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蝇王》读后感_1400字
(2019-08-07 17:58:56) 读后感 -
《蝇王》读后感1400字
故事设定背景为第三次世界大战,人类面临核毁灭的结局。
一架飞机载着一群男孩从英国本土向南方迁移。飞行途中,飞机不幸被击中,坠毁在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
起初因为远离成人的管教和束缚,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让这些幸存的孩子过得逍遥自在。
文明世界的痕迹还尚且留存,他们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且通过民主的方式选举了老大,规定“拥有海螺的人”就拥有发言权。
其中拉尔夫担任了这个重要的职务,在每次会议开完之后,他就给各个孩子明确分工,大家各司其职,一开始还顺风顺水。
有的去点火,放烟,以便来往的船只能及时看到;有的去打猎,获取食物;有的搭窝棚,解决住宿问题。
但文明世界的井然有序显然与人性的自由相违背,何况这还是一帮乳臭未干的孩子。
窝棚搭到一半有的孩子就跑到海滩上去玩耍了,负责点火放烟的也因为无聊和贪玩,忘记添加柴火,老是让火堆熄灭。
原本天真无邪的孩子彼此之间产生了隔阂。
代表着智慧与知识的猪崽子,虽然以懦弱卑微的形象出现,但他提出的科学建议,比如火堆,比如避风港,并没有得到大家的重视。
一向沉默寡言的西蒙则更像是一个局外人,以上帝的视角来洞察人性,就是他意识到人性的险恶,说出了“岛上并没有怪兽,唯一的怪兽就是人自己”这个真相,结果被乱棍打死。
相反以杰克为代表的打猎小组,那充满刺激和血腥的行为反而更加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更多人放弃了本职的工作而选择去打猎。
没人打水了,窝棚也搭的半头半脑,火堆也没人看管,一系列矛盾开始涌现。
除了食物上的享受,更主要是精神上的自由,人性的懒散由此开始露出苗头。
高度的自由化带来了秩序的混乱,本来兄弟同心的队伍很快分成了两派。
一派是以拉尔夫为首的文明拯救派,他们寄希望用科学的方法,配合规章制度的管理,来增大获得救赎的可能性。
他们讲究的合作与分工,集体与奉献,是光明和正义,诚实与正直的化身。
而另一派则是以杰克为代表,以自我为中心,贪图一时享受,过度解读自由,充分释放人性。
他们打猎,狂欢,用猪血和烂泥涂抹在身上和脸上,像原始人一样狂欢乱舞。
人活着就得要吃,他们以“跟着我就有猪肉吃”的现实主义思想来实行专治。
为了蛊惑人心,达到自己专治的目的,他们声称岛上有怪物,必须要用猪头祭祀。
而当西蒙指出所谓的“怪兽”不过是一个已经死了很久身体腐烂膨胀的一具死尸,却被兽性支配的打猎派当成了“祭品”活活打死。
真相就这样被阴谋抹杀了,日益丧失理智的杰克为了巩固政权杀死了更多的反对派,为了最终剿灭拉尔夫,更是不惜放火烧山。
人性的黑暗被释放的淋漓尽致,而指引光明的领路者成了孤家寡人。
正义最终被邪恶所战胜,理性被狂热所粉碎,文明的种子被野蛮轻易践踏。
正当拉尔夫退无可退之时,成人世界的海军舰队来了,阻止了这场杀戮。
故事的最后以拉尔夫的一段哭诉结尾,发人深思:“起初我们玩的很好的,可后来……”
明明可以团结一致,耐心等待救援船只的到来,却一手好牌打成了这样。
人性不可估摸!
其实怎么说呢,拉尔夫就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叫唐僧别出这个圈子他偏要出,叫他不要相信别人的话,他偏要相信,忙坏了猴子,这才有了九九八十一难。
人性也一样,各有优势和缺陷,不管是拉尔夫,还是西蒙,还是猪崽,亦或是杰克,他们都是人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分散开来就是一盘散沙,只有平衡各方实力,协调合作,统一调配才能创造人生正确的价值,否则就是灾难。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