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简读中国史:世界史坐标下的中国》读后感_1200字

(2019-10-31 10:37:14) 读后感

《简读中国史:世界史坐标下的中国》读后感1200字

我之前读过一些历史书,从春秋到满清,都知道些。可是回想起来,我一直只是近观,我知道可能每一个历史事件,却没有站远了看,看看这些历史事件到底意味着什么,就像背完了圆周率,却不知道怎么用一样。
这本书让我们有机会站在5000年的长卷中,归纳出一些规律,更把中国的历史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历史放在一起,更能发现中国的特点,好的坏的都有。我觉得认识事物最重要的是知道它和别的有什么不同,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中国的与众不同处,这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中国历史简单描述是:尧舜禹夏商周是封建社会贵族社会,秦汉通过商鞅变法变成大一统的帝国,之后的2000年只是不停打补丁,直到遇到“3000年之未有变局”。
中国的主要特点是:
* 祖先崇拜。这主要是农耕文明的模式说决定的,因为在农耕社会中,大部分的生产知识存在在经验中,因此老人显得格外重要;而欧洲的希腊文明属于海上文明,大多需要力气,因此反而自己的能力格外重要。
* 大一统。秦统一了度量衡,马路,文字等,这为以后分裂后再统一奠定了基础。不向罗马帝国,因为没有统一各种社会基础,分了就分了。
* 一元化。秦之所以胜出六国,就是因为它的法家变革彻底,消灭了贵族,国家能够打破封建一查到底地去调动下层的每一个人,使得最大范围内的民为国用。秦后的统治者也看到了这个好处,因此基本继承秦的法家思想(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其实是外儒内法),最终形成了皇权独大的局面。
* 寡人统治。因为皇权独大,因为皇帝的好处太大,所以人人都想当皇帝,所谓:皇侯将相,宁有种乎?反过来,皇帝就会把所有的人当成对手,一一防范,但是各种势力纷繁复杂,比如:皇族、皇后、外戚、太监、权臣、敌国等等。往往当朝吸取了前朝的教训,却忽视了另一个bug,所谓按下葫芦浮起瓢。比如:秦亡在无太子,于是刘邦早立太子,不料吕后篡权。唐亡在藩镇割据,于是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不料被金欺负。正因为有这么多的纠结,皇帝和地方的关系不能处理好,大大限制帝国的发展。
* 中国是农民起义最多的国家。这是法家做的孽。法家的统治导致动员社会的能力太强,人民太容易承受过大的负担,导致起义成本太低。
* 中国的顶峰是宋朝,那个时候商业发达,可以元朝的介入,导致后面的王朝都是效仿元朝。
* 中国式帝国的最后终点就是“饥饿的盛世”。一元化和寡人的作用下,统治者最好的办法是穷民,分散个体(减少行政单位控制的面积,地方分权),降低人民地区的流动性(职业继承),增加底层提拔的比例从而限制精英阶层的固化。最终就是一片贫穷,但适合管理。
中国的大格局秦已经确定,中国虽然一直能保持大统一,人民付出的代价太大,统治阶级在当时落后的技术限制面前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现在的中国依然是大一统的,希望继续保持大一统的优势,并在各种新技术的引领下,客服各种大一统的问题。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