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好好告别》读后感_1200字

(2019-11-01 19:07:33) 读后感

《好好告别》读后感1200字

看这本书的契机是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但是近几年开始慢慢关注衰老和死亡。死亡这个话题在生活中总是被刻意规避。印象中小的时候,有一次外婆问我:如果我去世了你会想我吗。我哇地一声就哭出来了。接着便是妈妈和外婆一个劲地安慰我“别哭别哭,外婆不会死的”
虽然现在一想,还是很难接受亲人离开自己的事实。但如果从小就接受“人总是要离开的”这样的概念,大概会更加懂得珍惜吧。也不会总在夜深人静一个人的时候,默默地想“如果那时候我怎么怎么样了就好了”
整本书的基调还是很欢乐的,并没有让我觉得死亡以及处理尸体是一件多么“不可触碰”的事情。关于尸体和处理尸体的描述有时候虽然有些一言难尽,但是又是那种心酸但又好笑的微妙情绪。有些部分我还是忍不住落泪了的,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婴儿的那一段吧。但是随着作者往下写,又觉得好无奈。有时候我们真的连多悲伤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关于处理尸体的“趣事”也真的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比如“胖子真的比较臭”,还有火葬并不能把所有的部分烧干净。以及关于下班之后身上都是“人油”或者“人的骨灰粉尘”…其实有点难以想象。
作者用一种很自然而然的幽默,甚至让我觉得这一切是“本就应该”这么发生的。书里记录了一些死者的尸体,是怎么被处理的。也描述了某些地方奇特的处理尸体的方式。
然而假装死亡不存在,掩饰这个世界无时无刻都有人在死亡的事实才是现代文明的主流处理方式。大量影视作品给我们的暗示就是“尸体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或许只是我自己错误地接收到这样的讯息)然而这本书很直接地告诉你“没有,尸体并不会动,不会变成僵尸,也没有办法伤害你”。对哦,难道我们自己不知道吗?那我们在怕什么呢?
同时整个社会都在“抗衰老”,好像年华老去,变得老了不好看了就真的会怎么样?尸体也是。大家都在想着怎么给尸体“防腐”,保持它们最好看的样子。可是有没有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包括书里提到一些之前无法想象的尸体处理方式。这些和我们好像不太一样的人类,他们的文化,他们的行为背后蕴藏的东西,我觉得很多点都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
“即使接受死亡,你也会因所爱之人的离世而备受打击,但它会帮助你专注于内心的悲伤,而不是考虑“人为什么会死?”“为什么这件事发生在我身上?”等加重心理负担的问题。死亡不仅发生在你身上,也会发生在我们所有人身上。”
“我没法选择肉体死亡的方式,但我可以选择死亡的心态。不管我享年28岁还是93岁,我都要心满意足地死去,然后坠入虚无,让我的原子化作笼罩树林的浓雾。死亡之寂也好,墓地之寂也罢,都不是惩罚,而是对美好生活的回报。”
我真的觉得,只有了解死亡,我们才能更加了解自己,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人生的本质。正是因为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会死亡,我们才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现在正在活着。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