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待(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读后感_1300字
(2019-08-17 09:56:23) 读后感 -
《等待(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读后感1300字
当我们在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什么?我觉得很多人谈论的都是自我需要。因为我们的内心有匮乏和孤独,纠结和残缺;我们在社会中的表现,充满了矛盾与困惑;人之幼年的缺憾,会构成他终生走不出的陷阱。因此我们需要一个人来治愈,带给我们关爱和安全。我们以为这是无目的的单纯的爱,其实只是满足自己,而非对方。
我没有在这十八年的等待中看到真正的爱情。
吴曼娜从小失去父母,过度渴望感情。在被初恋抛弃后,从孔林这里得到了安慰和帮助,自以为爱上了孔林。孔林在与吴的接触中,碍于周围人的眼光,出于责任感把自己放到了恋人的位置上。一方面为满足虚荣心和排解寂寞而不愿放弃吴,一方面又为自身形象,前途,和道德感受而将吴往外推。他们也都曾试过断绝这段没有未来的暧昧关系。孔林为吴介绍自家亲戚,吴也接受组织安排和首长相亲。然而吴没看上亲戚,首长没看上吴。于是他们只好继续为彼此等下去。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我们有多相爱,而是都没有更好的选择了,只剩这一条路,爱情不过是自我感动的借口罢了。
孔林是善良又懦弱的。十八年来,每一次提出离婚,他都抱着自甘失败的心态走一遭必然离不成的离婚程序。以至于第十七次回家时,他和吴曼娜都心知肚明,这次还会像前十六次一样失败。而他最终能够离婚,还是因为单位那条“夫妻分居满十八年自动离婚”的规定。可想而知,如果没有这条规定,他们还会继续等下去。
吴曼娜说孔林永远挑容易的路走,孔林最后发现自己从来没有爱过任何一个女人。
这不只是那个被禁锢的时代的悲剧,更是人生的悲剧。
成熟的爱是一种能力,需要强大的内心,清醒的自知和精神的自足,从而生发出的不求回报的付出和包容。
孔林没有爱人的能力,他的内心没有坚强到能够承担责任和正视自己。作者在结尾处用孔林的内心独白做了说明:“这十八年的等待中,你一直浑浑噩噩,像个梦游者,完全被外部的力量所牵制。别人推一推,你就动一动;别人扯一扯,你就往后缩。驱动你行为的是周围人们的舆论,是外界的压力,是你的幻觉,是那些已经融化在你血液中的官方的规定和限制。你被自己的挫败感和被动性所误导,以为凡是你得不到的就是你心底向往的,就是值得你终生追求的。”
他用了十八年的时间被动等待,却从未问过这是否是自己想要的。他沉迷于这种靠别人爱自己来供养的假爱之中而不自知,并在虚幻的爱中迷失了自己。如同作者在文中的一句点睛之笔:“时间证明不了任何东西。实际上,你从来没有爱过她。你不过是一时冲动罢了。你的这种冲动根本没有发展成为真正的爱情。”
在这本书的大部分人物身上,我感受到了宿命般的无力和悲哀,而唯一敢于扭转命运的人却是恶贯满盈的杨庚。那些善良的人,我也看到他们的虚荣,贪婪,自私和懦弱。在现实生活中,又有谁没见过这些影子呢?很多时候,人就像被一种无形的力量裹挟着往前走,有人把这种力量叫做命运。命运是我们所生的时代,是我们的认知和性格,是我们站在人生的每一个岔路口所做出的选择背后那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于是我们成为了现在的样子,每一步都有迹可循。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