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_1400字

(2019-10-18 05:10:56) 读后感
  • 《人类群星闪耀时》_精选读后感_2100字
  • 《人类群星闪耀时》_精选读后感_600字
  •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书笔记1000字(3)篇
  •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_1300字
  •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_1000字
  •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1400字

    每个人的人生都面临许多选择,而这些选择,不仅影响他自己,也影响周围人的命运,甚至是整个人类的历史。

    茨威格就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一书中举了十四个这样的让我边读边翻阅相关资料回顾历史的例子:

    他让我们的目光离开西班牙殖民者中的边疆总督与伊达尔戈骑士去关注那个逃亡的巴尔沃亚;

    通过乌尔班大炮与铁锁横江的存在,审视默罕默德二世的野心;

    一边哼着《哈利路亚》,一边见证  亨德尔的“复活”,了解阉伶艺术的衰落与清唱剧的兴起;

    再次翻阅拿破仑的生平与故事,重温法国大革命的历史;

    一边探问歌德老年生活的蛛丝马迹,一边追查苏特尔故事的真相与本来面目;

    循着茨威格的独特视角,我们忍不住再探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托尔斯泰的生平传记,尝试了解两位作家的意图所在;

    带着对列宁的崇敬,重温十月革命;

    去了解西塞罗与威尔逊身上的共和民主制与和平主义气质;

    更没想到的是,我会跟随茨威格去查找大西洋电缆铺设的前因后果,去研究人类的北极与南极征服史。

    虽然这些历史故事,会因为茨威格是一个小说家而带有作者本人的主观意愿,但依然不妨碍我们关注这些历史的关键性时刻和关键人物。


    附:(第一章读后感)

    华袍下令人恶心的虱子

    文/张健

    本书作者茨威格攫取的第1个历史瞬间:

    “1513年,西班牙探险家巴尔沃亚,首次发现太平洋。”

    作者称巴尔沃亚为“不朽的逃亡者”。

    书中的第1章导读部分提到:

    “巴斯科·努涅斯·德·巴尔沃亚,生于1475年(明成化十一年),卒于1519年(明正德十四年),西班牙征服者、冒险家与地理发现者。他是第一个从美洲大陆眺望太平洋的欧洲人。太平洋被发现的意义,或者准确地说,太平洋被欧洲人发现的意义并不逊于美洲被发现。”

    本章结束前,写完巴尔沃亚被砍头的情节,茨威格颇为遗憾地作结:

    “只见刽子手的刀斧一闪,滚落在地上的头颅在一秒钟之内就这样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这是人类的第一双眼睛,它们曾同时看到过环抱我们地球的两个大洋。”

    看到此处,我忍不住笑了。凭什么巴尔沃亚的那双眼成了人类同时看到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的“第一双眼睛”?茨威格的书中明明这样写道:

    “那几个印第安向导说,从峰顶上就能眺望到两个海洋——大西洋和当时尚不为人所知也尚未命名的太平洋。”

    其实真正第一眼眺望未知大洋的人是印第安人,然而只是因为他们的文明相对落后,他们的眼睛就被排除在人类眼睛之外!于是发现太平洋的“丰功伟绩”也成了作为美洲大陆征服者的西班牙人!于是巴尔沃亚便也被作者冠以“不朽”、“伟大”等这样的形容词。

    通读全章后,读者不难发现,巴尔沃亚登顶远眺“发现”太平路途中沒有停止过对沿途印第安村落的血腥屠杀。

    同样,史书上哥伦布是以“勇敢的探险家”的形象出现的,茨威格也称“狂热的哥伦布拥有天才的想象力”,我们又该如何评判他的“天才的想象力”给美洲人民带来的苦难呢???

    读完本书第一章我只想套用一句张爱玲的名言:在“伟大”、“不朽”的华丽袍子之下,全是令人恶心的为争夺黃金、残忍屠杀当地印第安人的虱子。

    历史有可能公正吗?不能!因为历史是胜利者写的!

    曾几何时,香港回归之前,整个香港所用的中子历史教材都是牛津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提到鸦片战争原因都是:中国闭关锁国不开放市场,还烧掉英国商人的鸦片。忽略英国商人走私毒品是罪恶行径。

    所以,弱者只能被欺,落后只能等着挨打,公平和公正只能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之上。


    2019/08/08

  • 《人类群星闪耀时》_精选读后感_2100字
  • 《人类群星闪耀时》_精选读后感_600字
  •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书笔记1000字(3)篇
  •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_1300字
  •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_1000字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