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有效阅读》读后感_1700字
(2019-09-09 18:06:53) 读后感 -
《如何有效阅读》读后感1700字
201907~如何有效阅读~笔记
01 书籍概要
阅读有哪些好处?
结合日本现状,剖析进入成熟社会后,个人为何要构属于自己的幸福论以及如何构建?那就是读书。
其次,作者论述了如何才能让自己快速成长,成为有竞争力的人才,认为只有阅读才能实现。
“如何”阅读?
加引号,是因自己觉得标题不够贴切。受观念以及阅历限制,认为所谓“如何”,除了指导理念外,也应该有具体方法。本书更多的是侧重于阅读理念,而非具体阅读方法。
02 多次阅读参考
本书,所谓“如何阅读”,绝大多数都是阅读理念,阅读策略,没有具体的阅读方法和技巧。通过阅读本书,可以比对自己旧有的的阅读观念,吸收新颖有价值的阅读理念,升华阅读观; 然而想通过具体阅读技巧来获取有效阅读能力,不太适合。
03 升华阅读观
一个人如果想要实现行为的改变,先改变支配行为的内在的思想观念。只有观念改变,才有可能改变行为。本书恰恰是在观念层面,分享了诸多有效阅读的宝贵经验。
作者给出的有些读书观点,很有价值,是自己之前读书时不曾注意的,应该细细品味,听之教诲,升华阅读观,将这些阅读理念融入以后的阅读。
- 如何阅读~获得想象力
读书这一行为,绝非是为了获得信息所进行的,而是为了知道能从自己脑子里提取出多少知识而进行的行为。重要的是提取的过程,通过提取加深理解和记忆,提取的方式有: 向他人讲述;写作输出;看过一小节之后,努力尝试回忆,并进行复述;让脑袋回忆起视觉的影像,或是与自己过去的体验对比进行思考。
为什么知识的输出是重要的呢?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你在读书后产生“能够把书本的内容和自己的想法结合在一起”的成功体验。
关于写作输出,开始试着将自己的拙见写出来。一开始只不过是两三行的笔记,不久之后开始能写出1000字左右的杂文了。- 阅读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杨绛说,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而我的问题,在于,和看相比较,想的太少。思索不能停止,每天给自己设定3~5个主题进行回忆和思考,每天晚上反思自己的行为并思考改进,每天早上规划安排当天事物。
- 如何阅读~提高模拟演练能力
要养成时刻对未来的事情进行预测之后再行动的习惯。时刻想着“如果发生了这件事,接下来会怎样呢”“如果他可能会让我那样做,我是不是把这件事提前做了更好呢”之类的事情,养成一边预想未来一边采取行动的习惯。也就是说,要对未来进行预测后再采取行动。
- 如何阅读~提高角色扮演能力
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想象他人的思维或想法。通过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进行角色扮演,思考“如果是政治家的话会如何思考”“如果是企业的经营者会如何应对”“消费者的需求是什么”等问题,这样可以使我们养成多样且灵活的思考习惯。
通过读书获得某些事件或是历史重要人物的想法和观点的体验,是最适合磨炼角色扮演能力的教科书。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对当时作者所处环境的状况和周围的人们的情感进行虚拟体验。
一个人一生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这样有限的时间内,我们可以通过读书来虚拟体验各种各样的人生。- 如何阅读~提高复眼思考能力
复眼思考,即批判性思维,指的是不以简单的识别模式来分析事物,而是从多角度对事物进行观察的思考方式。
我们在报纸上和电视上看到的东西都有可能是某人出于某种目的所编纂出来的信息。所以,尽可能地接触到更多的思考方式,拥有属于自己的观点是很重要的。
因为一个意见一定会有与之相对的反论出现,所以应该对其进行反复咀嚼并在此过程中让自己的想法更加完善(进化)。- 锻炼信息综合能力
旅行时的日程安排、住宿、交通等所有事项都必须由自己一手包办。通过体验由未知和某种程度上的极限状况所造成的“意料不到的邂逅”,可以磨炼我们随机应变的能力。
给自己设定一些实践主题,通过自己策划,实践,来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扩展视野
如果你想结合他人的知识获得新的观点,看一些自己不太了解的领域或是作者的书籍是很有用的。
没有出口(目的或目标)的阅读行为很容易让人失去读书的意义。设定目标或者学完后,创造应用场景。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