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相与错觉》读后感_2800字
(2019-10-05 00:35:30) 读后感 -
《真相与错觉》读后感2800字
这是一本深层次解剖自己的书,分别从内在意识出发,解剖人性。然后基于此培养人性洞察力。
核心我们清楚认知自我的能力,即明白我们是谁、别人怎样看待我们,以及我们如何融入周围的世界。
定义内在自我意识与清晰认识自己有关,是对自我价值观、热情、追求、环境契合、模式、反应及对他人影响的内在理解。有着高度内在自我意识的人,往往会做出与真实的自己相符的选择,能够过上更幸福、更舒心的生活。那些缺乏自我意识的人,做的事情同自己真正想要的成功和幸福相左,他们总是工作不顺心、人际关系不和谐,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外在自我意识关乎由外而内地了解自己,即了解别人如何看待你。
自我意识是了解自己和了解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意愿和技能。
第一章定义自我意识:洞察力的七大支柱
1.价值观:我们行事的原则。
2.热情:我们热爱的事情。
3.追求:我们想要体验和实现的事情。
4.理想环境:我们要求有一种能让自己开心和全心投入的环境。
5.模式:我们始终如一的思考、感受和行为方式。
6.反应:体现我们优点和缺点的想法、感受和行为。
7.影响:别人通常如何看待我们的行为。
第二章三大盲点
认知盲点:人们在具体情况下评价自己的能力时,并不以自己表现如何为基础,而更多的是以其对自身及其潜在能力的总体信念为基础。
情感盲目:我们经常会在出于个人情感且对此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做决定,甚至包括一些重要决定。
行为盲点
如何降低盲点
方法一养成将从前的预测与真实结果做对比的习惯
方法二坚持学习
第三章自我崇拜诱使我们认为自己独一无二、高人一等,自己的需求远比其他人的重要得多;诱使我们相信自己不必和他人一样遵守相同的规则;相信仅仅因为想得到某些东西,我们就应该得到它们。
感觉良好效应使人们看不清自己真实的技能和能力,甚至会导致人们做出一些当时觉得不错但长远来看却是有害无益的人生选择。
人们怎么知道何时戴上眼镜,何时又把它们摘下来呢?一条黄金法则就是,当我们需要从不断的挑战中迅速恢复活力,或需要坚持不懈才能成功时,感觉良好效应是有益的。
如果你想远离自恋走向自我意识,可以尝试以下3个方法:
成为一名信息分享者、少关注自己,多关注与他人的交流与联系。
培养谦逊品
练习自我接纳。如何提高自我接纳能力呢?一个方法就是更好地审视自己的内心独白。
第二部分第四章
自我反省的四大谬论
自我反省意味着分析我们的想法、感受和行为。
愚见一:锁着门的地下室
归根结底,在如此复杂的世界中,想要找到任何事之所以为任何事的唯一原因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自己凌乱的思绪、感情和行为了,但只要慢慢放下这种需求,就会促成自我意识的形成。
愚见二:问“为什么”,而不是“什么”
一条黄金法则便是“为什么”通常会进一步帮助我们明白自身所处环境,“什么”通常会让我们更了解自己。
愚见三:写日记
通过写日记来寻求洞察力,首先要记住的是:探索消极时刻,不深思积极时刻。
表达性写作带来的无数好处,只有在我们同时描述事情的事实和情感时才会显现出来,
愚见四:自我反省的邪恶孪生兄弟
反刍思维:一心专注于自己的恐惧、缺点和不安全感的心理状态。意味着人们无意义地纠结于想法、感受和行为。
打破反刍思维的5种方法:
记住没有人会和我们一样那么在意自己的错误;
培养“善学型”思维模式;
摁下暂停键;
停止思考;
现实核查。
第五章当下
正念:仅仅关注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行为,但不做评判或回应。
非冥想,换个角度思考比较和对照,反思
过去
生活经历法
个人生活作传
接纳那些复杂事物、细微差别以及矛盾之处,会帮助你欣赏隐藏在美丽的混乱之中的真相。
未来
寻求解决方案法
工具奇迹问句
第六章我们不应只看到单调的白光,而应该开始以一种更丰富、更完整、更多维的方式看待自己。
第一大阻碍不愿说实话
沉默效应”,意为对不好的信息保持沉默。发现表明,当得知可能会让某人感到不舒服的消息时,人们往往会选择阻力最小的路径,即什么都不说。
第二大阻碍自己不愿发问。
鸵鸟思维的常用三借口。
我不需要寻求反馈。
我不应该寻求反馈
我不想寻求反馈。
解决方法
360度反馈
正确的反馈,选定富有爱心的批判者,正确的问题来自具体而有效的假设。
真相晚餐
第七章包容地接受反馈、致力于认真思考反馈、明智地做出回应。
明白哪些观点是值得倾听的,一条黄金法则就是看一种特定行为的普遍性。来自一个人的反馈是一种视角,来自两个人的反馈是一种模式,但来自3个或更多人的反馈很可能就是你能得到的真相了。
在获得威胁性的反馈之前进行自我肯定是最有效的方法。追忆过去确实是实现自我肯定的一种有力的途径。
在得到一些出乎意料的批判性反馈时,我们可以像史蒂夫那样做出改变,像弗洛伦丝那样重塑反馈,也可以像李维那样坦然面对,选择接受。
当得到一些确定的批判性反馈时,即让之前的不安定感和脆弱感更加强烈的结果,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肯定进行有效疏导,尽量让这一缺陷给自己事业和生活带来的影响最小化。
得到出乎意料的积极反馈时,我们可以欣然承认,像汤姆那样进一步发挥新发现的长处。
最后,就像凯尔西那样,确定的积极反馈会给我们信心,让我们继续自己已选择的道路。
第四部分第八章
具体来讲,领导者要想有一个拥有自我意识的团队,必须具备三大构建模块。
第一,如果团队没有一个以身作则的领导者,这一过程会被认为是虚假的,甚至是危险的。
第二,如果不能坦诚地讲真话,那么出现坦诚反馈的概率几乎为零。即使这些都具备了,
第三,需要一段持续的过程,与穆拉利的BPR会议类似,以确保交流反馈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植根于团队文化中。
集体洞察力的五大基石。
第一,团队的目标,他们想要努力实现什么。
第二,进展状况,他们进展如何。
第三,实现目标的过程,他们是如何实现目标的。
第四,关于商业和环境的设想,一切是否有效果。
第五,个人贡献,每位成员对于团队的表现有何影响。
如果团队自我意识意味着通过培养团队成员间的坦诚来面对现实,那么组织的自我意识意味着通过积极寻求来自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反馈来面对市场现实,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工会、顾客、股东、供应商、社团和立法者,组织的自我意识还意味着利益相关者始终了解公司是如何应对其不断变化的需求的。
第九章面对注定失败之人:接受无法改变的,想她好的一面,磨练自己意志力。
面对明知却不在意之人:继续前行
说到那些拒绝做出改变的自欺欺人之人,通过掌控自己的反应,我们通常比想象中更能控制自我。但遗憾的是,仅仅改变思维方式通常还不够。有时候,我们还需要积极争取自己的权利,设定底线,而未来有些时候,如果别的招数都不管用,我们能够使用的唯一方式也许就只有离开
面对需要助推之人:解码频闪的车灯
应对自欺欺人之人时,不妨乐观些,假定一个人是“需要助推之人”,直到事实证明完全行不通为止。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地评价这个人的接受程度,检验这种交流的益处是否大过代价,明智地选择时机和措辞,尤其要合理地设定自己的期望值。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