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物大脑》读后感_1200字
(2019-08-20 18:18:19) 读后感 -
《谷物大脑》读后感1200字
谷物大脑
很少哪本书让我看完了这么质疑,说作者是国外张悟本不为过,一个一个槽点的怼。
1.祖先饮食比重脂肪占75%,脂肪是哪来的?采集狩猎时期是获得不了足够的肉食的。即便农业养殖业起来了,肉也是稀缺品,所以这个比例存疑。另外人类文明几千年已经进化出消化谷物的各类模式,贸然开始肉和脂肪会出现不良反应。
2.关于吃谷物,国内吃面是常态,但美国阿尔兹海默症发病率、肥胖症、糖尿病,脂肪肝发病率都高于中国,影响大脑健康的终极要素不如说是添加了过多化学成分的人造食物和不良饮食习惯。
3.麸质是一组麦子里的蛋白,人体无法完全代谢它,部分蛋白就会引发“胞吞胞吐”的生物学现象,大分子蛋白质越过肠道进入血液就会引发免疫反应,产生炎症因子,而炎症因子会越过血脑屏障,引发脑内免疫,让大脑成为靶器官这是第一原因;第二原因是精致的碳水化合物好吸收,对于肠菌而言,得不到有效的食物,会吞噬部分肠粘液,导致肠壁变薄,出现肠漏;菌群紊乱,有害菌增加产生免疫反应。这是炎症的由来,而不是万金油的氧化。第二大脑/知肚晓肠/消失的微生物等书细致说过肠脑联动问题。
4 肥胖是导致糖尿病最重要的风险要素,但肥胖不一定是碳水过多所致。参考八十年代之前中国人吃大量主食却没几个胖的没几个糖尿病的情况。
肥胖是热量摄入过多所致,油脂过多,不运动,一样不行。
5.只谈升糖指数不谈剂量是不严谨的,饮食必须涉及量去谈。另外给的案例似乎有为了证明麸质有害而搜集的意味,案例当中患者自述是没有可信度的,因为人们会忘记自己吃过什么。
6作者提供的数据很多都是相关性,而非直接证据。关于麸质,很多学者认为只要不是乳糜泻,都可以吃。没有直接证据证明麸质与疾病有关系,但如果过敏除外。乳糜泻发病率1%,这些患者里欧美70%,亚洲30%。
7.一些案例有点匪夷所思,比如75岁还有性生活,比如样本不到100人的调查就敢公布相关性概率,再比如没有加入对照双盲测试和安慰剂组的实验数据能否被采用等等问题。
作者是神经学博士,但没有任何营养医学可靠期刊的论文却以专家自居。也就是说在营养治疗神经类疾病方面,他的话没有可信度,就类似于张悟本对中医的言论无可信度一样。很多案例都说一口咬定是麸质的事,这和绿豆汤治百病这种写法真是莫名的相似。一个结论能治百病的时候,就可以认定是胡说八道了。评论里说减肥的,身体以糖为主要原料,你掐断了糖,当然瘦了。。。
2018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对40种饮食模式综合评价了,评价的纬度有:短期减重的有效性、长期减重的有效性、糖尿病预防或维持的有效性、心血管疾病预防的有效性、易与遵守性、营养完整性、健康风险。
结果生酮饮食总体得分 1.9 分(总分 5 分),在 40 种饮食模式中排名倒数第 2。除了综合排名,专家们还单独就其减肥效果进行了排名,结果其得分为 2.8 分(总分 5 分),排在第 24 名。
这就是作者力推的模式。。。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