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2:文明的基因》读后感_1500字
(2019-09-11 18:53:43) 读后感 -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2:文明的基因》读后感1500字
中国不是从一个点上发展出来的。这片后来被称为“中国”的土地上,从新石器时代到约公元前1000年,各个不同区域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这些区域文化各自形成,经过了漫长的过程,才逐渐接触、互动,彼此影响。换句话说,中国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再换句话说,我们要探讨、要寻找的,不再是中国文明从哪里开始,而是多元的地区文化,如何抟合成一个具有高度同构性[插图]的中国文明。
在新的理解中,夏、商、周有两种意义。它们是中国文明抟合过程中最早出现的三个前后相续的共主,有时间先后,夏最早,商取代了夏作为共主,后来周又打败了商,接任共主。商文化是一种人与鬼神密切共居的文化。在他们的社会组织中,拥有最大权力的人,是“巫”,是有能力沟通人与鬼神领域的人。商人的统治阶级相信可以让自己灵魂出窍,感应鬼神信息。商王就是最大的“巫”。
商人相信死后世界,相信有神有鬼,他们甚至不觉得活人和死人的世界有绝对和明确的划分。他们活在认定神、鬼可以随时参与日常生活的环境中。一两千年的时间中,这样的商人、商文化图像,在中国消失了。也就是说,一两千年来的中国人,不知道也不认识商文化的样貌,他们将商简单地视为一个一般的朝代,即在周朝之前的商朝。
周人建立的基调,第一条主旋律,是“天”的观念与“天”的信仰。
周人留在中国文明中的第二个长久印记,是宗法,是对于亲族的重视。
周人带给中国文明的第三个不灭影响,是文字与语言之间的关系。
周人给予中国文明的第四个长远遗产,是决定了中国的基本地理环境。摘:从“文”到“字”,最重要的衍生原则,是形声,也就是将本来有其形象意义的“文”予以声符化,然后配合另外一个代表意义的“文”,两者加起来衍生出一个新“字”,于是看到这个“字”就既得察其意思,又能念出其声音。
【周人特殊的时间观念】摘:相信最美好、最重要的时代,不是现在,不在未来,而在过去。过去的人的所作所为,记录在文字中,带有普遍乃至神圣的价值,我们要虚心学习。而且不是所有人都能学习,只有少数具备理解文字能力的人,才有资格从过去的神圣知识中获得智能。
周人不再相信祖先鬼神会随时干预人世,或随时给予人间警告或谕示。他们转而相信祖先们的神圣性在于他们留下来的智慧。那些智慧的教导,写在文字里,借文字而得以越过时空来帮助后人。文字,又是这种智慧传承形式的必要条件。
商朝在创制出甲骨文之前,先有“卜痕”,文字是附随在“卜痕”上,解释“卜痕”意义的。换句话说,最神秘、最根本的,是在“卜”的仪式中,借由烧炙而在甲骨表面产生的“卜痕”。“贞人”最大的本事,是从“卜痕”中读出想象中祖先鬼神要传达的信息,然后才用文字记录下来。“卜痕”比文字更神秘、更核心。周初设计的封建制源自周族由来已久的武装殖民农业开垦,宗法制与分封制紧密结合,昭穆制用来凝合同辈人之间的情谊,使其能在基业基业未创之时同心协力,大小宗制是区分族人身份等级的工具,昭穆制与大小宗制相互矛盾的东西居然能紧密结合早一起,不得不佩服周公召公等周朝开创者的智慧。嫡长子继承制能杜绝族人的争利之心,在最高权力上,国君却失去选择继承人的权力,很容易产生不安全感,但周人有补救的措施,国君需要当众宣布其继承人人选,否是是为不合法。最后四讲是带我们重新认识孔子老子庄子,要从他们所处的年代理解他们。但直觉上很像杨照先生在《经典里的中国》直接复制过来的(看过,但打都不记得,只觉得很熟悉)。
考据的四种手段:
1、考据文本中出现的专有名词
2、考察字词使用的变化
3、考察文本中出现的事物与观念,比对它们出现的时代。
4、是察看、比对行文风格。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