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_900字

(2019-08-14 08:39:07) 读后感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900字

马尔克斯的作品互相映照。

对于喜欢寻求“同步”的我来说,互文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于是,我感到欣喜:可以在《百年孤独》里寻找《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和《恶时辰》的影子。

在读这本《霍乱时期的爱情》时,我也很习惯地寻找镜像。

第一个就是那个安提戈涅式的故事——虽然马尔克斯曾说是巧合——《枯枝败叶》。大抵上就是一个排除万难为不便善终的人收尸的故事。而根据马尔克斯的非小说作品《活着为了讲述》,可以看到整个故事最原本的样子就是一个比利时人自杀之后,按照天主教还是什么教义的规定不适合某种平常的丧葬,而主人公排除万难安葬了友人。

第二个大概就是《活着为了讲述》里讲述的马尔克斯父母写信私奔的故事。据马尔克斯所言,这个故事他听来各种版本都有,爹说爹有理,娘说娘有理。所以在《霍》这里化用了父母的故事某些细节,平白地添加了很多实感。当然,我也不会简单地说,这就是马尔克斯父母的故事,因为其实期间贯穿的气氛和情绪,全然不同。我不相信听故事的马尔克斯能听出长辈们没有说出来的心理活动。同理,我也很怀疑马尔克斯他爹对记者说的那番话其实是客套客套。

将近六十年后,我为第五本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搜集素材时,有没有专门的行话术语。他不假思索,脱口而出:enclavijar。词典上有这个词,但没有这层含义。不过问题迎刃而解:电报所之间的联系本来就靠电报机操作盘上的摆针(clavija)。我没告诉爸爸为什么问这个词。可是爸爸在去世前不久接受了一次媒体采访,记者问他想没想过写小说。他说想过,当在我问他enclavijar这个词后,就不想了,因为他意识到他想写的就是我在写的那本。                                              ——《活着为了讲述》P49

儿子再怎么知心也不可能写出父亲所想写的书啊。我能想到的解释即:文学描写都是事后分析。父亲没写出来的故事,因为儿子写出来了,他还能说什么呢。

毕竟,并不是人人都是自恋的杜拉斯,一个故事翻来覆去写好几个版本。

第三个映照大概就是《苦妓回忆录》,照高晓松的译法就是《昔年种柳》,具体和《霍》怎么相互辉映,我不想多说。

当然还可能有很多映照我没看出来,毕竟马老的书我还有一部分没看过。先酱紫。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