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鸢(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品)》读后感_800字
(2019-08-29 14:35:20) 读后感 -
《北鸢(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品)》读后感800字
故事框架是很好的,奈何作者笔力不济,一边看一边觉得可惜,不仅人物没立起来,流行的那套东拉西扯装点门面的功夫倒是学了个齐全,少有个别片段出彩,我比较喜欢开篇,淡淡的,特别是昭和住在招德家里那部分写得特别有意味,那些杀伐决断的大事儿,一点点地氤氲在日常的针脚里淡淡散去,好像隔了一层,这是我读民国小说最喜欢的地方,世事动荡,山河飘摇,但落到人身上日子还是那些笃笃悠悠得要过下去,坚持那些旧时光里珍视的东西和韧性,每个人都在变化在选择也在坚持,而这些做人的秉性义气现在都不怎么讲究了。
下面是我觉得书里不喜欢的地方:
1.文笙的身世到最后都没交代,这个主角是整本书里塑造最失败的,他的出现似乎是为了串联其他人物和情节,手里多次渲染他过目不忘聪颖非常,但是然后呢,既不是引出身世也没有为他做的事情提供帮助,为了切题被作者安排着一次又一次地放风筝我都Emma,好好读着书,听了几次讲座没什么铺垫就跑去打仗了,懵懵懂懂回来也不知道在干啥,道士对他命数的批解到底要应验在哪里?最后他怎么样了?铺陈了这么一场大戏难道只是为了看他和仁桢的缘定今生岁月静好?
2.很多人物和情节出场后就没有交待了,比如路上偶遇昭和提醒老六家不简单的小荷,以为后面两家会闹翻或者感召他们都没有啥也没有;那个刘珍年到底什么天大的过节?明焕的段落写的支离破碎想到他了要凑数了拿出来用用,他的颓唐落拓没有一点根基,还有各种生硬的拉琴、唱梅龙镇
3.仁珏的塑造是彻底失败的,她对男人失望转而喜欢男相的范逸美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她这么个清醒受过新教育的人最后却只是出于小爱而殉道,她不是滚滚红尘里张曼玉那个角色的傻白甜好嘛
4.看不懂为什么最后要去上海并且把故事结束在那里,好像就是为了串起那个时代所有的重要城市和片段,襄城那边编不出来什么新情节的感觉
5.阿凤那条线完全是废的,还有那出所谓的话剧也很无厘头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