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断舍离》读后感_1900字

(2019-09-20 07:57:56) 读后感

《断舍离》读后感1900字

本书由四个部分组成,从第一部分人之所以无法放手的原因引入第二部分断舍离的工作机制继而阐述断舍离改变人生最终升华到一定高度---断舍离,改变生活,人最终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第一部分解释无法放手原因
1、人类固有的“物质轴”思维:即以该物质是否有用作为去留的标准,而不是以人是否需要为标准来判断。
2、无法放手的三类:逃避现实型、执着过往型、忧虑未来型。3、舍为将此处无用的清理到别处循环二次利用,弃为废弃,断舍离,不是要求人们随意的“弃”,而是把“舍”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舍”即为“出”。
第二部分工作机制
八个技巧
观念上的断舍离
一、认识现状 ---绝大多数人对自己在怎样的物品过剩的环境里生活,其实完全没有概念--打开所有的衣柜、壁橱、抽屉等收纳容器,让平时看不见的东西全在眼前;从三个阶段检查现状:1、收纳空间的物品量合理,没有过度过量,偶尔出现“凌乱”情况;2、收纳空间已满载,甚至出现物品“溢出、过剩”情况;3、东西已经好多年没有整理过,出现了“堆积”情况。
二、停止自我否定--很多女性自定义为“不会整理的废柴女”,简单的把家务整理分成“会收拾”和“不会收拾”,理解成能力问题;男性则简单的理解为“不收拾”,或者外面能力超群备受好评,而自己家里却乱七八糟,这张强烈的反差让人陷入越强烈的自责中。只有摆脱这种自罚性的思维倾向,不再去否定自我,才能实现思维观念上的断舍离。
三、描绘家的具体构想-实际上我们收拾东西是为了健康舒适的居住空间,首先应该做的是明确描绘住所的蓝图:摆放北欧系家装用品或原木家具的简约风格的空间?装饰有东南亚风格的布衣或藤编家具的民族风格的空间?以办公为主的功能性家具的现代流行风格的空间?再通过反复的“放手”杂物,取舍物品,来重新审视自己的家居设想。
杂物上的断舍离
四、拿出杂物,俯瞰
五、扔掉“怎么看都是垃圾、废品”的东西
六、以自我.时间为判断基准,考虑自身与物品的“关联度”,再进行取舍
七、以“必要.合适.愉快”为标准进行取舍
八、收纳在杂物最适化之后进行。
五个收纳指南法:
1.三分法:大分类中分类小分类,根据各自生活习惯分门别类。
2.“7·5·1法”:指的是进行杂物收纳时,对收纳空间的物量进行的大致估测。
根据不同的收纳情况,将杂物总量压缩到收纳空间的“7成”“5成”“1成”,该法则与“1 out 1 in法”统称为“总量限定法”。像衣柜、壁橱、抽屉等关上门就“看不见的收纳空间”所放杂物的量基本上占整体空间的7成。这个比例其实是为了建立物品进出的通道。“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占5成,像带玻璃门的碗筷架或橱柜等关上门依然能“看得见的收纳空间”所放杂物的量基本上占整体空间的5成。
“展示性的收纳空间”占1成,像玄关鞋柜上或橱柜上等水平面上的“展示性的收纳空间”上所放杂物的量基本上占整体空间的1成。
3.“1 out 1 in法”:当我们按照“7·5·1”的原则收纳好喜爱的物品后,假如突然又入手了一件新东西,就需要去掉之前的Top10的末位物品,而补入这个新物品。反复进行这个“1 out 1 in”后,我们会深刻领会到自己收纳的东西越来越喜欢,自身的审美意识和品位在逐渐地提升。
4.“one touch法”:在进行杂物整理收纳时,打开收纳柜的门,取出里面的箱子,再打开盖子——这三个动作足以让人觉得太过麻烦了。杂物拿出放入的动作就是:“打开门→拿出来(放回去)”。只需要把动作压缩成这两步,以one touch(一键式)取出来,这样一来既没有了什么多余的压力,也不会觉得“太麻烦”。
5.“自立·自由·自在法”:自立,在收纳杂物时要有“立”意识。家里厨房的毛巾放在方形浅盘里,最多放10条。总量限定后,整齐地叠放,摞在盘子里。自由是指“选择自由”。便利店的饮料柜里各式各样的塑料装饮料摆得整整齐齐,一目了然,我们想买哪个就买哪个。而且当最前的饮料被买走后,相同的饮料马上被推到前面补位。其实,收纳杂物时可以借鉴这个方法。自在,衣服类等无法“立式”收纳时使用的方法。“自在”有“随心所欲”的意思。底裤、T恤、袜子等不要让其绷开,团着叠起来。底裤和袜子团成小块,而且不能绷开散开。
第三部分,断舍离改变人生
1、“断行”“舍行”“离行”的瑜伽修心课让作者悟出了“断舍离”减法解决方案:通过处理多余的杂物,来摆脱执念,恢复自我,发展自我,也是一种自我探查法。
2、摆脱过剩执念,减轻心灵负重。
3、获得深刻的智慧-----老子的重要思想---有舍,便有得。
4、提高选择、抉择的精度和行动速度。
5、清除闭塞路,疏通人生路。
6、引导现在的自己做出最恰当的选择与决断
7、“身体、心灵、生命”机制的回归。
第四部分,断舍离改变生活
“活在当下” “结果反馈到自身”“给予”不断地断舍离,找回自由呼吸的美好空间,怡然自得的享受人生。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