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读后感_1700字
(2019-10-18 01:49:09) 读后感 -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读后感1700字
>> 我知道她领养我是因为想要一个朋友(她没有朋友),也因为我好比一枚射入人间的信号弹——借此说明她的存在——一个标示她所在位置的记号。
>> 如果你是个孤独的孩子,你会找一个想象出来的朋友。
>> 夏季已完,我们还未得救
>> 你如何爱另一个人?你如何相信另一个人爱你?我不知道。我以为爱是失去。为什么要用失去衡量爱?
>> 有许多事我们无法说出口,因为它们太过痛苦。我们希望能说出口的事情会抚慰余下未说的事,或以某种方式平息它。故事是弥补。世界不公平,不公正,不可知,不受控制。
>> 人生是一副背到坟墓才能丢弃的重担。人生是泪之谷[插图]。人生是死亡预备期。
>> 那段记忆被玫瑰环绕
>> 你与之和平共处,努力工作,不追求美感或梦想。
>> 我常常满腔怒火,常常绝望。我一直是寂寞的。
>> 无论多么贫乏,仍要爱生活,无论怎样寻找爱,也要爱自己。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方式,那将会与生活和爱背道而驰,而是以鲑鱼一般的决心逆流而上,无论水流多么汹涌,因为这是你的河流……
>> 追求快乐更加难以捉摸;它是毕生的追求,而不是指向某个明确的目标。
>> 照自己的意愿一息尚存,也好过听从别人的安排,虚张声势地过着浅薄生活。
>> 追求并非尽得或尽失——它尽得也尽失。一如所有追寻的故事。
>> 明知一切终将破碎,为何还要看顾这星球?
>> 书麻烦的是,你永远不知道书里有什么,等你知道时又为时已晚。”
>> 我们看见的,是自以为看到的东西吗?我们如自己相信的那样在爱着吗?
>> 实际上,机会不止两次——还有许多。五十年后的今天,我已明白,寻获与丧失、遗忘与记忆、离去与归来从未停止。生命的全部即关乎再一次机会,我们有生之日,直到最后一刻,永远都有再一次的机会。
>> 外在的任何东西随时都可能被夺走。只有内心的东西才是安全的。
>> 他从来都是个小孩,而我很难过没能看顾他,难过有那么多小孩从未得到看顾,因此未能长大。他们会变老,但无法长大。长大需要爱
>> 有个身份总好过什么都没有。
>> 和大多数人一样,当我回首往事,家里的房子留存在时光中,更确切地说,它已在时间之外,因为它如此清晰地存在着,不会改变,只有通过心中的那扇门才能进入。
>> 我发现,理智的做法只有在做很小的决定时才有效。至于改变人生的事情,你必须冒险。
>> 这是他们的人生,而非历史。
>> 对一个人而言,没有意义的一生,也毫无动物自然的尊严;我们不能只是吃、睡、狩猎和繁殖,我们是追求意义的生物。
>> 如果想要拯救灵魂——谁不想呢——那么帐篷似乎是最佳的临时建筑。它暗喻着我们这无常的人生:了无根基,轻易消逝。
>> 我需要爱的课程。我仍旧需要,因为没有任何事比爱更简单,没有任何事比爱更困难。
>> “我的建议是,你年纪还小,读到非常不喜欢的东西时,就把它放在一边,三年后重读。如果你还是不喜欢,再过三年再读。等你不再年轻——像我一样五十岁的时候——再读一遍你最最不喜欢的东西。”
>> 我读得越多,就越感觉跨越了时间,与其他生命及更深刻的共鸣相连。我感觉不那么孤单了。我并不是独自在此刻的小筏上漂流,有座座桥梁通往坚实的土地。
>> 生命是层次,是液体,不稳固,很零碎。
>> 如果我无法生活,我就必须死。”
>> 我始终准备着从自己生命的屋顶跳下去。这难道不是一种浪漫?这难道不是无拘无束的创造精神?不是。
>> “女人大多能够付出——我们被训练成这样——但大多数女人很难接受别人付出。你为人宽厚又善良,否则无论你多有才智、多了不起,我也不会想和你在一起。但我们的冲突和困难都围绕着爱而生。你不放心让我爱你,对吗?”
>> 我是那种宁可走路也不愿等公交车的人。是宁可绕道而行也不愿坐困车阵的人。是认为任何问题都待由我去解决的人。我无法忍受排队——不管是为了什么排队,我都宁愿放弃——我不接受“不”作为回答。什么叫“不”?或者是你问错了问题,或者是你问错了人。得想办法找到“是”。
>> 要一个人别情绪化,就是要他死亡。
>> 无论有多困难,也要置身于感受中,不要把感受推开。
>> 伤口是象征,无法被简化为任何单一的解释。但受伤似乎是生而为人的线索或关键。其中有价值,也有痛苦。
>> 你无法否认属于你的东西。远远丢弃,总有回归,清算,复仇,或和解。总有回归。伤口会带你去那里。因为留下了血的踪迹。
>> 快乐的结局只是一个停顿。大结局有三种:复仇、悲剧、宽恕。复仇与悲剧常相伴而生。宽恕会弥补过去。宽恕会疏通未来。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