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只有医生知道!1》读后感_1900字

(2019-09-20 12:51:03) 读后感

《只有医生知道!1》读后感1900字

很喜欢作者的文风,像一个北京大妞的语气,很接地气,诙谐幽默,常常把我逗乐了,还能引发读者的思考。

摘出来几点干货

1、宫外孕典型的临床症状

停经、腹痛和阴道出血

2、“前七后八的安全期”不完全可靠

3、“脐带脱落”很可怕

脐带脱垂是最急的产科急症之一,眨眼间顺产变难产,脐带持续受压如果超过5分钟,胎儿必死无疑,再一眨眼,难产变灾难。

4、有病就找医生看,不要乱听别人的建议

现在的病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宁可听信“院子”里说的,也不相信“院士”说的

5、婴儿不是越重越有福气

分娩巨大儿本身就是母亲将来发生糖尿病的危险诱因

6、子宫肌瘤,很常见,但是也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在适当的年纪,该生孩子的还是生吧,不要一拖再拖,错过最佳生育年龄。

尸体解剖的数据显示,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在50%,年龄较大而且从未生育和哺乳过的女性发生子宫肌瘤的危险性更高。
女人到了育龄期就该结婚生子,用一对乳房哺乳幼儿,完全顺应女性身体的自然规律。若都趁年轻早点生孩子,妇产科医生手里就不会有这么多棘手的病例了。

7、预防“静脉曲张”

一定要穿弹力袜,静脉曲张预防最重要

8、“子宫肌瘤”发生误判真的很无奈啊……我妈生完我们之后得了子宫肌瘤,医生说有  99%的可能性是恶性的,然后做手术把肌瘤和子宫一锅端了……最后才知道是良性的。还好早早把我们三个孩子生下来了T^T

标准永远是针对大多数的,难免有个别特殊病例会被硬性划分为良性或者恶性,客观上,误判永远存在

9、“卵巢癌”,早发现早治疗,不要等到确诊后才想到挽救。

卵巢癌的病人是妇科肿瘤里头最惨的,两个70%足以说明问题,一是70%在确诊时都已经是晚期,二是70%的病人活不过五年。

10、女人一生只有400-500个卵子,好好珍惜,哈哈๑乛◡乛๑

这些预备级卵泡中只有400~500个最终有机会化身为可能和精子结合发育成新生命的成熟卵子

11、出现在生物书上的“21-三体综合症”,发病率竟然有这么高……所以做好婚前检查、孕前检查很重要,尽量做到优生优育。

全世界每700到800名新生儿中就有1名是唐氏儿,唐氏综合征又称21-三体综合征或先天愚型,是21号染色体数目异常引起的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疾病,大约2/3的唐氏儿在妊娠早、中期发生自然流产或者胎死宫内,少数存活至足月分娩。

12、“葡萄胎”很神奇,风险也高。

3000多年前我国古书记载,有女生子六百,被称为水泡状鬼胎,怀的不是胚胎,而是无数小水泡样的葡萄胎。13世纪Heneberg伯爵夫人的墓碑上这样记录:她在40岁时生下365个孩子,一半取名叫约翰,一半取名叫伊丽莎白。其实伯爵夫人怀的也是葡萄胎,越是高龄女性怀孕生葡萄胎的风险越高,而且这种葡萄胎容易恶变成侵蚀性葡萄胎继而发生全身转移。

13、“生孩子”的关键:提前做好锻炼,防止产力不够;坚定信心,相信自己能够顺产。(还是好怕ㅎ‸ㅎ)

生孩子的三大要素:产力、产道、胎儿。胎儿先天禀实,有很好的贮备和耐受,个头不大也不小,产道宽裕或者起码够用,子宫有张有弛并且张弛有道,以上这些共同促成一场平顺的分娩。
这是一个正反馈,越有信心自己生的,顺产的可能性越大,越是胆子小,怕疼,天天念叨着不行就剖腹产的,越是可能发生难产。在生孩子这件事上,孕妇的信念是绝对起作用的。

关于医者的修养和感悟:

1、尽人事,听天命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要“与天斗,其乐无穷”,而是要“尽人事,听天命”

2、“累”也不是说喊就喊的。

喊累除了给自己打上‘心浮气躁’或者‘能力不足’的标签之外,百无一用。

3、一直觉得,医院是社会上最能看穿人性的地方。

越是这种计较钱的人,家里头越是过得不怎么好的,家不和万事不兴,越过不好就越挣不到大钱,反过来就越计较小钱,整个就是穷生奸计,恶性循环。

4、“医者”的思考

医生的世故和厚黑一旦用在病人身上,将产生根源性的悲剧。
医生首先是普通人,之后才是医生,再其后才可能是圣人。
一个时代医疗的后退,哪怕是停滞不前,受害的终端都将是我们的病人,甚至包括我们自己。等我们医生自己生病的一天,也没有医生愿意为我们担当风险、荣辱与共。
我就胸无大志,将来也不想成名成家成院士,但我是个好大夫,也立志做一个越来越好的大夫。至爱亲朋是我把每件小事做好的最大动力。我追求清新的思路、善良的心地,还有宁静的心灵,为人生快乐、身心自由、养家糊口的同时献身于让自己心灵满足的工作。
我不再自认优秀,抛掉曾经仅有的优越感,把自己打到谷底,低进尘埃,也不管是不是欢喜,并且,不指望能开出一朵奇异的花来。

5、“病人”的素养

带着宽容和接纳的态度去听取医生的建议,并不意味着您就被医生绑架了,决定权永远在您手上。先听,再提问,先听清楚,再有目的地提问。学会倾听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和艺术,各行各业都是要秉承这一信条的。

真是一本干货满满的书,强烈推荐~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