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书读完了(谷臻小简·AI导读版)》读后感_1000字

(2019-09-30 07:50:14) 读后感

《书读完了(谷臻小简·AI导读版)》读后感1000字

这本是缩略的导读版。本书作者“金克木,字止默,笔名辛竹,中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梵学研究、印度文化研究家,与季羡林、陈玉龙并称“北大三支笔”,和季羡林、张中行、邓广铭一起被称为‘未名四老’。”(摘自网络)

书摘:

我觉得怎样对付这无穷无尽的书籍是个大问题。
读书应当是乐事而不是苦事。求学不应当总是补课和应考。
有些不依附其他而为其他所依附的书应当是少不了的必读书或则说必备的知识基础。
说中国和外国的思想对立不是确切的说法。说有两种思想的对立,在中国和外国的表现不同,主从不同,比较合乎实际。
佛法六经和儒、道六经相比,差别显然。佛法的个人性明显,倾向于分散。儒、道这方面则政治性极强,倾向于全体,集中。
现在重复翻印古书之风大盛。这并不能证明阅读古书的人多了。标点和翻译也未必能有多大帮助。还是讲解谈论有点趣味。有些不是名篇,但文章生动,有意思。
历代贤豪的解说都挂原书牌号发挥自己当时当世的思想意见。对原来文本说,都“伪”。对解说者的时世说,都“真”。
中国古时说“经济”是指政治,是“经国济民”。“货殖”指经商,只是现在所说的经济的一部分。现在的“经济”这个词是输出到日本又返销回来的新词,意义变了。
我们中国人最喜欢讲道理。不论识字不识字,读书不读书,大家都知道凡事要讲道理,也就是讲理。是吵架和打架的序言。
古人、外国人的习惯思路和表达方式和我们现在的有同有不同。
说的话明白,懂的人懂,是同行,不用破译。不懂的,破译出来也还是不懂。还有的是将说不出来的用种种方式和符号语言表达出来。宗教、艺术、文学中很多这样的情况。
佛教理论的复杂化和大发展的一个原因在于内部的非宗教道理和宗教信仰的矛盾。宗教是以信仰和崇拜为思想主体的。
古人有个说法叫“读书得间”,大概是说读出字里行间的微言大义,于无字处看出字来。
从我的微薄经验说,看天象,知宇宙,有助于开拓心胸。这对于观察历史和人生直到读文学作品,想哲学问题,都有帮助。
一本书,作为对别人有无教育意义的书和作为对我是否有用的书是不同的。
记忆有时真是可恶的东西,需要时不来,不需要时偏会来。
物比人、比书都难读,它不会说话;不过它很可靠,假古董也是真东西。
重形象是中国人思想的一种习惯倾向,是心理结构或模式中的一个特点。
不说的话往往比说出的话更重要。演员的本领常在潜台词上。
“读书无用”实指书生无用,文人无用。此论也是由来已久矣。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