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春秋(全3册)》读后感_2600字
(2019-08-14 18:02:27) 读后感 -
《家春秋(全3册)》读后感2600字
《人生随录――我的老家》
(二)、
我虽然N年没回老家,那年行走在老家的大街小巷,老朋友,原来的同亊,那个热情度也让我倍感温馨,我的头点得像个小鸡吃食似的。
“哎呀呀...…哪阵风给你老兄刮回来呀?
”哟……没想到你还是那样的风采……”
“呀呀……你胖了胖了……还是胖好呀..…你妈妈还好吗?你爸在世,他那个台上每每脱稿讲话的逻辑性真的很强,没人不服他的。即便他非党员,但是,在今天的共产党队伍中,他那个高风亮节的作风,难得一求,也很难有他那一身正气……还好,他一直不入党的好!”
“哈哈……我说我不会看错你吧。听说现在你搞大了,否则,你也不会才想起回老家的”。
“哦哟哟,国家领导人我还经常看到,见你却很难哦……”
“十天前,我在路上还看到你的女儿,简直就是一个小周迅,个头比小周迅高,比小周讯漂亮多了,和你一模子脱下来……但是,还没有当年她的妈妈漂亮”
“岁月不留人呀,你现在是怎么说的?”
“呀……不管如何,今晚我来安排,大家多年没聚了,我再给原来和你一个办公室的王军叫上(花名),他现在做上局长了。就我们三人好好开怀畅饮一下……”
多么亲切,又是多么的亲近,还是家乡好啊!水好!人更好!
老家的变化,老家的飞跃,我想一定是招商引资和人人爱家乡的结果。
全国上上下下都在大搞招商引资,企业都改制了。公有制都化为股份制,私有制。
一个地方的发展,一个地方的繁荣,完全反映了一个地方当权者的政绩。他们往往通过招商引资方式来谋求地方发展与繁荣。干了几年,搞了一些政绩,给地方“造福造利”,也就调至另一城市提升一级。各地招商引资任务都很大。
据说,某一大局和某乡镇党委的一把手,因招商任务未完成,被新上任的市委书记责令那个镇的党委书记“下岗”亲自外出招商引资,完成任务再回单位拿工资以及报销活动经费,再回复官职。
一个地方首脑调走,新一任的领导上任,一些市民往往都会议论前任领导的政绩。连我那个还正在上学的女儿都在悄悄的告诉我:爸,新任书记上来,已挖出8个蛀虫,都是几个大局的一二把手,(卫生局,教育局,建设局)
中国的历史,在我20几岁,也就是全国上下都在搞“三大讲”运动中,我就在一首打油诗里这样的写道,也算是我一个总结吧:“国史该何讲,四字即可明。‘颠.来.倒.去’也,诸者受其害。俯仰怀平生,泪聚驶小舟。.....” 而今,回头再看看今天的历史,又该怎样写呢?
老家的发展,老家的繁荣,一个贫富极差的缩影。一张张五官齐全的面孔上,却让我有着不同的感触。有的脸上刻满岁月的痕迹,时间的苍桑;有的脸上显示着财运飞达,有的脸上浮现出官运亨通。
当年,我离开老家的他,还是一个瘦小的办事员,一晃他大腹便便成了副处级;走时,他在某个企业是中层干部,还带着一个啤酒肚子,由于改制,企业卖给了个人,现在的他,摆地摊在叫卖了。他的腰间再系上一根线,应该可以放风筝了;走时,他在企业里还是一名正当红的全国劳模标兵,现在的他穿梭于大街小巷,当上了人力车夫;走时,他一家六口还拥挤在那十来平方的小平房里,而今,他满面生辉,买上了四套百余平方的套间,两套出租;也有当年不满足那公务员的几个死工资,下海大浪淘沙,而今功成名就了。
哈哈,那张三、李四、王二麻的酒店依然还是和我走的那年一样的那么的红火。
听说,到了晚上,一个个五颜六色的蒙古包一个挨着一个,乃然坐无虚席,从“蒙古包”里发出的一阵阵的划卷声响彻夜空……你不要小看那个烤羊肉串,一年可挣上个20几万。也就是说,这年头,只要你低下你那个“尊严”,放下你那个身价,什么都能改变你原有的生活,最起码比你原有的死工资能养家糊口。
当年,企业、地方再穷,那些排挡、饭店、酒店桑拿,依然的那样火爆旺盛。今天,老家保持原有的那个“传统文化”,唯一的那就是这个“人气”。
天,依然在下着小雨。人气丝毫未减。你瞧,那桥上跪着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健康的身体在告诉路人她原本应该有着最美好的童年,现在却低着头,脖子上悬挂着一个写着“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我是一名小学生,因不幸家里一把火……为了求学……”这样一张60公分左右的纸牌。
然而,这个社会,这个时代,似乎还是好人多啊。只见一个两个闪闪发光的硬币相续的从她的身边,从她的视线上方抛在属于她的一席地盘上……抛了硬币的那一个个的背影,一切都正常的交头接耳,谈笑风生的她们,给我的感觉,那正是表现了王子体恤民情,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那位跪在雨地里的她,虽然低着头,但我的感觉,她在凝视着雨水淋在她那一方地盘上的倒影中所折射出的路人一举一动,她是在以她幼小的心灵在感受这个世界……
你再瞧,那儿一个50来岁,瘦瘦的,肤色和发型尤如“毛里求斯”的男人,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天气,他光着一条腿,另一只小腿不知是和那大腿绑在一起,还是真的没有小腿,反正他的下身穿着肥肥大大的破棉裤,也看不出那条腿的真假,只见他睡在一个带着四个小滚轮的木板上,仰身高举着一只专提供路人给予他的一点恩赐的不锈钢的面盆。
就在不远处,还围着很多人在观赏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孩,口吞一根20来公分长,直径似乎在0.6MM的钢筋,表演完毕的小男孩满面胜利者的笑容,周围的人群发出阵阵喝彩,一元,二元光亮光亮的硬币抛向他的脚下……我不知道,新中国眼前的一切,算不算鲁迅笔下的那个“看客”?
时代在发展,时代在飞跃。贫富极差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标志?还是人类历史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似乎感觉到在当今,在新中国,在改革开放的特色社会主义,李白那句:“株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应该是荡然无存了吧。
今史该何讲?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也。就看你能否学上“自救”了。也许,发扬人帮人,人助人的纯朴民风,还能共创美好世界。
我说,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社会学家说家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婚姻学家说家是风雨相依的两人世界。究竟什么是家呢,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不值得思考的问题。那么老家呢?
老家,即::故乡、故里、梓乡、桑梓、乡里。
在外过新年,淡薄如水无滋味;
在故乡过就新年,情浓熏醉游子心;
虽说,天涯海角哪儿都是新年过,回老家过新年才是四处漂泊游子最终的归宿。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