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场哪里来》读后感_1200字
(2019-10-13 23:59:12) 读后感 -
《气场哪里来》读后感1200字
李筱懿这几年很火。按艾·里斯、杰克·特劳特的《定位》的观点来看,她是一个极其聪明的、对自己的文字功底和市场定位都很精准的女子:科班出身、媒体市场里摸爬滚打、灵敏的嗅觉、勤奋的态度……瞄准女王、熟女、淑女、森女等不同都市女性阶层在工作中日渐强势独立、情感上却依旧惶惑焦虑、亦对自己亟待进一步提高充满了渴望的需求,她摈弃小文青的小情小调,摈弃田朴珺式的“一览众人小”,李筱懿所站的位置比你我略高,似乎踮踮脚就够得着,于是一年一本畅销书,推出一系列不算深刻但也耳目清新、不算悲悯却也还推心置腹、易于理解并操作的畅销书,用许多短小精悍的小故事,为一众女性开出几剂心法药方。
如何让鸡汤熬得与众不同?鸡肯定还是那只鸡,女人再复杂,也是有类型可分的,事儿也复杂不到哪里去,就如十九世纪戏剧家乔治·普罗蒂提出的“36种戏剧模式”在今天仍然可以套用在各种电影和文学作品上无出其右,乐嘉的FPA性格色彩不也把形形色色的人只纳入四个颜色框框里?新世纪的女性除了自立、自信、自尊、自爱、自强之外,似乎也想不出更多的更狠的招数了。但是加入二十四史中寥若晨星的古代女性的生平轶事(要捞她们也不难的,陈东原先生的《中国妇女生活史》中就有24史女性一览表)、或者加入民国那些耳熟能详的近现代女性的悲欢离合(李筱懿另一本畅销书《灵魂有香气的女子》),有故事便有趣多了。再将女性的气场分为黑色、红色、白色、紫色、蓝色、黄色等类型,揉进九型人格、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等术语,资料收集齐了,基本这书也就成了。
但还是有瑕疵。
其一,论述有矛盾。例如把曹丕的皇后郭女王、辽景宗的皇后萧燕燕分在“红色”气场好生牵强。郭女王以退为进、顾全大局的缜密心思和成熟懂事,萧太后有情有义、杀伐果断的政治才华和深谋远虑,都与“红色气场”中热情开放却也鲁莽强硬的定位表述并不相符。虽然书的最后李女士强调一个人可以拥有不同的气场,但这两位的一生定位选择红色为主,为分类而分类,便有些偏颇。
其二,每个故事的延伸和点评的过渡有些生硬,让人觉得是把每个女人的故事硬摁进一个理论模板里。故事依着史书翻译编排没有大碍,但是每个故事最后的说理却显出套路的生硬和急促,像是磕了一嘴没完全煮熟的豆子。
但我还是佩服李筱懿勤勉的input,也佩服她精准的output。毕竟,善于阅读的人并不一定是善于总结的,善于总结的人也不一定是善于收集的。于24史和民间传说中捞故事,也是要坐上许久冷板凳的。印象最深的故事竟然是用60万字的弹词写《再生缘》的陈端生,原来戏剧《孟丽君》就由她的天才作品改编而来。可惜天不假年,风流总随雨打风吹去。
市场是热的,但读书人的心、写书人的笔,却总归还是要冷静而清醒的。所以,搬板凳听故事,喝点文字鸡汤心法药方,无咎无碍,挺好,有无效果,各人各得其味吧。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