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债务危机》读后感_1300字
(2019-08-07 21:43:40) 读后感 -
《债务危机》读后感1300字
托尔斯泰曾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如果将这句话推至国家层面或者经济宏观层面,或许可以说“成功的国家都是相似的,失败的国家各有各的失败之处,采取的政策组合拳不尽相同”。
无论个人债务还是国家债务都可以辩证着来看,合理利用债务抓住发展机会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我们没法忽略债务危机的风险,当债务和偿债成本的增速高于偿债所需收入的增速,最后不得不通过一系列的策略组合来缓解危机。
本书主要分为两个组成部分:债务周期(通缩性债务周期和通胀性债务周期)的深入分析和世界主要国家的债务危机分析案例。作者Dalio表示大型债务危机都可以分为周期早期、泡沫阶段、触顶、萧条、去杠杆以及正常化。债务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很有意思,如果应对得当,那么可以推迟危机的爆发,但是一不小心就可能坠入危机的深渊。
在通缩性债务周期的早期阶段,债务增长被用于支撑那些可使收入快速增长的经济活动,债务负担小,资产负债表较为健康。在泡沫阶段初期,债务增速快于收入增速,从而导致资产回报率和经济增长率加速上升,并且因为收入,净值和资产价值的增加提高了借款人的借款能力。
然而,泡沫最有可能发生在经济周期,国际收支平衡周期或长期债务周期的顶部,此时经济最为脆弱,但人们却自认为富裕程度最高。当泡沫破裂时,形势急转直下,资产价格下跌拉低杠杆投机者的股票和抵押品价值,导致贷款人撤回资金,投机者不得不进行抛售,进一步压低资产价格。
债务危机顶部出现于央行开始收紧货币政策,提升利率,同时资产价格受到大量杠杆式买入和资产价格过高,经济增长率,通胀率上升,产能极限开始承压,虽然央行仍在加息和收紧信贷,但是走势逆转的条件成熟,衰退一触即发。萧条阶段开始后,债务违约和重组势如雪崩,各个利益相关者(尤其杠杆贷款人)受到严重冲击,债务违约和财政紧缩等通缩性因素占主导地位,刺激性通胀因素难以充分抵消通缩性因素的影响。
周期中和谐的去杠杆化在于4种政策措施平衡推进(财政紧缩,印钞止血,债务重组,重新分配财富),如果有足够的刺激可以抵消通缩性去杠杆化力量,使名义经济增长率高于名义利率,但又不会因刺激过度造成通胀加速(避免过度印钞),货币严重贬值,那就可以产生和谐的去杠杆化,央行应该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和信贷支撑,由中央政府参与满足重要实体的资本需求(大规模购买资产,广泛刺激经济),有形的手在此充分发挥其作用,不过经济活力和资本形成的复苏通常需要5-10年才能使实际经济活力达到之前的顶峰。通胀性债务周期和通缩性债务周期的主要区别是发生在萧条阶段之后的阶段,而且本书中通胀性债务周期主要进一步分析了债务危机时对进出口和国际收支平衡点的影响。
在高铁上静心写完了本书的书评,肯定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读完本书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推荐喜欢经济或者金融的朋友读读,虽然本书不像某些畅销书,打着对于个体投资者大有益处的旗号,但是本书的精髓是任何一本畅销书都无法替代的。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