工厂和办公室工作,造成人类史上第一次出现生产超过需求。
四、血拼的年代(供需关系改变伦理观)
生产超过需求,为了避免产品无人购买导致生产倒闭,产生了一种新的伦理观:消费主义,改变了过去节俭的价值观。
第十八章 一场永远的革命
本章主要观点:工业革命不但改变物质世界,也给人类日常生活和心理造成深远影响,国家和市场取代过去家庭和社群的大部分功能,民族和消费大众成为新的共同想象。而经济和核子的发展造就了不断改变却又和平的年代。
一、摩登的现代(自然支配转向国家和市场支配)
工业革命使人类越来越受到现代产业和政府的支配,它改变了人类日常生活和心理,比如传统农业社会的时间节奏被替换成工业社会一致且精确的时间概念,而最重要的是家庭和地方社群崩溃,改由国家和市场取代。
二、家庭和社群的崩溃(社群的物质功能被取代)
家庭和社群阻碍了市场和国家的发展,国家和市场则不断扩大自己的权力,削弱家庭和社群过去对成员的紧密连接。家庭只剩下情感功能,市场和国家则介入人类恋爱婚姻以及子女关系。
三、想象的社群(民族和消费大众成为共同的想象)
国家和市场要增强情感面,靠的是塑造“想象的社群”,现代兴起的两大想象社群是民族和消费大众。
四、变动不休(现代社会的特色是不断改变)
前现代统治者的目标是维护传统秩序,但过去两个世纪政治主流是要摧毁旧世界,再建更好的世界来取代。
五、我们这个年代的和平(暴力减少)
现代社会能够启动剧烈的结构变化,又能够避免崩溃造成暴力冲突。国家制度的制订导致暴力发生率下降。
六、帝国的退位(战争减少)
1945年以来,多数帝国选择和平退位,帝国解体崩溃的过程变得相对迅速、平和且有序。
七、核子和平(真正的和平)
核子的末日威胁、战争成本过高、贸易利润更高、全球政治文化有结构性大变动,造就了真正的和平。
第十九章 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本章主要观点:从物质、能力、生物、人文、宗教等角度探讨快乐如何形成,认为历史对于为个人带来快乐或造成痛苦的原因存在空白。
一、快乐该如何计算?(主观期望)
快乐并不在于任何像是财富、健康甚至社群之类的客观条件,而在于客观条件和主观期望之间是否相符。
二、快乐的化学成分(血清素、多巴胺和催产素)
生物学家认为,人类的心理和情感世界是由经过数百万年演化的生化机制所形塑。所有心理状态并不是由外在因素决定,而是由神经、神经元、突触和各种生化物质构成的复杂系统决定。
三、生命的意义(生命本没有任何意义)
所谓快乐,可能只是让个人对意义的错觉和现行的集体错觉达成同步而已。
四、认识你自己(放下追求主观感受)
与生物学和自由主义不同,大多数宗教和哲学如佛教认为快乐不是主观感受,也不是主观觉得生命有意义,而是在于放下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真正重要的问题在于人类是否了解自己。
第二十章 智人末日
本章主要观点:三种可能让智慧设计取代自然选择的方式:生物工程、仿生工程、无机生命工程。
一、老鼠和人(改造基因)
人类已经掌握基因修改能力,却还无法做出明智、有远见的决定。
二、让尼安德特人再现(再现基因)
操纵基因不一定会让智人绝种,而可能会让智人物种大幅改变,成为另一种生物。
三、仿生的生命(有机与无机的结合)
“脑际网络”创造的生化人不再属于人类,甚至不再属于有机生物,而是完全不同的新物种。
四、另一种生命(完全无机的生命)
能够自行独立演化的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病毒。
五、奇异点(第二个奇异点)
物理学家认为宇宙大爆炸是一个奇异点,在这之前人类认知的自然法则还不存在,连时间也不存在,大爆炸之前是没有意义、无法理解的。而现在正在接近下一个奇异点,在这之后的任何事都超出我们的想象,而这之前的我们现在这个世界的意义都即将变得无关紧要。
六、科学怪人预言(第二个奇异点)
下一段历史改变触及的会是人类的本质,就连“人”的定义都可能从此不同。在智人谢幕之前,我们应该回答最后一个问题:我们究竟想要变成什么?
后记 变成神的这种动物
人类让自己拥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负责任、贪得无厌,而且连想要什么都不知道。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