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下的力量(珍藏版)》读后感_900字
(2019-09-20 11:33:02) 读后感 -
《当下的力量(珍藏版)》读后感900字
痛苦来自于对当下的批判:不能心平气和的接受当下,便是制造痛苦的根源。想想看,有多少的负面情绪来自于对当下的批判,将当下的状态与过往、与未来、与想象比较,越是比较,越是对当下的状态不能忍受,这样的思维认同越是强烈,痛苦的感觉就越深刻,对当下的存在感悟就越渺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思维中对过去、未来 、想象的过度美化,让当下的状态变得不可接受,而对当下状态所代表的本我越是轻贱。所以,习惯回忆过去的人、习惯沉溺于想象、习惯憧憬未来的人常常容易陷入莫名的痛苦之中。做比想重要,做提醒享受当下的状态,而想象却总是停留在期待、缅怀的思维情绪中。
认识痛苦:在临在的状态观察痛苦,将它从身体中剥离。如果不能放弃思维、放弃过去,每一个感情的痛苦都会留下一个依附在你身体里的余痛。这些痛苦与你已经存在的痛苦合并,并在你的大脑和身体里扎根,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负面能量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能量场90%的时间内休眠,一旦被激活,常常让人陷入巨大的负能量场中不能自拔。痛苦如同寄宿在你身体里的一个寄宿者般贪婪,如果无意识的被他控制,他会控制你,变成你,并经由你活出他自己。简而言之,痛苦者之所以痛苦,是因为其无意识的被痛苦牵引,在痛苦的视角中制造更多的痛苦,不能自拔。痛苦解脱的根源在于:保持观察者的状态,将本体从痛苦的具象中抽离,切断痛苦与思维认同之间的联系。
思维与痛苦的连接:具象的痛苦在思维中产生认同,你的思维创造出一个“不幸的自我”,思维认同便是痛苦寄宿开始,痛苦寄宿加强了思维认同的能量,最终“小我”被痛苦控制,本我无法超脱。
痛苦的内容:痛苦的内容主要存在于恐惧和缺乏,恐惧的延伸包括不安、忧烦、焦虑、紧张、压力、萎缩、害怕,这种情绪的来源于将“可能发生的事件”,而非“现在发生的事件”,身处此刻,思维却跑到未来,造成焦虑的鸿沟。被未来的思维控制,而缺乏当下的力量。缺乏延伸包括不安、不满、自我否定、强烈的欲望,源自于“小我”对圆满的追寻,而“小我”的追寻是向外的,需要外接的认同,需要不断的被欲望喂养,而这些认同全是被思维创造出来的,常常让人产生疲于奔命的痛苦。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