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幕后产品:打造突破式产品思维(全彩)》读后感_1700字

(2019-08-23 19:38:24) 读后感

《幕后产品:打造突破式产品思维(全彩)》读后感1700字

零、开篇

2019年阅读的第40本书

推荐值:四星

不想当产品的程序员,不是一个好运营。

秉着这样的工作理念,平时,我会特意在微信读书APP中,阅读一些产品、运营相关的书籍。

那你可能就会问,身为技术人员,难道不看自己的技术书吗?

看啊,不过我只看纸质的技术书,家里的技术书已经装满一个大箱子。技术书是有的,至于什么时候看?

恩……等我能早起的时候……

知道《幕后产品》这本书,是因为二爷鉴书在其微信公众号中推荐。

作者王诗沐,前网易云音乐副总裁,网易云音乐这款产品的实际负责人。

二爷说的对,如果书名换成《网易云音乐的产品秘诀》,或者《我是如何将网易云音乐做到XX亿用户的》(这个书名是我想的),或许,这本书能更容易卖出。

我之前是网易云音乐的忠实用户,要说我在互联网上为虚拟物品付费,就是从网易云音乐开始的,当时,我在网易云音乐上买了周杰伦的最新专辑,《周杰伦的床边故事》。

后来,由于自己想听的音乐在网易云音乐上没有了版权,现在已经开始使用QQ音乐。

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作者在做网易云音乐的过程中,做的一些决策,以及这些决策背后的思考过程,很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一个互联网大佬,能立学著书,是我们的幸运。

一、惊喜感

作者在书中提到,如何让网易云音乐的推荐算法更有惊喜感?

我们小组就有同事负责推荐相关的工作,从日常的项目开发中,大家强调的一直是准确率,即如何使推荐的内容尽量符合用户的过往行为。

当我看到「惊喜感」时,着实让我惊喜到。

就像当年,所有手机厂商都在极力满足用户打电话、发短信的需求,只有乔布斯造出iPhone,引领用户的需求。

当然,惊喜是惊喜,但并不能说惊喜感就一定比准确率更能获取商业成功,或者说哪种更高级。

准确率的极致是今日头条的成功,惊喜感的极致是苹果的成功,他们只是从不同角度解读读者的需求罢了。

但,我更喜欢惊喜感。

二、用户反馈

在我们项目组,有专门的运营同事每周汇总用户反馈,再发邮件给所有项目组成员。一些新的功能,就是为了解决用户反馈的问题。

但作者也强调,如果依据用户需求的反馈次数来实现某个功能,那还要产品经理干嘛?(这话我加的)

这是产品经理偷懒的借口。(这话也我加的)

依照用户的反馈数量来开发产品,最终做出的产品一定和市场上的产品雷同。(这话还是我加的)

依据用户反馈开发,看似合情合理,其实是在抹杀创新(这话是作者说的)。

让我们来看一个实例(恩,这里很像作者的行为风格)。

前面提到的用户反馈邮件中,有不少用户反馈自己书架上的书排序混乱,总是找不到自己想看的书。

这是因为产品在设计书架上的书籍排序算法时,综合了用户的阅读时间和书籍的更新时间。当用户阅读某本书时,该书籍会排在前面;当书籍更新时,该书籍也会被排在前面。

为了解决用户反馈的这个问题,产品给出的新方案是,提供一个设置,用户自主选择是按阅读排序,还是按更新排序。

私以为,这不是一种好的解决方案,这是懒政的变现。

用户觉得书架排序混乱,是因为自己最近看的书籍被莫名排在了后面,与他的预期不符。

所以,我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是默认提供按用户的阅读时间排序。至于书籍有更新时,书籍右上角原本就有更新标志,没必要把更新书籍排在前面。

三、沟通

作为产品经理,设计产品是工作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协调设计、开发、运营、测试、上级,很有可能还有老板等不同人员的工作和想法。

每个人对产品都有自己的理解,产品经理如何协调这些不同的意见、看法,是一门很考究人的艺术。

作者提出了很好的解决办法。

「当在某一个层面上无法达成一致时,往前推一个层面,在目标层面或更深的层面上达成一致,然后分析两个层面之间的路径是否一致,目标一致、路径一致就更容易沟通。」

四、最后

作为开发人员,还是能从这本书中学到不少东西。

比如通过这本书,发现自己平时向产品经理反馈产品体验问题,都是一些功能型反馈,以后应该多提一些业务型反馈,提升自己思考的维度。

作为产品设计相关的书籍,没有高深的理论解决,有的是作者在工作中的实践和思考,四星推荐。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