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道德经(白话全译)》读后感_2100字

(2019-09-27 09:35:21) 读后感

《道德经(白话全译)》读后感2100字

207.“道可道,非常道”——说说打开《道德经》之门的4把钥匙

今天我们聊聊《道德经》里开篇的“道可道,非常道”。

这六个字意思是说:道是可以阐述表达的,但这并不等同于永恒存在的大道。

“道”这个话题看上去很大,但我们今天聊的并非老子的“道”、“常道”,我们聊的是“可道”的“道”,也就是《道德经》的表达方式和研习方法问题。

对于《道德经》这样一部特别的经典,我们确实需要一套特别的方法论。

实际上,老子在一开篇就已经把读透《道德经》的“钥匙”交给了我们。

其钥匙一共有4把,代表着4个维度。

  • 第一把钥匙,是文字的维度。

即利用我们的感官认知、语言逻辑去熟悉老子的话语,这是个基本功,除了老子本人,所有人都是从这一维度开始的。

但我们要知道,文字是有很大局限性的。“道可道,非常道”,其实已经指出了这个局限。

另外一些高深的思想体系也对文字的局限性极为警惕,比如“佛曰:不可说,不可说”,比如柏拉图认为:“借助文字,人们可无须教练就吞下很多知识,似乎无所不知,实际上却一无所知。”

仅仅从文本的意义、逻辑来理解《道德经》,这是第一维度,是一种较低层次的线性思维。

那些喜欢“抠字眼”,把《道德经》版本差异看得比天还大,或者非把这六个字断成“道可,道非,常道”而又不能自圆其说的人,其实都停留在第一维度。

  • 第二把钥匙,是泛知识的维度。

我们可以用自然科学,特别是量子物理学的一些内容,来和《道德经》里的“天道”相互印证,比如有部三集纪录片叫《史蒂芬·霍金论天道》,这部片对于我们理解《道德经》的意义,可能比聆听任何专家教授坐而论道都要来得大。

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来与《道德经》里的“人道”进行印证。所谓“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从“道”的角度说,人类历史中的兴衰存亡,就是一个“循道——背道——再循道”的周而复始的过程。

这就是第二个维度,以《道德经》为中心,哲学、科学、人类史交织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平面图。

  • 第三把钥匙,是你的生活的维度。

《道德经》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每个人读它,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在一千个人的心中,就有一千部《道德经》。

学《道德经》,要把它融入你的日常生活之中,要让《道德经》化为你的血肉,你的思维方式,你的生活方式。

这个世界上,真正读透《道德经》的少数人,大多是在这个维度,比如庄子。他们不再从语言文字、逻辑或知识的维度,来企图从智力上理解《道德经》,它们把《道德经》带到了自己的世界,让《道德经》变得立体了、鲜活了。

  • 第四把钥匙,未知世界的维度。

当然,研习《道德经》还有更高的境界。有位著名文化学者曾在节目中宣称:老子其实已经理解了“四维空间”。但遗憾的是,他并没有提出可信的证据,或者说他本人确实体验到了四维空间,并与《道德经》相关联,所以这还只是一个假想,但我相信世界上一定有人做到了:继老子之后,在一个更高维度的层次上,真正理解了《道德经》。

再说说,“道可道,非常道”,道是高维度的,你把它解读出来就落下乘了。道是全面的,你把它讲出来就片面了。为什么?因为名可名,非常名。名,就是语言,语言是有局限的,你用语言来讲这个高大的、全面的道,你讲出来不就低层次、片面了嘛。难道不是吗?

我们的语言不足以表达我的思想和情感。“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这是唐朝刘禹锡写的两句诗。

不能用语言解读道,用什么呢?用形象。我们喜欢用一个形象来形容一个新事物,让大家自己来好好领悟。咱们文化的最高的目标不就是悟道嘛?!

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来悟。”所以说咱们文化最高的目标是“悟道”。

关于老子的道有两层含义:一层叫天道;另外一个就是人道,也就是他讲这个道落实到我们人类的现实生活中。

不管什么事,我们中国人都叫做走在什么道上,后边的事都不用说了,因为只要一说走在什么道上,那么面临的问题要解决的问题,一下子都浮现出来了。我们走在道上,第一个面临的问题,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没人否认——方向和目标。

你看中国人用的这个道多妙,一开始先把导向告诉你,你现在得要走在正确的路上,你那个知识才能够起正面的作用。所以这是我们说的走在道上第一个重要的事情,面临的要解决的问题——方向和目标。

我们中国人一直都认为讲道是在讲一种境界。错!在讲境界之前,先要抓住这两个字,咬定这两个字——规则。在规则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去谈境界。

所以我们走在道上,第二个面临的要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概括为四个字,规则、境界。这也是《道德经》里给我们要讲的内容——规则、境界。

只要是道就有边界,道外边往往就是深沟,就是深渊,就是歧路。

我们现在把这个边界叫什么?叫“红线”和“底线”。所以就有了红线思维和底线思维,要办好事情,你得了解红线和底线,你不要去触碰它,你才能确保无忧。所以我们走在道上。第三个面临的问题就是红线和底线

老子讲的这个道,落实到现实中包含的内容就有了——方向、目标、规则、境界、边界、底线。你说,这是不是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至于日常工作、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字——道。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